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154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和与充电桩主体相连接的充电枪;在所述充电桩主体中还设置有充电桩控制器,以及分别与该充电桩控制器相连接的充电控制电路和参数录入结构;所述充电枪同时与充电桩控制器和充电控制电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通过采用新设计的电路结构来使得充电过程中充电桩输出的电流恒定,进而避免了电流波动对电池的影响,还能在电流超过预设值时及时的关断对外的供电,进一步保护了电池的安全,从而更好的促进了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普及与推广。

Charging pile based on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based on the charging pile, including charging pile body and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charging pile charging gun; the charging pi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harging controller and charging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ntroller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input parameters of the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charging gun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ntroller and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based on the charging pile, by using the new circuit design to make the output of th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pile charging process, and avoid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fluctuation on the battery, but also in the current exceeds a preset value to turn off external power supply, to further protect the safety of the battery thus, to better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charging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桩,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纳。随着电动汽车的出现,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桩也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可以与交流电网或直流电源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如今投入使用的充电桩已经收到了较多的使用反馈,其中反馈最多的便是一下几点:1、充电桩的充电稳定性较差,很容易损坏电池;2、充电桩的充电速度较慢,充满一辆车需要5-8小时的时间;3、充电电流过高时甚至会直接击毁电池。造成上述问题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现有的充电桩采用的充电电路还有缺陷,在充电时难以控制输出的电流,导致电流不断产生波动,不但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还大大提高了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符合导致充电时间大大延长。所以,现在急需一种能够克服该缺陷的电路,将该电路与现有的充电桩相结合以促使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通过采用新设计的电路结构来使得充电过程中充电桩输出的电流恒定,进而避免了电流波动对电池的影响,还能在电流超过预设值时及时的关断对外的供电,进一步保护了电池的安全,从而更好的促进了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普及与推广。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和与充电桩主体相连接的充电枪;在所述充电桩主体中还设置有充电桩控制器,以及分别与该充电桩控制器相连接的充电控制电路和参数录入结构;所述充电枪同时与充电桩控制器和充电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参数录入结构包括输入键盘、触控屏、读卡器、信号接收器以及NFC接收器。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由变压器T1,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P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与电容C3并联设置的电阻R1,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3,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6,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7,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变压器T1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3的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2的正极同时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变压器T1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该充电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与电容C5的负极组成该充电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充电控制电路,该电路能够将电源提供的电能进行转化,同时还能将输出的电流恒定控制在相应的强度上,使得充电过程中充电枪输出的电流能保持恒定,避免了电流波动对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影响,提高了充电的速度;另外,该电路还能在输出的电流超过预设值时及时的关断对外的供电,避免了电动汽车蓄电池被损坏甚至击毁,进一步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从而更好的促进了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普及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申请包括充电桩主体和与充电桩主体相连接的充电枪。充电桩主体又由依次相连接的参数录入结构、充电桩控制器以及充电控制电路组成。参数录入结构包括输入键盘、触控屏、读卡器、信号接收器以及NFC接收器。其作用是将外部的各项参数或指令传输给充电桩控制器,使得该充电桩控制器能够根据各项参数与指令来控制与调整充电枪的工作情况,同时还能根据需求调整输出的电流强度。所述充电枪同时与充电桩控制器和充电控制电路相连接。充电控制电路将电源的电能转化处理后送入充电枪并通过充电枪完成对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充电,而充电桩控制器则是通过与充电枪的连接来进行信息的交互,同时该充电桩控制器还通过与充电枪的连接交互来获取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情况,并能在蓄电池充满时切断充电枪的供电,以保证蓄电池不因过充而损坏。所述如图2所示,充电控制电路由变压器T1,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以及滑动变阻器RP1组成。连接时,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二极管D1的P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与电容C3并联设置,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

【技术保护点】
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主体和与充电桩主体相连接的充电枪;在所述充电桩主体中还设置有充电桩控制器,以及分别与该充电桩控制器相连接的充电控制电路和参数录入结构;所述充电枪同时与充电桩控制器和充电控制电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主体和与充电桩主体相连接的充电枪;在所述充电桩主体中还设置有充电桩控制器,以及分别与该充电桩控制器相连接的充电控制电路和参数录入结构;所述充电枪同时与充电桩控制器和充电控制电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录入结构包括输入键盘、触控屏、读卡器、信号接收器以及NFC接收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由变压器T1,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P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与电容C3并联设置的电阻R1,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3,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子恒陈军王成渝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豪特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