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缓冲装置、带缓冲的设备以及西式马桶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8946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21:05
一种流体缓冲装置、带缓冲的设备以及西式马桶单元,能够减小旋转轴与壳体之间的多余的滑动阻力。流体缓冲装置(10)的旋转轴(40)形成有与壳体的分隔用凸部在轴线(L)方向上相向的凸缘部(43)。在凸缘部(43)的本体部(41)侧的面沿周向的一个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431)和第二区域(432),该第一区域(431)与分隔用凸部接触,该第二区域(432)与第一区域(431)相比,使分隔用凸部与凸缘部的間隔扩大。因此,在旋转轴(40)旋转并且分隔用凸部通过与第二区域(432)相向的位置时,能够减小在分隔用凸部(23)与凸缘部(43)之间产生的滑动阻力。

Fluid buffer device, buffer equipment and Western toilet unit

A fluid buffer device, a buffer device and a Western-style toilet unit can reduce the excess sliding resistance between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hell. The rotating shaft (40) of the fluid buffer device (10) forms a flange portion (43) which is separated from the shell and is opposite to the convex par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xis (L). In the flange portion (43) of the body (41) in one direction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side surface is arranged with a first region (431) and second (432), the first region (431) with a convex portion is in contact with the division, the second region (432) and (431) compared to the first region the partition expanded convex portion and a flange section interval. Therefore, when the rotating shaft (40) rotates and separates the convex part through the position opposite to the second region (432), the sliding resistance generated between the dividing convex part (23) and the flange part (43) can be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缓冲装置、带缓冲的设备以及西式马桶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壳体与转子之间填充有流体的流体缓冲装置、带缓冲的设备以及西式马桶单元。
技术介绍
在流体缓冲装置中,在壳体的内侧配置有旋转轴,在旋转轴与壳体之间的缓冲室填充有油等流体。分隔用凸部从壳体的筒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在旋转轴的外周侧支承有阀芯。并且,作为分隔用凸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的第一端面与旋转轴的本体部在径向上相向,作为分隔用凸部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面的第二端面与旋转轴的凸缘部在轴线方向上相向,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与壳体的底壁相向。因此,只要形成分隔用凸部的第一端面与旋转轴的本体部接触,分隔用凸部的第二端面与旋转轴的凸缘部接触,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与壳体的底壁接触的状态,则在旋转轴朝向阀芯为关闭状态的方向旋转时,由于阀芯与分隔用凸部之间的流体被压缩,因此对旋转轴施加大的负荷。与此相对,在旋转轴朝向阀芯为打开状态的方向旋转时,流体在阀芯的周围通过,因此不会对旋转轴施加大的负荷(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4230号公报然而,在形成分隔用凸部的第二端面与旋转轴的凸缘部始终接触的状态等将旋转轴与壳体之间缩小的情况下,具有在旋转轴与壳体之间始终产生大的滑动阻力这样的问题。即使在使旋转轴朝向阀芯为打开状态的方向旋转时,该滑动阻力也是对旋转轴施加多余的负荷的原因,因此不优选。并且,滑动阻力是在旋转轴与壳体的滑动部分产生磨损等的原因,因此不优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旋转轴与壳体之间的多余的滑动阻力的流体缓冲装置、带缓冲的设备以及西式马桶单元。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流体缓冲装置具有: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备底壁、从所述底壁朝向轴线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筒部以及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分隔用凸部;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具备与作为所述分隔用凸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的第一端面相向的本体部以及从所述本体部朝向径向外侧直径扩大并且与作为所述分隔用凸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面的第二端面相向的凸缘部;阀芯,所述阀芯支承于所述本体部的径向的外侧;以及流体,所述流体填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本体部侧的面中沿周向的一个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分隔用凸部接触,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相比,使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间隔扩大。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与壳体的分隔用凸部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第二端面相向的旋转轴的凸缘部中沿周向的一个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分隔用凸部接触,所述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比,使第二端面与凸缘部的间隔扩大,因此,在旋转轴旋转并且分隔用凸部通过第二区域时,能够减小或者消除在分隔用凸部的第二端面与旋转轴的凸缘部之间产生的多余的滑动阻力。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因滑动阻力导致对旋转轴施加多余的负荷这样的情况、在旋转轴与壳体的滑动部分(凸缘部以及分隔用凸部的第二端面)产生磨损等这样的情况。并且,由于减小滑动阻力的第二区域是周向的一部分的区域,因此能够在旋转轴的旋转范围中的需要对旋转轴施加负荷的角度范围设置第一区域,在不需要对旋转轴施加负荷的角度范围设置第二区域。因此,不会使流体缓冲装置的缓冲性能下降。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方式:所述周向的一个方向是所述阀芯为关闭状态的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凸缘部的设置有所述第二区域的角度范围中,径向的整体是所述第二区域。根据该方式,能够大幅度减小分隔用凸部通过与第二区域相向的位置时的滑动阻力。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间隔在周向整体上相同,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间隔在周向整体上相同。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间的边界是使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间隔连续地变化的斜面或者弯曲面。根据该方式,能够抑制发生分隔用凸部卡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间的边界这样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第二端面中,朝向所述凸缘部突出的肋沿径向延伸。根据该方式,在需要接触的状态下,能够将轴线方向上的分隔用凸部与旋转轴的凸缘部之间缩小从而确保接触状态。并且,即使在肋的高度(突出尺寸)过高的情况下,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时,肋被压扁,肋也会成为合适的高度。因此,在需要接触的状态下,在旋转轴朝向阀芯为关闭状态的关闭方向旋转时,不易发生流体通过分隔用凸部与旋转轴的凸缘部之间沿周向泄漏这样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旋转轴旋转时发生的负荷的降低、偏差。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第一端面中,朝向所述本体部突出的肋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根据该方式,在需要接触的状态下,能够将径向上的分隔用凸部与旋转轴的本体部之间缩小从而确保接触状态。并且,即使在肋的高度(突出尺寸)过高的情况下,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时,肋被压扁,肋也会成为合适的高度。因此,在旋转轴朝向阀芯为关闭状态的关闭方向旋转时,不易发生流体通过分隔用凸部与旋转轴的本体部之间沿周向泄漏这样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旋转轴旋转时产生的负荷的降低、偏差。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中,朝向所述底壁突出的肋沿径向延伸。根据该方式,能够将轴线方向上的壳体的底壁与旋转轴的端面之间缩小从而确保接触状态。并且,即使在肋的高度(突出尺寸)过高的情况下,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时,肋被压扁,肋也会成为合适的高度。因此,在旋转轴朝向阀芯为关闭状态的关闭方向旋转时,不易发生流体通过壳体的底壁与旋转轴的端面之间沿周向泄漏这样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旋转轴旋转时发生的负荷的降低、偏差。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本体部的外周面中沿着所述周向的一个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周面和半径比所述第一周面小的第二周面。根据该结构,在旋转轴旋转并且分隔用凸部通过与第二周面相向的位置时,能够减小或者消除在分隔用凸部的第一端面与旋转轴的本体部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滑动阻力。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因滑动阻力导致对旋转轴施加多余的负荷这样的情况、在旋转轴与壳体的滑动部分(旋转轴的本体部以及分隔用凸部的第一端面)产生磨损等这样的情况。并且,由于减小滑动阻力的第二周面是周向的一部分的区域,因此能够在旋转轴的旋转范围中的需要对旋转轴施加负荷的角度范围设置第一周面,在不需要对旋转轴施加负荷的角度范围设置第二周面。因此,不会使流体缓冲装置的缓冲性能下降。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本体部的外周面具备第一周面、第二周面以及边界面,在以支承所述阀芯的阀芯支承部为基准时,所述第一周面位于0°~45°的角度范围,所述第二周面位于60°~120°的角度范围,所述边界面位于45°~60°的角度范围,在设置有所述第一周面的角度范围设置所述第一区域,在设置有所述第二周面的角度范围设置所述第二区域,在设置有所述边界面的角度范围设置所述边界。若像这样构成,则能够抑制在从第一区域向第二区域切换时作用于旋转轴的转矩急剧地变化。在具备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流体缓冲装置的带缓冲的设备中,摆动部件通过所述流体缓冲装置安装于设备主体。例如在带缓冲的设备是西式马桶单元的情况下,能够采用马桶座圈通过所述流体缓冲装置安装于马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流体缓冲装置、带缓冲的设备以及西式马桶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备底壁、从所述底壁朝向轴线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筒部以及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分隔用凸部;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具备与作为所述分隔用凸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的第一端面相向的本体部以及从所述本体部朝向径向外侧直径扩大并且与作为所述分隔用凸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面的第二端面相向的凸缘部;阀芯,所述阀芯支承于所述本体部的径向的外侧;以及流体,所述流体填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本体部侧的面中沿周向的一个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分隔用凸部接触,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相比,使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间隔扩大。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27 JP 2016-0887451.一种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备底壁、从所述底壁朝向轴线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筒部以及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分隔用凸部;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具备与作为所述分隔用凸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的第一端面相向的本体部以及从所述本体部朝向径向外侧直径扩大并且与作为所述分隔用凸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面的第二端面相向的凸缘部;阀芯,所述阀芯支承于所述本体部的径向的外侧;以及流体,所述流体填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本体部侧的面中沿周向的一个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分隔用凸部接触,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相比,使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间隔扩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的一个方向是所述阀芯为关闭状态的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缘部的设置有所述第二区域的角度范围中,径向的整体是所述第二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间隔在周向整体上相同,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间隔在周向整体上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间的边界是使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间隔连续地变化的斜面或者弯曲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端面中,朝向所述凸缘部突出的肋沿径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面中,朝向所述本体部突出的肋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中,朝向所述底壁突出的肋沿径向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部的外周面中沿着所述周向的一个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周面和半径比所述第一周面小的第二周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间的边界是使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间隔连续地变化的斜面或者弯曲面。11.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岛雄希三原直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