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885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步骤包括有电磁波辐射后,放置在通风凋萎室内自然凋萎来提高糖苷酶活性;经揉磨捻至85‑90%紧卷成条增强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破碎红茶叶细胞,有茶汁外溢后,放置于红茶发酵机发酵和烘干来钝化酶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促进多酚氧化酶活力增强,对红茶茶汤红亮,香气浓,带甜味,滋味醇,口味纯正,滋味香醇。

A kind of small non pesticide residue Black Tea prepar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small non pesticide residue Black Tea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ising the step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laced in the indoor natural ventilation to improve wilting wilting glycosidase activity; the Roumo twist to 85 90% tight rolled enhancement of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and leaf cell crushing Black Tea, tea juice overflowing. Placed in Black Tea fermentation fermentation and drying machine to passivate enzyme activity;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promote the enhancement of tea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Black Tea bright red, thick aroma, sweet taste, pure taste, mellow t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中医认为,茶也分寒热,例如绿茶属苦寒,适合夏天喝,用于消暑;红茶、普洱茶偏温,较适合冬天饮用。至于乌龙茶、铁观音等较为中性。而为了减少茶汤中量有的药残,进一步对人体减小伤害,通过在红茶的制备过程中来尽量消除药物残留。因此为了得到一种较为适用及效果好的红茶加工艺及减少药残的加工方法,以提高红茶茶叶的品质和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鲜红茶叶采用电磁波距离40-48cm辐射25-30min后,再取出放置于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为50-58%的阴凉且通风的室内凋萎3.5-4h;(2)将凋萎后的卷曲红茶叶进行充分揉捻50-60min,直至有85-90%红茶叶紧卷成条,外表有汁液外溢;(3)将揉捻后的红茶叶置于红茶发酵机中于20-24℃,发酵50-60min,发酵室内相对温度90-95%;(4)经发酵后再通过115-125℃进行初次快速干燥至含水量为24-27%后,摊凉20-30min,进行复烘干燥,温度80-85℃,时间45-60min,使其含水量低于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茶发酵机为有氧厢柜式红茶发酵室。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烘干机的输送速度为20m/min,采用四段控温结构,第一段低温区45-55℃,第二段80-100℃,第三段115-125℃,以及第四段骤冷区进行上部送冷风,上部负压抽风的方式进行冷却及抽吸空气中的水蒸汽,骤冷区温度为15-18℃。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电磁波辐射后自然凋萎,提高红茶品质及凋萎效率,同时能快速消除农药残留,且经揉捻后多酚氧化酶活性增高,使茶叶细胞损伤极大,多酚类浸出率增大,转化率高,茶汤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明显提高,茶汤明亮风味指数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鲜红茶叶采用电磁波距离40cm辐射25min后,再取出放置于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50%的阴凉且通风的室内凋萎3.5h;(2)将凋萎后的卷曲红茶叶进行充分揉捻50min,直至有85%红茶叶紧卷成条,外表有汁液外溢;(3)将揉捻后的红茶叶置于红茶发酵机中于20℃,发酵50min,发酵室内相对温度90%;(4)经发酵后再通过115℃进行初次快速干燥至含水量为24%后,摊凉20min,进行复烘干燥,温度80℃,时间45min,使其含水量低于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茶发酵机为有氧厢柜式红茶发酵室。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烘干机的输送速度为20m/min,采用四段控温结构,第一段低温区45℃,第二段80℃,第三段115℃,以及第四段骤冷区进行上部送冷风,上部负压抽风的方式进行冷却及抽吸空气中的水蒸汽,骤冷区温度为16℃。实施例2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鲜红茶叶采用电磁波距离48cm辐射30min后,再取出放置于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58%的阴凉且通风的室内凋萎4h;(2)将凋萎后的卷曲红茶叶进行充分揉捻60min,直至有90%红茶叶紧卷成条,外表有汁液外溢;(3)将揉捻后的红茶叶置于红茶发酵机中于24℃,发酵60min,发酵室内相对温度95%;(4)经发酵后再通过125℃进行初次快速干燥至含水量为27%后,摊凉30min,进行复烘干燥,温度85℃,时间60min,使其含水量低于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茶发酵机为有氧厢柜式红茶发酵室。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烘干机的输送速度为20m/min,采用四段控温结构,第一段低温区55℃,第二段100℃,第三段125℃,以及第四段骤冷区进行上部送冷风,上部负压抽风的方式进行冷却及抽吸空气中的水蒸汽,骤冷区温度为16℃。实施例3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鲜红茶叶采用电磁波距离45cm辐射28min后,再取出放置于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58%的阴凉且通风的室内凋萎4h;(2)将凋萎后的卷曲红茶叶进行充分揉捻60min,直至有87%红茶叶紧卷成条,外表有汁液外溢;(3)将揉捻后的红茶叶置于红茶发酵机中于22℃,发酵55min,发酵室内相对温度90%;(4)经发酵后再通过120℃进行初次快速干燥至含水量为25%后,摊凉25min,进行复烘干燥,温度80℃,时间55min,使其含水量低于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茶发酵机为有氧厢柜式红茶发酵室。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烘干机的输送速度为20m/min,采用四段控温结构,第一段低温区50℃,第二段90℃,第三段120℃,以及第四段骤冷区进行上部送冷风,上部负压抽风的方式进行冷却及抽吸空气中的水蒸汽,骤冷区温度为17℃。经上述实施例制备的红茶成品通过检测、评审,具体得到如下数据: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总黄酮含量g/100g氨基酸含量mg/kg药残mg/kg实施例135.213.60.5191.2联苯菊酯0.01其他无实施例23513.40.51192.1联苯菊酯0.012其他无实施例335.412.90.49191.8联苯菊酯0.011其他无电磁波辐射后自然凋萎,提高红茶品质及凋萎效率,同时能快速消除农药残留,且经揉捻后多酚氧化酶活性增高,使茶叶细胞损伤极大,多酚类浸出率增大,转化率高,茶汤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明显提高,茶汤明亮风味指数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鲜红茶叶采用电磁波距离40‑48cm辐射25‑30min后,再取出放置于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为50‑58%的阴凉且通风的室内凋萎3.5‑4h;(2)将凋萎后的卷曲红茶叶进行充分揉捻50‑60min,直至有85‑90%红茶叶紧卷成条,外表有汁液外溢;(3)将揉捻后的红茶叶置于红茶发酵机中于20‑24℃,发酵50‑60min,发酵室内相对温度90‑95%;(4)经发酵后再通过115‑125℃进行初次快速干燥至含水量为24‑27%后,摊凉20‑30min,进行复烘干燥,温度80‑85℃,时间45‑60min,使其含水量低于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农药残留小种红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鲜红茶叶采用电磁波距离40-48cm辐射25-30min后,再取出放置于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为50-58%的阴凉且通风的室内凋萎3.5-4h;(2)将凋萎后的卷曲红茶叶进行充分揉捻50-60min,直至有85-90%红茶叶紧卷成条,外表有汁液外溢;(3)将揉捻后的红茶叶置于红茶发酵机中于20-24℃,发酵50-60min,发酵室内相对温度90-95%;(4)经发酵后再通过115-125℃进行初次快速干燥至含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汇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