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87978 阅读: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扬籼3S与两系恢复系扬恢916配置杂交稻组合,获得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定名为扬两优316。扬两优316具有高产稳产,产量潜力大,品质优良,商品性好,抗病性突出,稳产性好,抗倒性强,农艺性状优良,适用性广等优点。

A high quality grain weight of rice blast resista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of two-line hybrid rice varieties breed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reeding method of high grain weight, good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and inverted two line hybrid rice varieties. A New Indica Hybrid Rice Variety with high grain weight, good quality and blast resistance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indica photo therm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indica 3S and two-line restoring line Yang You 916, which was named Yang two you 316. Yang two you 316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 high yield potential, good quality, good commodity, disease resistance, good yield stability, strong lodging resistance, good agronomic traits, wide applicability and so 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属于植物育种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粒重优质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杂交籼稻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类型,常年种植面积约2.3亿亩,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65%左右。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因其突出的综合性能和制种产量高等优势,已成为当前杂交稻种子市场的新宠,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抗倒是水稻育种的重要长期目标。近年来,我国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相继育成了“两优培九”、“两优0293”、“Y两优2号”、“Y两优900”等超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并实现我国超级水稻百亩丰产方亩产第一、二、三、四期的目标,标记着我国水稻育种和生产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但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实现第一、二、三、四期的目标还只是在百亩方和千亩方的产量水平,而我国水稻大面积生产的产量水平刚刚实现亩产逾500公斤,平均亩产还没有达到550公斤水平。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高产不优质、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组合稻瘟病抗性较差、大面积生产抗倒性不强等。国内外诸多研究得出,增加千粒重是提高水稻品种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但生产上应用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普遍存在优质与高粒重、优质与产量不协调的缺陷,因此,选育高粒重优质、其他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是提升我国杂交水稻生产产量、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稻瘟病是制约水稻大面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稻瘟病在生产上普遍发生较重,给水稻大面积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国家、省级品种审定对抗稻瘟病的要求普遍提高,而农业生产对品种抗稻瘟病性要求更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选育抗稻瘟病杂交籼稻新组合无疑是缓解生产上稻瘟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水稻大面积生产上倒伏不仅影响产量、品质,更是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选育抗倒性强的杂交籼稻组合是解决这一生产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本专利技术从增加粒重、提高品种的抗稻瘟病性,到解决品种的抗倒伏性,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协调解决杂交籼稻大面积生产所面临的问题,提高杂交籼稻大面积生产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申请人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在诸多杂交培育方案及选育方法中发现,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成功选育粒重高、稻米品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抗稻瘟病、抗倒性强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扬两优3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扬籼3S与两系恢复系扬恢916配置杂交稻组合,获得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定名为扬两优316,其具有以下特征特性:扬两优316幼苗矮壮,叶鞘短粗绿色,叶片挺直,叶色浓绿,分蘖性较强;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平均127.7±3cm,主茎总叶片数16-17张,5个伸长节间,上部三张功能叶片挺直,受光姿态好,成熟时剑叶上举,杆青籽黄熟相好;成穗率68%,一般亩有效穗14-16万,穗型大,每穗总粒数180-185粒,每穗实粒数154-157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平均30克;全生育期146-149天,比对照Ⅱ优084迟熟1-2天,属于中籼迟熟两系杂交稻类型。所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扬籼3S优选通过以下方法选育得到:以广占63S为受体亲本,以含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706B为供体亲本杂交,后代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含Pigm抗性基因单株、并经南繁北育、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性鉴定,于2009年育成的所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扬籼3S,该不育系具有以下特征特性:扬籼3S植株整齐一致,叶鞘无色,叶片绿色,柱头和稃尖无色,扬州5月10日播种,播始历期81-83天左右,株高87±3㎝左右,主茎叶片数14-15张,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平均单株有效穗9-11个,穗长19-22㎝左右,穗包颈-4--8㎝左右,平均每穗颖花数129-131粒,千粒重25克;扬籼3S出糙率79.6%、精米率71.1%、垩白粒率15.0%、垩白度2.0%、长宽比3.1、直链淀粉含量12.7%、胶稠度72mm、透明度1级,米质优;其中所述的含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706B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7年2月13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3782。所述的两系恢复系扬恢916优选通过以下方法选育得到:以两系杂交籼稻恢复系扬稻6号为母本,用自育恢复系R542为父本杂交,从自交F2开始,每代都加强米质、抗倒性的选择压力,并综合其他农艺性状,选择高粒重、抗倒性强的优良单株,至自交F6育成株型紧凑、配合力高、米质优、粒重高、抗倒性强的强优籼型两系新恢复系,定名为扬恢916,其具有以下特征特性:扬恢916幼苗矮壮,叶鞘短粗绿色,叶片挺直,叶色浓绿,分蘖性一般;成株株型半松散,株高平均118.2±3cm,主茎总叶片数16-17张,上部三张功能叶片挺直,受光姿态好,成熟时剑叶上举,杆青籽黄熟相好;成穗率70%,一般亩有效穗14-16万,穗型大,每穗总粒数185-188粒,每穗实粒数155-158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平均30.2克;全生育期138-142天,与扬稻6号相当,属于中籼迟熟两系恢复系类型;其中,所述的自育恢复系R542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7年2月13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378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育成优质抗稻瘟病籼型温敏核两系不育系扬籼3S。扬籼3S植株整齐一致。叶鞘无色,叶片绿色,柱头和稃尖无色。长江中下游流域五月上旬到五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81-83天。株高87±3㎝左右,主茎叶片数14-15张。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平均单株有效穗9-11个,穗长19-22㎝左右,穗包颈-4--8㎝左右,平均每穗颖花数129-131粒,千粒重25克。扬籼3S出糙率79.6%、精米率71.1%、垩白粒率15.0%、垩白度2.0%、长宽比3.1、直链淀粉含量12.7%、胶稠度72mm、透明度1级,米质优。扬籼3S于2012-2014年在扬州自然条件下鉴定,不育稳定期7月20日-8月30日,花药瘦小,花粉败育彻底,以典败为主。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属于起点温度较低的(≤23.5℃)两用核不育系。2015年中国水稻研究所人工气候室鉴定结果:扬籼3S为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不育起点温度约在23℃,符合部颁标准。扬籼3S单穗花期9天左右,单株花期12天左右。抽穗后第3-6天,占总开花量的78.0%,开颖率为96%,颖花的开张角度为30°左右,单个颖花开张至闭合时数变幅为80-120分钟。在晴好天气条件下,扬籼3S上午8:30时始花,9:30-12:00时为日开花高峰,柱头总外露75%,其中双外露率62%。在套袋人工授粉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扬籼3S与两系恢复系扬恢916配置杂交稻组合,获得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定名为扬两优316,其具有以下特征特性:扬两优316幼苗矮壮,叶鞘短粗绿色,叶片挺直,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株株型半松散,株高平均127.7±3cm,主茎总叶片数16‑17张,5个伸长节间,上部三张功能叶片挺直,受光姿态好,成熟时剑叶上举,杆青籽黄熟相好;成穗率68%,亩有效穗14‑16万,穗型大,每穗总粒数182‑185粒,每穗实粒数154‑157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平均30克;全生育期146‑149天,比对照Ⅱ优084迟熟1‑2天,属于中籼迟熟两系杂交稻类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扬籼3S与两系恢复系扬恢916配置杂交稻组合,获得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定名为扬两优316,其具有以下特征特性:扬两优316幼苗矮壮,叶鞘短粗绿色,叶片挺直,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株株型半松散,株高平均127.7±3cm,主茎总叶片数16-17张,5个伸长节间,上部三张功能叶片挺直,受光姿态好,成熟时剑叶上举,杆青籽黄熟相好;成穗率68%,亩有效穗14-16万,穗型大,每穗总粒数182-185粒,每穗实粒数154-157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平均30克;全生育期146-149天,比对照Ⅱ优084迟熟1-2天,属于中籼迟熟两系杂交稻类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扬籼3S通过以下方法选育得到:以广占63S为受体亲本,以含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706B为供体亲本杂交,后代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含Pigm抗性基因单株、经南繁北育,并在温度23℃条件下进行育性鉴定,育成所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扬籼3S,该不育系具有以下特征特性:扬籼3S植株整齐一致,叶鞘无色,叶片绿色,柱头和稃尖无色,长江中下游流域五月上旬到五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81-83天,株高87±3㎝,主茎叶片数14-15张,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平均单株有效穗9-11个,穗长19-22㎝,穗包颈-4--8㎝,平均每穗颖花数129-131粒,千粒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红李爱宏戴正元肖宁刘广青潘存红周长海余玲刘晓静黄年生张小祥赵步洪季红娟蒋敏王志平吴诗清王闯李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