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摆动碾压机的球面轴的球形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852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摆动碾压机的球面轴的球形瓦,其包括球形瓦本体以及与其一体成型的等间距布置的筋板,球形瓦本体上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隔离段,球形瓦本体被各个隔离段分隔成用作储油槽的多个格状空腔。相邻两个第四隔离段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五隔离段以便形成至少三个第三格状空腔。球形瓦本体的外侧未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格状空腔接触处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和与其相互配合的部件共同形成封闭的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制造、维护方便的球形瓦,根据球形瓦的偏载以及球头轴与球形瓦相对运动的方向和速度,设计了油道和冷却通道,其能够满足热摆动碾压机工况的要求。

Spherical tile for spherical shaft of swing roller press

The utility model for the spherical spherical tile axis swing rolling machine, comprising spherical tile body and integrally formed equidistantly stiffened plate, spherical ti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isolator, spherical tile body is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segments of each isolation grid for cavity oil tank. At least two fifth isolation segment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fourth isolation sections so as to form at least three third lattice cavities. The outer side of the spherical tile body is not provided with a rib plate at the contact point of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lattice cavities, and the ribs and the parts which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form a closed space for accommodating the cooling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easy manufacture, convenient maintenance of spherical tile, tile and partial load according to the spherical ball head and spherical tile relative motion direction and speed, design the oil channel and cooling channels,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heat roller swing cond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摆动碾压机的球面轴的球形瓦
本技术涉及一种球形瓦,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摆动碾压机的球面轴的球形瓦。
技术介绍
考虑到热摆动碾压机中球面轴承的特殊结构及工作条件,其在工作过程中一般需要采用静压支撑。但由于热摆动碾压机在摆动碾压的过程中存在较高速度的相对运动以及高压,会一直出现连续移动的偏载的情况。传统所使用的液压供油的静压支撑在这种高速连续偏载的条件下,很难建立有效的静压支撑。热摆动碾压机球头轴下部与模具配合,模具与高温锻件相互接触,且所述球形瓦与所述球头轴之间为滑动摩擦,在工作过程中易产生高温,而润滑油在高温状态下,粘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导致静压支撑无法有效维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在基本保持设备结构和空间无大变化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制造、维护方便的球形瓦,其同时解决了摆动碾压机工作过程中滑动球面轴承的连续静压支撑以及由于球形瓦与球头轴之间滑动摩擦造成的高温所带来的需要进行冷却的问题,根据球形瓦的偏载以及球头轴与球形瓦相对运动的方向和速度,设计了油道和冷却通道,其能够满足热摆动碾压机工况的要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摆动碾压机的球面轴的球形瓦,其包括球形瓦本体以及与所述球形瓦本体一体成型的等间距布置的筋板;所述球形瓦本体上具有第一隔离段、第二隔离段、第三隔离段、第四隔离段和第五隔离段;所述球形瓦本体由所述第一隔离段分隔为用作主动供油区的第一部分和用于容纳从所述第一部分中流出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隔离段和第二隔离段之间由第四隔离段分隔成等间距布置的第一格状空腔,所述第一格状空腔配置用作储油槽;所述第一隔离段和所述第三隔离段之间由第四隔离段分隔成等间距布置的第二格状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配置用作储油槽;所述第四隔离段布置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隔离段垂直;所述第五隔离段布置的方向与所述第四隔离段平行,其配置用于将所述第四隔离段与所述第一隔离段和第二隔离段形成的多个第一格状空腔进一步进行分隔,使相邻两个第四隔离段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五隔离段以便形成至少三个第三格状空腔;所述多个第一格状空腔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隔离段、第二隔离段、第三隔离段、第四隔离段和第五隔离段将所述球形瓦分割为多个储油槽;所述第一隔离段、第二隔离段、第三隔离段、第四隔离段和第五隔离段上设置有油槽;所述球形瓦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筋板,所述筋板用于形成封闭的容纳冷却水的空间,所述筋板上设置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筋板呈90°。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段、第二隔离段、第三隔离段、第四隔离段和第五隔离段上的油槽宽度为1mm。优选地,所述储油槽的个数为144个储油槽,每个储油槽的深度为4mm。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段的宽度为20mm,所述第二隔离段的宽度为10mm,以及所述第三隔离段的宽度为10mm。优选地,所述第四隔离段的宽度为14mm。优选地,所述第五隔离段的宽度为6mm。优选地,所述筋板的厚度是6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球形瓦与现有技术中的球面瓦相比,所述各个第一格状空腔分别具有独立的进油口;在偏载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球形瓦的球面被分隔成为各自相互独立的空腔即储油槽,受压后润滑油被密闭在所述空腔内形成了有效的静压支撑;所述各个隔离段上设置有油槽,其能减少高压泄漏,改善所述各隔离段的表面润滑情况,同时在所述各个隔离段上形成油沟,避免造成干磨,进一步当存在较大或高频偏载的情况下局部形成较小的静压支撑,因此本技术中的球形瓦能够保证存在偏载的情况下能形成局部静压支撑,避免出现接触磨损。此外,外侧设置了筋板上和通水孔,增加了冷却面积,工作过程中能满足冷却面积的需求。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摆动碾压机球面轴的球形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摆动碾压机球面轴的球形瓦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的旋转剖面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摆动碾压机球面轴的球形瓦的格状空腔的结构示意图的放大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摆动碾压机球面轴的球形瓦的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摆动碾压机球面轴的球形瓦的偏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如图1至4中所示的本技术中的用于摆动碾压机的球面轴的球形瓦1,其包括球形瓦本体2和与球形瓦本体2一体成型的筋板3,球形瓦本体2上具有第一隔离段21、第二隔离段22、第三隔离段23、第四隔离段24以及第五隔离段25,球形瓦本体2被第一隔离段21分隔为配置用作主动供油区的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7,第一隔离段21和第二隔离段22之间被第四隔离段24分隔成等间距布置的第一格状空腔4,第一格状空腔4配置用作储油槽。第一隔离段21和第三隔离段23之间被第四隔离段24分隔成等间距布置的第二格状空腔5,第二格状空腔5配置用作储油槽。第四隔离段24布置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隔离段21大致垂直。第五隔离段25布置的方向与第四隔离段24基本平行,其配置用于将第四隔离段24与第一隔离段21和第二隔离段22形成的各个第一格状空腔4进一步进行分隔,相邻两个第四隔离段24间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五隔离段25以便形成至少三个第三格状空腔41。各第一格状空腔4分别设置有进油口8,进油口处设置有单向阀10。第一隔离段21、第二隔离段22、第三隔离段23、第四隔离段24和第五隔离段25从球形瓦外侧向外延伸的距离H相等,其配置用于工作过程中形成薄薄的油膜以便实现密封。第一隔离段21、第二隔离段22、第三隔离段23、第四隔离段24和第五隔离段25上设置有油槽6。优选地,第一隔离段21、第二隔离段22、第三隔离段23、第四隔离段24和第五隔离段25上的油槽6宽度为1mm。优选地,第一隔离段21的宽度为20mm。优选地,第二隔离段22的宽度为10mm。优选地,第三隔离段23的宽度为10mm。优选地,第四隔离段24的宽度为14mm。优选地,第五隔离段25的宽度为6mm。优选地,所述筋板3的厚度是60mm。优选地,所有进油口处设有单向阀10。筋板3等间距布置,更进一步地,筋板3为24个。筋板3采用铸造成型,相邻两个筋板3以及与其配合的其他零部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空间,每一个筋板3上分别设置有通水孔7。通水孔7的中心线与筋板3大致呈90°。冷却水从进水孔A进入所述由筋板3和与其相互配合的部件共同形成的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封闭空间后,增加了冷却面积,能满足球形瓦1工作过程中瓦与轴之间冷却面积的要求。进水孔A和出水孔B通过管体与冷却水循环装置相连(未示出)。优选地,通水孔7直径为35mm。工作过程中,本技术中的球形瓦1主动供油区外侧的24个第一格状空腔4,球形瓦1装配完成后格状空腔彼此形成独立的腔室。从供油系统提供的高压油通过所述主动供油区内的24个进油口8进入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摆动碾压机的球面轴的球形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摆动碾压机的球面轴的球形瓦,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形瓦本体以及与所述球形瓦本体一体成型的等间距布置的筋板;所述球形瓦本体上具有第一隔离段、第二隔离段、第三隔离段、第四隔离段和第五隔离段;所述球形瓦本体由所述第一隔离段分隔为用作主动供油区的第一部分和用于容纳从所述第一部分中流出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隔离段和第二隔离段之间由第四隔离段分隔成等间距布置的第一格状空腔,所述第一格状空腔配置用作储油槽;所述第一隔离段和所述第三隔离段之间由第四隔离段分隔成等间距布置的第二格状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配置用作储油槽;所述第四隔离段布置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隔离段垂直;所述第五隔离段布置的方向与所述第四隔离段平行,其配置用于将所述第四隔离段与所述第一隔离段和第二隔离段形成的多个第一格状空腔进一步进行分隔,使相邻两个第四隔离段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五隔离段以便形成至少三个第三格状空腔;所述多个第一格状空腔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隔离段、第二隔离段、第三隔离段、第四隔离段和第五隔离段将所述球形瓦分割为多个储油槽;所述第一隔离段、第二隔离段、第三隔离段、第四隔离段和第五隔离段上设置有油槽;所述球形瓦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筋板,所述筋板用于形成封闭的容纳冷却水的空间,所述筋板上设置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筋板呈9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摆动碾压机的球面轴的球形瓦,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形瓦本体以及与所述球形瓦本体一体成型的等间距布置的筋板;所述球形瓦本体上具有第一隔离段、第二隔离段、第三隔离段、第四隔离段和第五隔离段;所述球形瓦本体由所述第一隔离段分隔为用作主动供油区的第一部分和用于容纳从所述第一部分中流出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隔离段和第二隔离段之间由第四隔离段分隔成等间距布置的第一格状空腔,所述第一格状空腔配置用作储油槽;所述第一隔离段和所述第三隔离段之间由第四隔离段分隔成等间距布置的第二格状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配置用作储油槽;所述第四隔离段布置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隔离段垂直;所述第五隔离段布置的方向与所述第四隔离段平行,其配置用于将所述第四隔离段与所述第一隔离段和第二隔离段形成的多个第一格状空腔进一步进行分隔,使相邻两个第四隔离段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五隔离段以便形成至少三个第三格状空腔;所述多个第一格状空腔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隔离段、第二隔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颂邹林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市丰林精密锻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