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系统及生产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8343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工及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运系统及生产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一种转运系统其包括外轨道、内轨道、支架、吊具、驱动单元和多个转运单元。外轨道和内轨道均为环形结构且同心设置。外轨道和内轨道之间具备间隙。外轨道和内轨道均设置在支架上。多个转运单元首尾连接形成环状且相邻的两个转运单元可转动地连接。各个转运单元可滑动地设置在外轨道和内轨道之间,各个转运单元上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用于与驱动单元传动配合。转运单元的底部具备连接部,吊具与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这样的转运系统成本低且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运系统的生产线。

A transfer system and product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rocessing and transportation field,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transport system and the production line to solve the high cost of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problem of inconvenient use, a transport system comprising an outer rail, rail, bracket, spreader, drive unit and a plurality of transfer unit. The outer and inner orbits are concentric and concentric.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outer orbit and the inner orbit. The outer track and the inner track are all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A plurality of transport units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o form a ring and two adjacent transport units are rotatably connected. Each transfer unit can be slidably arranged between the outer track and the inner track, and the transfer unit is provided with a matching part, and the matching part is used for the transmission coordination with the driving unit. The bottom of the transfer unit has a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sling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low cost and easy to us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production line including the convey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运系统及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加工及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运系统及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转运系统通过电机驱动与吊具连接的链条而带动吊具沿轨道方向移动,但链条传动的方式容易脱链且成本较高,不适合一般的转运的场景下使用,且链条传动因为容易脱链还带来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线,其包括上述的转运系统,这样的生产线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包括外轨道、内轨道、支架、吊具、驱动单元和多个转运单元。外轨道和内轨道均为环形结构且同心设置。外轨道和内轨道之间具备间隙。外轨道和内轨道均设置在支架上。多个转运单元首尾连接形成环状且相邻的两个转运单元可转动地连接。各个转运单元可滑动地设置在外轨道和内轨道之间,各个转运单元上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用于与驱动单元传动配合。转运单元的底部具备连接部,吊具与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这样的转运系统具有均为环形结构且同心设置的外轨道和内轨道,且外轨道和内轨道之间具备间隙。通过外轨道和内轨道的配合使得转运单元可以稳定地设置在外轨道和内轨道之间,保证了转运单元的稳定性。同时多个转运单元首尾连接形成环状且相邻的两个转运单元可转动地连接使得多个转运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更高效和更快捷地完成物体的转运,同时,相邻的转运单元可转动地连接的方式保证了转运单元之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各个转运单元上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用于与驱动单元传动配合。配合部与驱动单元的传动配合用以驱动转运单元的移动,且每一个转运单元的上都设置有配合部,这样当驱动单元运动时就能够带动各个转运单元运动,从而使得各个转运单元能够连续地运动。转运单元的底部具备连接部,吊具与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吊具能够直接地吊挂物体。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相邻的两个转运单元铰接。铰接作为本领域常用的转动连接的方式,具有可靠性高和加工制作方便的特点。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内轨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接板;外轨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承接板;第一承接板与第二承接板相对设置;转运单元的两侧分别被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支撑。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的设置方式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内轨道靠近外轨道的一侧具有第一U形槽,第一U形槽的开口指向外轨道;外轨道靠近内轨道的一侧具有第二U形槽,第二U形槽的开口指向内轨道;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相互配合以使转运单元的两侧分别可滑动地插入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中。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的设置方式可以将转运单元限定在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之间而不会发生窜动或脱离第一U形槽和/或第二U形槽的情况。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驱动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配合部传动配合。动力装置与传动装置分别提供动力和传动动力,保证了过大力矩时动力装置的安全、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动力装置为电机。电机作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动力装置,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传动装置为齿轮;配合部为设置在转运单元顶部的多个齿形凸起,齿形凸起与齿轮相互啮和。齿轮与齿轮凸起的啮合具有较好的传动效率,从而保证了转运单元移动时的高效和稳定。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转运单元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分别设置在外轨道和内轨道上;或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分别设置在内轨道和外轨道上。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的设置使得转运单元在外轨道和内轨道之间减小了阻尼,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地移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均为滚轮。滚轮为常用的移动方式能够高效地较小两个移动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使得移动更加容易。一种生产线,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的转运系统。这样的生产线能够快速地完成物料的转运,从而保证了整个生产线具有较高地生产效率;同时,这样的生产线成本低,经济性好。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转运系统,其包括外轨道、内轨道、支架、吊具、驱动单元和多个转运单元。在使用时,外轨道和内轨道的配合使得转运单元可以稳定地设置在外轨道和内轨道之间,保证了转运单元的稳定性。多个转运单元首尾连接形成环状使得多个转运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更高效和更快捷地完成物体的转运,相邻的转运单元可转动地连接的方式保证了转运单元之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各个转运单元上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用于与驱动单元传动配合。配合部与驱动单元的传动配合用以驱动转运单元的移动,且每一个转运单元的上都设置有配合部,这样当驱动单元运动时就能够带动各个转运单元运动,从而使得各个转运单元能够连续地运动。转运单元的底部具备连接部,吊具与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吊具能够直接地吊挂物体。这样的转运系统成本低、使用方便。一种生产线,其包括上述的转运系统,所以具有上述转运系统的所有优点,进一步地,这样的生产线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外轨道、内轨道与转运单元配合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驱动单元与转运单元传动配合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运单元与内轨道和外轨道配合的另一示意图。图标:100-转运系统;110-外轨道;120-内轨道;130-支架;140-吊具;150-驱动单元;151-动力装置;152-传动装置;160-转运单元;161-配合部;162-连接部;1711-第一承接板;1712-第二承接板;1721-第一U形槽;1722-第二U形槽;181-第一滚动体;182-第二滚动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转运系统及生产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轨道、内轨道、支架、吊具、驱动单元和多个转运单元;所述外轨道和所述内轨道均为环形结构且同心设置;所述外轨道和所述内轨道之间具备间隙;所述外轨道和所述内轨道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多个所述转运单元首尾连接形成环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转运单元可转动地连接;各个所述转运单元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外轨道和所述内轨道之间,各个所述转运单元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与所述驱动单元传动配合;所述转运单元的底部具备连接部,所述吊具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轨道、内轨道、支架、吊具、驱动单元和多个转运单元;所述外轨道和所述内轨道均为环形结构且同心设置;所述外轨道和所述内轨道之间具备间隙;所述外轨道和所述内轨道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多个所述转运单元首尾连接形成环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转运单元可转动地连接;各个所述转运单元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外轨道和所述内轨道之间,各个所述转运单元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与所述驱动单元传动配合;所述转运单元的底部具备连接部,所述吊具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转运单元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轨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接板;所述外轨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承接板;所述第一承接板与所述第二承接板相对设置;所述转运单元的两侧分别被所述第一承接板和所述第二承接板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轨道靠近所述外轨道的一侧具有第一U形槽,所述第一U形槽的开口指向所述外轨道;所述外轨道靠近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金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广铝铝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