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8305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涉及飞机减速辅助领域,包括外筒、内筒、小盖壳体、大盖壳体,所述外筒和内筒通过设置于内筒上的Z形筋条连接,所述大盖壳体通过第二支座铰接于内筒上,所述小盖壳体通过第一支座铰接于内筒上,所述大盖壳体上设置有带锁钩的电磁解锁器,所述小盖壳体上设置有轴销与电磁解锁器上的锁钩相适应,所述电磁解锁器与设置在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电缆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结构简单,不增加多余重量,通过设置伞舱内外层,将开、闭锁装置和开盖转轴融合到伞舱内部,闭锁后伞舱表面无多余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伞舱表面上的多余结构对飞机气动性能的不利影响。

An aircraft resistance parachute cabin with combined rear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ed cover aircraft parachute cabin, to slow the aircraft auxiliary field,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cylinder, an inner cylinder, small cover shell and the cover shell,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inner cylinder by Z shaped ribs connected on the inner cylinder, the cover shell through the second seat is hinged on the inner cylinder, the small cap housing through the first supporting seat is hinged with the inner cylinder, the cover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locking device with electromagnetic lock hook, the small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casing to lock hook pin and electromagnetic unlocking device on the cable, the electromagnetic unlocking is set between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inner cylinder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back cover with a combined aircraft parachute cabi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excess weight, by setting the parachute cabin inside and outside layer, will b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and open the cover shaft fused to the parachute cabin inside, after locking the parachute cabin surface without redundant structure, to solv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existing technology in redundant structure of umbrella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bin of the aircraft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
本技术涉及飞机减速辅助领域,尤其涉及飞机减速阻力伞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
技术介绍
现代飞机一般在着陆时仍保持有较高的速度,因此需要辅助措施来缩短飞机的着陆距离。美国飞机多采用减速板或各翼面减速装置同时偏转来充当减速板的方式实现飞机减速,中国,俄罗斯和欧洲飞机则多采用阻力伞配合机身减速板的方式实现飞机的减速。目前,阻力伞舱的布置分为背负式和内埋式。背负式是将阻力伞舱布置在后机身背部,着陆时收到指令后开盖抛伞,内埋式是将阻力伞舱布置在机身内部,抛伞时,先通过作动器将伞舱推出机身,然后再开盖抛伞。内埋式伞舱结构、机构复杂,并且会导致重量增加,因此多采用背负式伞舱。现有技术中,背负式阻力伞舱存在着诸多缺点:考虑到气动要求,目前背负式阻力伞舱开、闭锁的方式主要有电动冷气式、机械式、爆炸开盖式和电磁式几种,电动冷气式或机械式需要飞行员手动操作开锁,伞舱外需要设置传动机构;爆炸开盖式依靠引燃燃爆器中的火药开锁,燃爆器安装在伞舱一侧,需要在伞舱表面增加整流罩;电磁式通过电磁解锁器通电开锁,电磁解锁器裸露在外,需要在伞舱表面增加整流罩。中国专利CN205837216U中公开了一种轻型隐身电磁解锁阻力伞舱结构,包括安装在机体的锯齿口盖、扭力支架及第一电磁解锁器,锯齿口盖下方固定连接有伞筒,伞筒前端的开口设有伞筒盖,伞筒盖下部通过扭力铰链与伞筒连接,伞筒盖上部设有第二锁钩,锯齿口盖下部还设有与第一锁钩配合使用的第二电磁解锁器;伞筒后端的筒底与扭力支架固定连接,扭力支架与伞筒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电磁解锁器配合使用的第一锁钩。该技术在隐身口盖内组件的整套结构均隐藏于机身表面内,配合锯齿口盖满足隐身要求。但该技术的伞筒盖外部还需设置锯齿口盖,在外部增设了结构部件,对飞机的气动性能造成一定不利影响,由于伞舱设置了两层舱门盖,因此需要两套舱门锁配合使用,结构复杂、不利于维护,使用时需要两套舱门锁同时处于正常状态,任一舱门锁存在问题时都无法正常启动阻力伞,大大增加了故障几率。中国专利CN205168929U公开了一种电磁解锁开盖式阻力伞舱,包括伞舱、舱门、舱门锁紧机构、阻力伞锁钩和电磁解锁器组成,舱门通过螺栓与伞舱连接,电磁解锁器通过螺栓连接在伞舱的支座上,电磁解锁器通过锁钩与舱门连接。本技术的依靠舱门锁的内部电磁力作用开启阻力伞舱门,阻力伞舱门打开后引导伞弹出,带出主伞;无需连接电动冷气系统和机械系统,同时省去了机械式开锁机构、真锁及假锁系统等复杂的机械结构,但该技术的阻力伞舱门锁只能通过电磁力作用开启,不能在断电情况下手动开启,给养护、维修带来不便,并且该电磁解锁器裸露在外,需要在伞舱表面增加整流罩。现有技术中的几种开锁形式,均需要在伞舱外表面增设结构,对飞机气动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力伞舱外部需增设结构、对飞机气动性能存在不利影响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包括外筒、内筒、小盖壳体、大盖壳体,所述外筒和内筒通过设置于内筒上的Z形筋条连接,所述大盖壳体通过第二支座铰接于内筒上,所述小盖壳体通过第一支座铰接于内筒上,所述大盖壳体上设置有带锁钩的电磁解锁器,所述小盖壳体上设置有轴销,所述电磁解锁器上设置的锁钩与轴销相适应,所述电磁解锁器与电缆连通,所述电缆设置于外筒和内筒之间。优选地,为了便于进行保养维修,所述小盖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快卸口盖,所述大盖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快卸口盖,在断电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打开第一快卸口盖、第二快卸口盖,通过快卸口检视大盖壳体、小盖壳体内部或手动打开电磁解锁器的锁钩。优选的,所述第一支座包括第一支座架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支座包括第二支座架和第二转轴,为提高支座与壳体的接头抗疲劳强度,增强构件的耐久性、可靠性,所述第一支座架与小盖壳体通过高锁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内筒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支座架与大盖壳体通过高锁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内筒的外表面。优选的,为使阻力伞的弹出效果更好,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小盖壳体上,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内筒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大盖壳体上,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内筒的外表面。当所述电磁解锁器的锁钩和轴销脱开时,大盖壳体和小盖壳体分别在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作用下迅速弹开、分离,减小阻力伞弹出时受阻的可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的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结构简单,不增加多余重量,通过设置伞舱内外层,将开、闭锁装置、开盖转轴融合到伞舱内部,闭锁后伞舱表面无多余结构,消除了伞舱表面上的多余结构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可以有效减小飞行阻力。(2)本技术将用于开、闭锁的电磁解锁器及轴销设置于组合式后盖内,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在开锁后,电磁解锁器、轴销随大盖壳体、小盖壳体离开伞舱口,在保证迅速解锁、开盖的同时,由于电磁解锁器、轴销不在伞舱内部,不会对阻力伞的弹出存在不利影响。(3)本技术在小盖壳体表面设置第一快卸口盖、大盖壳体表面设置第二快卸口盖,在断电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打开第一快卸口盖、第二快卸口盖,检视大盖壳体、小盖壳体内部或手动打开电磁解锁器的锁钩,使保养、维护更为方便。(4)本技术实现了通过单个电磁解锁器控制阻力伞的装载与放伞,相较于传统的两个电磁解锁器共同控制装载与放伞,其结构更为简单、方式更为简洁,降低了出现故障的几率。(5)采用高锁螺栓连接第一支座架与小盖壳体、第二支座架与大盖壳体,有效地提高了支座与壳体的接头抗疲劳强度,增强了构件的耐久性、可靠性。(6)在第一转轴上设置第一扭簧、第二转轴上设置第二扭簧,将第一扭簧的一端卡接在小盖壳体上、另一端卡接在内筒的外表面,将第二扭簧的一端卡接在大盖壳体上、另一端卡接在内筒的外表面。当电磁解锁器的锁钩和轴销脱开时,大盖壳体和小盖壳体分别在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作用下迅速弹开、分离,减小阻力伞弹出时受阻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支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支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侧立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筒,2-第一快卸口盖,3-小盖壳体,4-轴销,5-内筒,6-大盖壳体,7-电磁解锁器,8-第二快卸口盖,9-电缆,10-第一支座,11-第一扭簧,12-第二支座,13-第二扭簧,14-第一支座架,15-第一转轴,16-第二支座架,17-第二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结合附图1-4所示,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包括外筒1、内筒5、小盖壳体3、大盖壳体6,所述大盖壳体6上设置有带锁钩的电磁解锁器7,所述小盖壳体3上设置有轴销4,所述电磁解锁器7上的锁钩与轴销4相适应,所述电磁解锁器7与电缆9连通,所述电缆9设置于外筒1和内筒5之间,所述外筒1和内筒5通过设置于内筒上的Z形筋条连接,所述小盖壳体3通过第一支座10铰接于内筒5上,所述大盖壳体6通过第二支座12铰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包括外筒(1)、内筒(5)、小盖壳体(3)、大盖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盖壳体(6)上设置有带锁钩的电磁解锁器(7),所述小盖壳体(3)上设置有轴销(4),所述电磁解锁器(7)上设置的锁钩与轴销(4)相适应,所述电磁解锁器(7)与电缆(9)连通,所述电缆(9)设置于外筒(1)和内筒(5)之间,所述外筒(1)和内筒(5)通过设置于内筒上的Z形筋条连接,所述小盖壳体(3)通过第一支座(10)铰接于内筒(5)上,所述大盖壳体(6)通过第二支座(12)铰接于内筒(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包括外筒(1)、内筒(5)、小盖壳体(3)、大盖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盖壳体(6)上设置有带锁钩的电磁解锁器(7),所述小盖壳体(3)上设置有轴销(4),所述电磁解锁器(7)上设置的锁钩与轴销(4)相适应,所述电磁解锁器(7)与电缆(9)连通,所述电缆(9)设置于外筒(1)和内筒(5)之间,所述外筒(1)和内筒(5)通过设置于内筒上的Z形筋条连接,所述小盖壳体(3)通过第一支座(10)铰接于内筒(5)上,所述大盖壳体(6)通过第二支座(12)铰接于内筒(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盖壳体(3)上设置有第一快卸口盖(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盖壳体(6)上设置有第二快卸口盖(8)。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进高冠刘晓明方雄陈晓峰蒲克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