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7801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设置有紫光灯2,紫光灯2的光线波长为365nm,功率为1‑1.5w,具有适宜的亮度。紫光灯2设置有光感应开关,当大棚内光线变暗时可自动开启。所述装置还设置有太阳能蓄电池,与紫光灯2连接设置;在紫光灯2背向蜂箱1的一侧设置有反光罩3,反光罩3的内壁面呈曲面,形成一个凹形的放置腔,紫光灯2设置在放置腔内,放置腔的开口朝向蜂箱1设置;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使得光照集中在蜂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紫光灯2和所述反光罩3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适宜于带动所述紫光灯2和所述反光罩3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便于对照射高度进行调节。

A guide device back to the nest of the Bumblebe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ice for guiding the Bumblebee back to the nest is provided with a purple light, 2 light wavelength ultraviolet lamp 2 365nm, power of 1 1.5W, with appropriate brightness. The violet light 2 is equipped with a light induction switch, which can be automatically opened when the light in the greenhouse becomes dim. The devic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olar battery, and the ultraviolet lamp 2 is connected; in the 2 back to the hive 1 LED lamps are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reflector 3, reflector wall between 3 surfaces to form a concave cavity, ultraviolet lamp 2 is arranged in the placing cavity, toward the hive 1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cavity by this arrangement; the light is concentrated in the hive. The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to guide the Bumblebee back to the nest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ultraviolet lamp 2 and the reflector 3 is installed on a lifting mechanism; the lifting mechanism suitable to drive the ultraviolet lamp 2 and the reflector 3 lifting movement, so as to adjust the height of irradi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熊蜂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棚内、可以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的大棚主要为冬暖式大棚。由于大棚内空气湿度大、温度低、没有风且缺少授粉的昆虫,因此大棚内作物的授粉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大棚作物难以成功坐果。在大棚内饲养蜂群、利用蜂群授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其中,熊蜂由于具有耐低温、可适应低光照条件等优良特性,而成为冬暖式大棚内授粉的理想昆虫,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自然条件下,熊蜂在白天出巢采集花粉,日落时,随着光线持续降低,熊蜂陆续归巢。熊蜂在归巢时,主要依靠气味和视觉来寻找巢穴。而一旦进入黑暗条件下,熊蜂会立即降落停止飞行。而大棚在气温较低时,为了保持棚内的温度,在日落前即需要落下大棚外的草苫子,使得棚室内在短时间内变成黑暗条件,这就会导致正在采集花粉的熊蜂在黑暗下无法回巢。据统计,一个熊蜂的授粉群大概只有100头左右的工蜂,如大量的工蜂不能回巢,会严重影响蜂群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是大棚在落下草苫子后短时间内变成黑暗条件导致熊蜂无法回巢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引导熊蜂回巢、保证蜂群使用寿命的蜂箱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包括:紫光灯,所述紫光灯的光线波长为365nm,功率为1-1.5w;所述紫光灯靠近蜂箱设置;所述紫光灯设置有光感应开关;太阳能蓄电池,与所述紫光灯连接设置;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1500mA;在所述紫光灯背向所述蜂箱的一侧设置有反光罩,所述反光罩的内壁面呈曲面,形成一个凹形的放置腔,所述紫光灯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朝向所述蜂箱设置;所述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紫光灯和所述反光罩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适宜于带动所述紫光灯和所述反光罩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紫光灯与所述蜂箱间的距离为10-20cm。所述紫光灯设置在所述蜂箱的斜上方,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蜂箱的顶面的夹角为40-50°。与所述紫光灯连接设置有光亮调节器。与所述紫光灯连接设置有备用蓄电池。所述紫光灯的功率为1w;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mA。在所述反光罩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粘胶层。在所述放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防虫网罩,所述防虫网罩呈半球形,所述防虫网罩的半球形顶端远离所述反光罩设置;所述防虫网罩的网孔为3-4mm。在所述放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玻璃罩,所述玻璃罩为透紫外光石英玻璃罩,所述玻璃罩呈半球形,所述玻璃罩的半球形顶端远离所述反光罩设置,在所述玻璃罩上设置有入口,与所述入口连通设置有进入通道,所述进入通道由所述入口延伸至所述放置腔内,所述进入通道位于所述放置腔内的出口的直径为3-4mm;所述进入通道位于所述放置腔内的出口与所述反光罩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0.5-1cm。所述紫光灯与所述反光罩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反光罩通过旋转机构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轴套的轴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旋转轴,嵌套安装在所述轴套内,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反光罩固定连接,适宜于带动所述反光罩进行旋转;贯穿所述轴套的壁面设置有锁定螺栓,适宜于对所述旋转轴进行锁定。本技术中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优点在于:(1)本技术中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设置有紫光灯,所述紫光灯的光线波长为365nm,为熊蜂的可见光范围。所述紫光灯的功率为1-1.5w,具有适宜的亮度,既可具备照明功能,也不会因为亮度太高而使得熊蜂持续采蜜,不回蜂箱。所述紫光灯靠近蜂箱设置,可对蜂箱形成照射。所述紫光灯设置有光感应开关,当大棚内光线变暗时可自动开启。为了节约能源,所述装置还设置有太阳能蓄电池,与所述紫光灯连接设置;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1500mA,可持续适宜的照明时间,且随着电量的消耗,所述紫光灯的亮度会逐渐变暗,可模拟自然光的亮度衰减过程,从而促使熊蜂回巢。本技术在所述紫光灯背向所述蜂箱的一侧设置有反光罩,所述反光罩的内壁面呈曲面,形成一个凹形的放置腔,所述紫光灯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朝向所述蜂箱设置;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使得光照集中在蜂箱上。本技术中所述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紫光灯和所述反光罩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适宜于带动所述紫光灯和所述反光罩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便于对照射高度进行调节。(2)本技术中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优选所述紫光灯设置在所述蜂箱的斜上方,且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蜂箱顶面的夹角为40-50°,使得紫光灯具有较大的照射范围。同样作为优选,与所述紫光灯连接设置有光亮调节器,以便更加精准地设置光照的衰减速度和照射时间。为了防止太阳能电池因天气原因而导致的供电不足,与所述紫光灯还连接设置了备用蓄电池。(3)本技术中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在所述放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防虫网罩,所述防虫网罩呈半球形,所述防虫网罩的半球形顶端远离所述反光罩设置;所述防虫网罩的网孔为3-4mm,使得小型趋光性昆虫可进入,而熊蜂无法飞入,在反光罩内壁上设置有粘胶层,适宜于黏住飞入的昆虫,从而防止了因使用紫光灯而导致趋光性昆虫进入蜂箱的问题。作为可选择的方式,也可以在所述放置腔的开口处设置玻璃罩,所述玻璃罩为透紫外光石英玻璃罩,紫外光可透过,不会影响紫光灯的照明效果。在所述玻璃罩上设置有入口,与所述入口连通设置有进入通道,所述进入通道位于所述放置腔内的出口的直径为3-4mm;使得昆虫可爬入,却难以爬出;而熊蜂则不能进入,从而也可防止昆虫对蜂箱的干扰。(4)本技术中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还优选所述紫光灯与所述反光罩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反光罩通过旋转机构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从而使得可对所述反光罩进行旋转操作,便于调整反光罩的照射角度。为了使本技术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设置有反光罩和玻璃罩的紫光灯装置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蜂箱;2-紫光灯;3-反光罩;4-升降杆;5-套筒;6-轴套;7-防虫网罩;8-粘胶层;9-进入通道;10-玻璃罩。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紫光灯2,所述紫光灯2的光线波长为365nm,所述紫光灯2的功率为1w,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紫光灯2的功率可选范围为1-1.5w;所述紫光灯2靠近蜂箱设置,所述紫光灯2与所述蜂箱1间的适宜距离为10-20cm;作为优选,所述紫光灯2设置在所述蜂箱1的斜上方,为了提高照射范围,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蜂箱顶面的夹角设置为45°,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这一夹角的优选范围为40-5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光灯2设置有光感应开关,当大棚内光线变暗时,紫光灯2可自动打开。本实施例中的紫光灯2使用的电源为太阳能蓄电池,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mA,作为可选择的范围,电池的容量可选择为1000-1500mA;与所述太阳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紫光灯(2),所述紫光灯(2)的光线波长为365nm,功率为1‑1.5w;所述紫光灯(2)靠近蜂箱(1)设置;所述紫光灯(2)设置有光感应开关;太阳能蓄电池,与所述紫光灯(2)连接设置;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1500mA;在所述紫光灯(2)背向所述蜂箱(1)的一侧设置有反光罩(3),所述反光罩(3)的内壁面呈曲面,形成一个凹形的放置腔,所述紫光灯(2)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朝向所述蜂箱(1)设置;所述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紫光灯(2)和所述反光罩(3)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适宜于带动所述紫光灯(2)和所述反光罩(3)进行升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紫光灯(2),所述紫光灯(2)的光线波长为365nm,功率为1-1.5w;所述紫光灯(2)靠近蜂箱(1)设置;所述紫光灯(2)设置有光感应开关;太阳能蓄电池,与所述紫光灯(2)连接设置;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1500mA;在所述紫光灯(2)背向所述蜂箱(1)的一侧设置有反光罩(3),所述反光罩(3)的内壁面呈曲面,形成一个凹形的放置腔,所述紫光灯(2)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朝向所述蜂箱(1)设置;所述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紫光灯(2)和所述反光罩(3)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适宜于带动所述紫光灯(2)和所述反光罩(3)进行升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光灯(2)与所述蜂箱(1)间的距离为10-2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光灯(2)设置在所述蜂箱(1)的斜上方,所述放置腔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蜂箱(1)的顶面的夹角为40-5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紫光灯(2)连接设置有光亮调节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紫光灯(2)连接设置有备用蓄电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熊蜂回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光灯(2)的功率为1w;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容量为1000mA。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礼周浩翟一凡陈浩张思聪于毅吴光安庄乾营门兴元吕素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