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启动马达电磁开关检测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988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检测流水线。一种全自动检测流水线,包括中控机构,以及由中控机构控制驱动的传输机构、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开关盖方向确认机构、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电压测试箱、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磨合试验箱、测触点降压、耐压测试箱和自动喷码箱;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循环送料带,以及设置在循环送料带上的工装定位平台;该全自动检测流水线中各个检测箱体沿循环送料带顺序设置,检测时人工推动工装定位平台沿循环送料带输送,并依次经过各个数据的检测;通过流水线检测方式,大大提升检测效率,提升企业出货量,降低企业成本。

A test line for starting motor electromagnetic switch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production field of starting motor electromagnetic switch,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detection pipeline. An automatic inspection line, including control mechanism, and a control mechanism,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ontrol driven air tightness test box, hook size test box, switch cover direction mechanism, additional stroke test box, the pull in voltage test box, box, box, release voltage test current balancing coil running in test box contact pressure, pressure test, test box and automatic printing box;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feed belt loop, and is arranged in the circular feeding belt on tooling positioning platform; the automatic inspection line in each test box feeding belt along the circulation order set, testing manual push tooling positioning platform along the material belt conveyor circulation, and passes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various data; through the pipeline detection method, grea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enhance the enterprise shipments, reduce the cost of enterpr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启动马达电磁开关检测流水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检测流水线。
技术介绍
汽车起动机电磁开关是通过将线圈通电使铁芯移动将起动机的离合器齿轮送进发动机飞轮齿圈,当离合器齿轮与飞轮齿圈耦合后通过接触铜片接通起动机电源,使起动机转动,启动发动机。目前,汽车起动机电磁开关在生产完成后需要经过气密封测试、挂钩尺寸测试、附加行程测试、吸合电压测试、释放电压测试、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磨合试验、测触点降压测试和耐压测试等一系列测试,主要在各个指标都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合格产品。但现有电磁开关的每个检测步骤都是通过单个检测机构单独检测,在检测流程中,工件的转移及拆装占据了大量时间,从而使其检测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检测流水线,该全自动检测流水线中各个检测箱体沿循环送料带顺序设置,检测时人工推动工装定位平台沿循环送料带输送,并依次经过各个数据的检测;通过流水线检测方式,大大提升检测效率,提升企业出货量,降低企业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启动马达电磁开关检测流水线,包括中控机构,以及由中控机构控制驱动的传输机构、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开关盖方向确认机构、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电压测试箱、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磨合试验箱、测触点降压、耐压测试箱和自动喷码箱;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循环送料带,以及设置在循环送料带上的工装定位平台;所述工装定位平台用于安装固定待检测工件,中控机构控制循环送料带运行送料;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开关盖方向确认机构、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电压测试箱、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磨合试验箱、测触点降压、耐压测试箱和自动喷码箱沿所述循环送料带的送料方向依次设置;并且,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开关盖方向确认机构、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电压测试箱、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磨合试验箱、测触点降压、耐压测试箱和自动喷码箱内均设有一平台,平台上设有检测工位,检测工位与循环送料带之间通过支路传输带相通,支路传输带外端部可设置支路气缸,支路气缸的输出端能够驱使工装定位平台在支路传输带上移动,用以将待检测工件移送至检测工位上。作为优选,所述气密性测试箱包括第一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箱体内部的气密性测试仪和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一升降平台上的第一定位工装;所述第一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第一升降平台处于检测工位上方,气密性测试仪与第一定位工装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挂钩尺寸测试箱包括第二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箱体内部的第二定位组件和挂钩测试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二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二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定位工装,第二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挂钩测试组件处于检测工位下方,挂钩测试组件包括行程气缸,以及设置行程气缸输出端上的第二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二顶杆相联动的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行程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直线轴承架,第二顶杆固定在直线轴承架上端,行程气缸驱动所述直线轴承架沿直线轴承导轨移动,从而实现第二顶杆上下移动,在第二顶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位移传感器被联动并检测第二顶杆部分行程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所述开关盖方向确认机构包括显示器和摄像头,摄像头处于循环送料带上方,摄像头的的摄像方向竖直向下朝向循环送料带,用于摄取工装定位平台上的待检测工件俯视图;摄像头获取的俯视图被反馈至中控机构和显示器,中控机构将该俯视图与系统中预留的视图进行对比,根据图像像素分析,判断俯视图与系统中预留的视图是否匹配,以此判断待检测工件所安装定位的方位是否准确。作为优选,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箱包括第三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三箱体内的第三定位组件和附加行程测试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三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三升降平台上的第三定位工装,第三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三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组件包括移动副,以及驱动所述移动副运动的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移动副上的第三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三顶杆相联动的第三位移传感器;所述移动副设置在直线轴承导轨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螺杆,螺杆的杆体与移动副相啮合,伺服电机驱动螺杆旋转带动移动副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吸合电压测试箱包括第四箱体,以及设置在第四箱体内的第四定位组件;所述第四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四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四升降平台升降的第四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四升降平台上的第四定位工装,第四升降平台连接在第四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四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和吸附电路;所述释放电压测试箱包括第五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五箱体内的第五定位组件;所述第五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五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五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五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五升降平台上的第五定位工装,第五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五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五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和吸附电路。作为优选,所述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包括第六箱体,以及设置在第六箱体内的第六定位组件;所述第六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六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六升降平台升降的第六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六升降平台上的第六定位工装,第六升降平台连接在第六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六定位工装上接入检测电路;所述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的检测工位下方设有顶杆气缸,顶杆气缸的输出端穿入检测工位内。作为优选,所述磨合试验箱包括第七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七箱体内的第七定位组件;所述第七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七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七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七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七升降平台上的第七定位工装,第七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七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七定位工装上接入吸附电路和检测电路;所述测触点降压包括第八箱体,以及设置在第八箱体内的第八定位组件;所述第八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八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八升降平台升降的第八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八升降平台上的第八定位工装,第八升降平台连接在第八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八定位工装上接入吸附电路和检测电路。作为优选,所述耐压测试箱包括第九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九箱体内的第九定位组件;所述第九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九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九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九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九升降平台上的第九定位工装,第九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九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九定位工装上接入检测电路。作为优选,所述自动喷码箱包括第十箱体,以及固定在第十箱体上的喷头,以及设置在检测工位上方的夹装移位工装;所述夹装移位工装包括横向移动副,以及设置横向移动副上的纵向移动副,以及设置在纵向移动副上的转动副,以及设置在转动副上的夹装组件;所述横向移动副连接在横向驱动缸的输出端上,横向驱动缸驱动横向移动副横向水平移动;所述纵向移动副设置在纵向驱动缸的输出端上,纵向驱动缸驱动纵向移动副纵向移动;所述转动副由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启动马达电磁开关检测流水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启动马达电磁开关检测流水线,包括中控机构,以及由中控机构控制驱动的传输机构、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电压测试箱、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磨合试验箱、测触点降压、耐压测试箱和自动喷码箱;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循环送料带,以及设置在循环送料带上的工装定位平台;所述工装定位平台用于安装固定待检测工件,中控机构控制循环送料带运行送料;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电压测试箱、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磨合试验箱、测触点降压、耐压测试箱和自动喷码箱沿所述循环送料带的送料方向依次设置;并且,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电压测试箱、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磨合试验箱、测触点降压、耐压测试箱和自动喷码箱内均设有一平台,平台上设有检测工位,检测工位与循环送料带之间通过支路传输带相通,支路传输带外端部可设置支路气缸,支路气缸的输出端能够驱使工装定位平台在支路传输带上移动,用以将待检测工件移送至检测工位上;所述气密性测试箱包括第一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箱体内部的气密性测试仪和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一升降平台上的第一定位工装;所述第一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第一升降平台处于检测工位上方,气密性测试仪与第一定位工装相连接;所述挂钩尺寸测试箱包括第二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箱体内部的第二定位组件和挂钩测试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二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二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定位工装,第二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挂钩测试组件处于检测工位下方,挂钩测试组件包括行程气缸,以及设置行程气缸输出端上的第二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二顶杆相联动的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行程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直线轴承架,第二顶杆固定在直线轴承架上端,行程气缸驱动所述直线轴承架沿直线轴承导轨移动,从而实现第二顶杆上下移动,在第二顶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位移传感器被联动并检测第二顶杆部分行程之间的距离;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箱包括第三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三箱体内的第三定位组件和附加行程测试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三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三升降平台上的第三定位工装,第三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三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组件包括移动副,以及驱动所述移动副运动的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移动副上的第三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三顶杆相联动的第三位移传感器;所述移动副设置在直线轴承导轨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螺杆,螺杆的杆体与移动副相啮合,伺服电机驱动螺杆旋转带动移动副移动;所述吸合电压测试箱包括第四箱体,以及设置在第四箱体内的第四定位组件;所述第四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四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四升降平台升降的第四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四升降平台上的第四定位工装,第四升降平台连接在第四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四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和吸附电路;所述释放电压测试箱包括第五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五箱体内的第五定位组件;所述第五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五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五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五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五升降平台上的第五定位工装,第五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五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五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和吸附电路;所述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包括第六箱体,以及设置在第六箱体内的第六定位组件;所述第六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六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六升降平台升降的第六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六升降平台上的第六定位工装,第六升降平台连接在第六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六定位工装上接入检测电路;所述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的检测工位下方设有顶杆气缸,顶杆气缸的输出端穿入检测工位内;所述磨合试验箱包括第七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七箱体内的第七定位组件;所述第七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七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七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七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七升降平台上的第七定位工装,第七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七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七定位工装上接入吸附电路和检测电路;所述测触点降压包括第八箱体,以及设置在第八箱体内的第八定位组件;所述第八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八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八升降平台升降的第八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八升降平台上的第八定位工装,第八升降平台连接在第八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八定位工装上接入吸附电路和检测电路;所述耐压测试箱包括第九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九箱体内的第九定位组件;所述第九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九升降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启动马达电磁开关检测流水线,包括中控机构,以及由中控机构控制驱动的传输机构、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电压测试箱、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磨合试验箱、测触点降压、耐压测试箱和自动喷码箱;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循环送料带,以及设置在循环送料带上的工装定位平台;所述工装定位平台用于安装固定待检测工件,中控机构控制循环送料带运行送料;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电压测试箱、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磨合试验箱、测触点降压、耐压测试箱和自动喷码箱沿所述循环送料带的送料方向依次设置;并且,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电压测试箱、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磨合试验箱、测触点降压、耐压测试箱和自动喷码箱内均设有一平台,平台上设有检测工位,检测工位与循环送料带之间通过支路传输带相通,支路传输带外端部可设置支路气缸,支路气缸的输出端能够驱使工装定位平台在支路传输带上移动,用以将待检测工件移送至检测工位上;所述气密性测试箱包括第一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箱体内部的气密性测试仪和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一升降平台上的第一定位工装;所述第一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第一升降平台处于检测工位上方,气密性测试仪与第一定位工装相连接;所述挂钩尺寸测试箱包括第二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箱体内部的第二定位组件和挂钩测试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二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二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定位工装,第二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挂钩测试组件处于检测工位下方,挂钩测试组件包括行程气缸,以及设置行程气缸输出端上的第二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二顶杆相联动的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行程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直线轴承架,第二顶杆固定在直线轴承架上端,行程气缸驱动所述直线轴承架沿直线轴承导轨移动,从而实现第二顶杆上下移动,在第二顶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位移传感器被联动并检测第二顶杆部分行程之间的距离;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箱包括第三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三箱体内的第三定位组件和附加行程测试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三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三升降平台上的第三定位工装,第三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三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组件包括移动副,以及驱动所述移动副运动的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移动副上的第三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三顶杆相联动的第三位移传感器;所述移动副设置在直线轴承导轨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螺杆,螺杆的杆体与移动副相啮合,伺服电机驱动螺杆旋转带动移动副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奇昊陆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铭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