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隔离罐的泵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854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隔离罐的泵马达。泵马达(1)具有马达壳体(10)、泵头(11)和隔离罐(3),其中,泵头(11)和隔离罐(3)限界出湿室(26)并且隔离罐(3)和马达壳体(10)限界出干室(25),永磁体转子(2)以能绕轴心(49)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湿室(26)中,绕线式定子(4)和电路板(20)布置在干室(25)中并且电路板(20)与隔离罐底部(17)相对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在这种泵马达中以经济的方式提供具有提高的从电路板(20)到要输送的介质中的排热功率的可靠的热输出。该任务通过隔离罐底部(17)在与电路板(20)相对置的侧上具有凹部(18)并且在相背置的侧上具有凸起(19)来解决。

Pump motor with isolating tank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ump motor with an isolating tank. The pump motor (1) having a motor housing (10), pump head (11) and (3), including the isolation tank, pump head (11) and (3) the isolation tank gauge out wet room (26) and the isolation tank (3) and a motor casing (10) bound a dry chamber (25). The permanent magnet rotor (2) to (49) around the axis of the supporting way in the wet room (26), the stator winding (4) and a circuit board (20) arranged in the drying chamber (25) and a circuit board (20) and the bottom of the isolated tank (17) face. The mission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n economically reliable heat output in the pump motor with improved heat transfer power from the circuit board (20) to the medium to be delivered. The task is provided with a recessed part (17)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circuit board (20) and a protrusion (19) on the side of the back (18) to solve the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隔离罐的泵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马达(1),其具有马达壳体(10)、泵头(11)和隔离罐(3),其中,泵头(11)和隔离罐(3)限界出湿室(26)并且隔离罐(3)和马达壳体(10)限界出干室(25),永磁体转子(2)以能绕轴心(49)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湿室(26)中,绕线式的定子(4)和电路板(20)布置在干室(25)中并且电路板(20)与隔离罐底部(17)相对置。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领域中的内燃机中,通常存在被曲轴经由齿形皮带驱动的机械泵作为主冷却液泵。作为辅助或在熄火的内燃机中作为替代地,使用电附加冷却泵,其通常构造为电子换向的直流马达。主冷却液泵也可以电运行。同样地,冷却液泵也使用在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中。在那里尤其是在电池散热的冷却循环回路中。电子换向的直流马达通常具有包括电子结构元件(尤其是用于定子绕组换向的功率构件)的电路板。视功率等级而定地,在这些结构元件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热,热应能尽可能简单地被导出,以避免由于过热产生损坏。如果介质可以充当热沉,通常热功率经由隔离罐被导引到要输送的介质中。通过不断地搅动介质,通过产生的对流将热从泵室中运输走并且例如输出到车辆散热器。由于仅可为热传递提供相对小的面,仅可以产生有限的排热功率,因此泵的使用可能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在这种的泵马达中以经济的方式提供具有提高的从电路板向要输送的介质的排热功率的可靠的热输出。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通过凹部和背置的凸起显著提高了为热传递所提供的面。以这种方式,泵马达能够以明显更高的功率运行,而不会带来损伤电子构件的危险。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被证实为特别高效的是,隔离罐底部中的凹部以导热介质,例如导热膏来填充。导热介质可以浸润凹部的所有表面区域并且实现明显改进的热传递。凹部可以按如下方式来构造,凹部的横截面在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且在朝向永磁体转子的方向上减小。通过凹部可以显著增大隔离罐底部的表面。设置的是,以如下方式设计凹部大小,即,使得与平坦的隔离罐底部相比,表面以大于两倍的方式增大。在潮湿侧上优选设置有栓钉式的凸起。多个凸起可以大幅增大表面。在这里,首先也提出表面增大,该表面增大对应于大于平坦的隔离罐底部的表面的两倍。在进一步改进的泵中,表面增大到平坦的隔离罐底部的至少三倍,由此,可以实现更高的排热功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在电路板上设置有增大的导体迹线区域,其与导热介质,例如导热膏处于导热接触中。这些导体迹线区域由铜构成并且热可以很好地分布在电路板平面上,从而即使在电路板的较远的区域处也存在朝向隔离罐底部的较高的温度梯度。特别有利的是使用热通孔,其将在第一电路板上出现的热传递到相背置的侧上。在通常未被装备的侧上存在很多空间,以便施装增大的导体迹线区域。在此,为每个产生热的构件设置有多个热通孔,以便优化导热能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马达的截面图;图2示出图1的截段;图3示出具有增大的导体迹线区域的电路板;图4示出具有热通孔的电路板;图5示出泵马达的立体图;图6示出隔离罐的立体图;并且图7示出隔离罐的另外的图示。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马达1的截面图,泵马达具有绕线式的定子4、永磁体转子2、隔离罐3、泵头11、电路板20、承载板14和马达壳体10。定子4、电路板20和承载板14位于干室25中。永磁体转子2以能绕轴心49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湿室26中,该轴心一方面固定安设在隔离罐3中并且另一方面固定安设在泵头11中。定子4包括定子叠片组38、绝缘元件5、6和定子绕组40。紧固凸起7、8径向地从绝缘元件5、6延伸出去。紧固凸起7、8具有焊接区域36、37,在焊接区域上,紧固凸起与马达壳体10牢固连接。第二绝缘元件6装备有轴向插入的绕组联接端39,绕组联接端作为压入接触部与电路板20机械连接且电连接。定子4在很大程度上与隔离罐3分离。电路板侧的绝缘元件6包括轴向凸起9,它们以这些轴向凸起轴向贴靠在电路板20上。电路板20形状锁合地(formschlüssig)固定安设在轴向凸起9与承载板14之间。承载板14具有止挡面45,止挡面用于轴向固定电路板20。承载板14在其相背置的侧上贴靠在马达壳体10的底部34上。承载板14还包括径向限界机构21,通过其限界出电路板20的径向装入空间。马达壳体10还在其底部34具有插接器插口29。隔离罐3具有隔离罐法兰22并且泵头11具有泵头法兰23。马达壳体10罐状地构造并且具有壳体法兰24和插接器插口29。泵头法兰23、隔离罐法兰22和壳体法兰24具有带有螺栓28的螺接孔27,通过螺栓可以将泵头11和隔离罐3与马达壳体10拧紧。在隔离罐法兰23的两侧布置有O形圈30作为密封元件。电路板20装备有多个SMD构件。较大的构件,例如电解电容器31和扼流线圈32以机械方式保持在承载板14上,但在电路板20上电接触。电路板20和承载板14轴向固定在定子4与马达壳体10之间。电路板20轴向且径向地固定在定子4与承载板14之间。在承载板14中以机械方式容纳有接触元件33,接触元件同样与电路板20电连接。罐状的马达壳体10的底部34具有隆起部35,其与电解电容器31的形状相匹配。还示出泵叶轮16,其与空心轴12是一体式的。泵叶轮16具有盖盘52。具有泵叶轮16的永磁体转子2经由固定轴承46和球面滑动轴承47以能转动运动的方式在轴49上并且在泵头11与隔离罐3之间受支承。球面轴承47贴靠在球面配对轴承48上。固定轴承46布置在绕空心轴12喷射的空心柱状的且由塑料粘结的材料构成的永磁体15与轴心49之间。固定轴承46径向支承泵叶轮16,并且经由空心轴12的和止推垫片51(其贴靠在与隔离罐3一体式的轴容纳套筒13上)的端部轴向地支承叶轮16。泵头11包括抽吸接套41和压力接套42。在抽吸接套41中,辐条43建立了抽吸接套41与容纳部50之间的能通过的连接。此外,还示出具有凸起19和凹部18的隔离罐底部17。图2示出图1的截段,其具有马达壳体10、定子4、第二绝缘元件6、第二紧固凸起8、第二焊接区域37、轴向凸起9、电路板20、承载板14、带有永磁体15的永磁体转子2、隔离罐3、隔离罐底部17、凹部18、凸起19、轴容纳套管13、固定轴承46、止推垫片51、插接器插口29、接触元件33、扼流线圈32和导热介质53。导热介质53填满凹部18以及隔离罐底部17与电路板20之间的间隙(如果存在的话)。图3示出具有增大的导体迹线区域54的电路板20‘,由此向导热介质53的热传递得到改进。结构元件56产生热,热经由导体迹线57向增大的导体迹线区域54导引。在这里,结构元件56与导体迹线区域54布置在同一侧上。与罐底部的间距需要通过导热介质来克服。针对结构元件56,替选地可以设置隔离罐底部17中的另外的凹部18。图4示出和具有热通孔55的电路板20“和产生热的结构元件56“。热通孔55将由结构元件56“产生的热引导到相背置的电路板侧。为每个结构元件56“设置有多个热通孔55,以便增大导体横截面。在相背置的侧上,增大的导体迹线区域54可以实现到导热介质53中或直接到隔离罐底部17上的改进的热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隔离罐的泵马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马达(1),所述泵马达具有马达壳体(10)、泵头(11)和隔离罐(3),其中,所述泵头(11)和所述隔离罐(3)限界出湿室(26),并且所述隔离罐(3)和所述马达壳体(10)限界出干室(25),永磁体转子(2)以能绕轴心(49)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湿室(26)中,绕线式的定子(4)和电路板(20)布置在所述干室(25)中,并且所述电路板(20)与隔离罐底部(17)相对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罐底部(17)在与所述电路板(20)相对置的侧上具有凹部(18)并且在相背置的侧上具有凸起(19)。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15 DE 102016206406.11.一种泵马达(1),所述泵马达具有马达壳体(10)、泵头(11)和隔离罐(3),其中,所述泵头(11)和所述隔离罐(3)限界出湿室(26),并且所述隔离罐(3)和所述马达壳体(10)限界出干室(25),永磁体转子(2)以能绕轴心(49)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湿室(26)中,绕线式的定子(4)和电路板(20)布置在所述干室(25)中,并且所述电路板(20)与隔离罐底部(17)相对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罐底部(17)在与所述电路板(20)相对置的侧上具有凹部(18)并且在相背置的侧上具有凸起(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8)以导热介质(53)、例如导热膏来填充,所述凹部形成从所述隔离罐底部(17)至所述电路板(20)的导热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8)的横截面在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且在朝向永磁体转子(2)的方向上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泵马达,其特征在于,与平坦的隔离罐底部(17)相比,所述隔离罐底部(17)的表面由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尔根·埃尔扎姆
申请(专利权)人:标立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