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6363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7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可以实现对大型烟气脱硫吸收塔中高效除雾。所述装置结构由下到上依次包括一级折流板,集流筒,并联管式旋流器,外筒,二级折流板,扩散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脱硫除雾效率高,运行可靠稳定,尤其适用于大型烟气脱硫吸收塔(吸收塔直径大于5米)内雾滴流场速度分布不均或是低速工况下的高效除雾。本装置所述的并联管式旋流器除雾的同时,也起到整流的作用,提高了剩余气液两相在塔内的均匀分布率和传质效率,从而大幅提高各工况大型吸收塔内除雾效率。

A combined cyclone device for folding and rotating plate in desulfurization absorption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und cyclone removing device for a cyclone plate in a desulfurization absorption tow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move mist in a larg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bsorption tower. The structure of the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baffle plate, a flow collecting cylinder, a parallel tubular cyclone, an outer cylinder, a two stage baffle plate and a diffusion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desulfurization demister, stabl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large-scal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bsorption tower (tower diameter greater than 5 meters) within the droplet velocity distribution is uneven or low speed high mist. Cyclone mist and the parallel device of the tube, also plays the role of rectification, improve the residual gas-liquid flow in uniform distribution rate and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tow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large absorption tower demist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属于化工过程机械除雾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大型燃煤电厂、工业锅炉、机动车辆等排放源排放的SO2等工业废气排放量不断增大,使大气环境日趋恶化。然而,现有工业脱硫除尘技术中,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后,由于局部流速过快,塔内气固液耦合不均匀,促使塔内一部分烟气不能和脱硫浆液充分接触反应,未反应的有毒烟气会携带大量液滴快速流经塔内最上端的除雾器,现有的除雾器,大都利用气体流经除雾器时,转向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气液分离,从而达到除雾的效果,但是,这只适用于小型脱硫吸收塔,因为当脱硫吸收塔直径变大,或是塔内烟气局部流速过低时,雾滴颗粒所受的转向离心力将会大幅降低,不利于塔内雾滴的气液分离,除雾器的效果不佳,不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上的短板,本技术目的是实现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用来及时有效的去除大型烟气脱硫吸收塔(吸收塔直径大于5米)内雾滴流场速度分布不均或是低速工况下的高效除雾。本技术包括安装有一级折流板;集流筒;并联管式旋流器;外筒;二级折流板;扩散筒。所述的一级折流板位于装置的最下端,通过固定支撑架连接成一体,并垂直于塔轴方向水平布置;一级折流板安装固定在集流筒开口内部位置,一级折流板底部与集流筒开口一端底部水平齐平。所述的集流筒轴向固定在吸收塔内壁上,呈锥状,锥角在45°至60°之间,开口方向向下;集流筒另一端,即收口端焊接有旋流器固定架,上安放并联管式旋流器,集流筒收口内壁与旋流器固定架之间开有回流孔槽,槽宽d=30mm。所述的并联管式旋流器焊接固定在旋流器固定架上,包括旋流单元和旋流单元支撑板两部分,旋流单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旋流单元支撑板上。所述的旋流单元又包括盲筒和叶片;叶片自带有旋角,即叶片与盲筒连接的一端与叶片另一端的水平投影夹角α=30°,叶片与盲筒连接的一端与水平夹角β=60°,叶片片数=12。所述的外筒安装于集流筒上端,将并联管式旋流器包围在内,并联管式旋流器外缘与外筒内壁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宽度D和回流孔槽宽度d相等。所述的外筒内壁上端水平焊接固定二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结构和一级折流板相同。所述的扩散筒与集流筒外形结构相同,开口方向向上安装在外筒顶端,即扩散筒收口端与外筒顶端相连接,开口向上。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整体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在吸收塔的安装位置全剖图及回流孔槽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并联管式旋流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旋流单元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旋流单元结构标准方向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级折流板结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一级折流板结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集流筒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外筒及二级折流板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如下:1-扩散筒;2-并联管式旋流器;21-旋流单元支撑板;22-旋流单元;221-盲筒;222-叶片;3-集流筒;4-一级折流板;5-二级折流板;6-固定支撑架;7-外筒;8-回流孔槽;9-旋流器固定架;10-吸收塔壁;11-吸收塔出口;12-吸收塔进口。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尽的描述:本技术为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参见图1与图2,安装有一级折流板(4);集流筒(3);并联管式旋流器(2);外筒(7);二级折流板(5);扩散筒(1)。一级折流板(4)位于装置的最下端,通过固定支撑架(6)连接成一体,并垂直于塔轴方向水平布置;一级折流板(4)安装固定在集流筒(3)开口内部位置,一级折流板底部与集流筒开口一端底部水平齐平。集流筒(3)轴向固定在吸收塔内壁(10)上,呈锥状,锥角在45°至60°之间,开口方向向下;参见图8与图3,集流筒另一端,即收口端焊接有旋流器固定架(9),上安放并联管式旋流器(2),参见图2,集流筒收口内壁与旋流器固定架(9)之间开有回流孔槽(8),槽宽d=30mm。并联管式旋流器(2)焊接固定在旋流器固定架(9)上,包括旋流单元(22)和旋流单元支撑板(21)两部分,旋流单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旋流单元支撑板上。参见图4,旋流单元(22)又包括盲筒(221)和叶片(222);叶片自带有旋角,即叶片与盲筒连接的一端与叶片另一端的水平投影夹角α=30°,叶片(222)与盲筒(221)连接的一端与水平夹角β=60°,叶片片数=12。外筒(7)安装于集流筒上端,将并联管式旋流器(2)包围在内,参见图2,并联管式旋流器外缘与外筒内壁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宽度D和回流孔槽(8)宽度d相等。外筒(7)内壁上端水平焊接固定二级折流板(5),二级折流板结构和一级折流板(4)相同。扩散筒(1)与集流筒(3)外形结构相同,开口方向向上,安装在外筒顶端,即扩散筒收口端与外筒顶端相连接,开口向上。参见图2,除雾装置工作时,烟气从吸收塔进口(12)进入,通过塔内浆液喷淋后,烟气将携带大量雾滴进入除雾装置,在塔内由下向上首先进入一级折流板(4),较大雾滴颗粒流经一级折流板(4)过程中,由于雾滴与折流板的碰撞,雾滴受到转向离心力从而将较大雾滴分离降落或被折流板表面液膜捕捉,完成第一次分离。剩余较小雾滴颗粒则随气流继续通过一级折流板后,直接进入集流筒(3),因为集流筒的收口,雾滴团将会在集流筒内形成一个高速湍流空间,雾滴流速将会加大,进入上面的并联管式旋流器(2),高速细小雾滴进入旋流器中的旋流单元(22),利用叶片(222)的倾角β和自旋角α,雾滴高速旋流,并在并联管式旋流器(2)与二级折流板(5)间会形成高速的旋流空间,液滴由于高速旋流将被外筒(7)内壁的液膜捕获,利用自重,雾滴在外筒内壁上集结成股流下,通过并联管式旋流器(2)外缘与外筒(7)内壁之间留出间隙和回流孔槽(8),落下,实现二次气液分离。雾滴随气流在旋转过程中,由于雾滴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发生“散水”现象,部分较大雾滴从旋流单元叶片(222)表面抛洒出来,向上高速进入二级折流板(5),再次利用折流板处理大雾滴的优势,将剩余雾滴进行第三次气液分离,分离过程方式与第一次气液分离相同。流经二级折流板(5)后,处理掉雾滴的气流向上进入扩散筒(1),随着扩散筒(1)向上筒径逐渐变大,气流流速随之降低,最终高效除雾后的气流从吸收塔最上端的出口(11)低速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折流板(4)位于装置最下端,安装固定在集流筒(3)开口内部位置,集流筒(3)上端安装有外筒(7),外筒(7)将并联管式旋流器(2)包围在内,外筒(7)内壁上端水平焊接固定二级折流板(5),扩散筒(1)安装在外筒(7)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折流板(4)位于装置最下端,安装固定在集流筒(3)开口内部位置,集流筒(3)上端安装有外筒(7),外筒(7)将并联管式旋流器(2)包围在内,外筒(7)内壁上端水平焊接固定二级折流板(5),扩散筒(1)安装在外筒(7)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折流板(4)通过固定支撑架(6)连接成一体,并垂直于塔轴方向水平布置;一级折流板底部与集流筒开口一端底部水平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筒(3)轴向固定在吸收塔内壁上,呈锥状,锥角在45°至60°之间,开口方向向下;集流筒另一端,即收口端焊接有旋流器固定架(9),上安放并联管式旋流器(2),集流筒收口内壁与旋流器固定架(9)之间开有回流孔槽(8),槽宽d=3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硫吸收塔内折旋流板复合式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联管式旋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朋戚美栾亨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