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609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7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分别经活化、培养、发酵后得到的菌悬液,按体积比1.5‑3:1:1混合而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复合菌群构建,其防病效果达60%以上,且防治效果高于单施农药及单一功能菌,为番茄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Microbial agent for controlling tomato bacterial wil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crobial prepar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omato bacterial wilt, the bacterium is composed of Bacillus subtilis, bacillus, Bacillus polymyxa respectively through activation, cultivation and fermentation by bacterial suspension, according to the volume ratio of 1.5 3:1:1 mixing. The invention is constructed by composite bacteria, the disease prevention effect is more than 60%, and the control effec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pesticide and single functional bacteria, whi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tomato bacterial wi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肥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病菌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维管束病害,该病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尤其是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常常能给这个地区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番茄的农业生产。番茄青枯病菌菌系较为复杂,寄主广泛,除对番茄造成危害外,像烟草、花生、香蕉等数百种作物也是青枯病的常见寄主作物。番茄青枯病菌传播介质广,途径多,易引起重复侵染,且存活时间长,最高可达3年。目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有化学药剂、撒施石灰、水早轮作、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等方式。化学药剂虽见效快,但青枯菌易产生耐药性,且大量施用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亦造成极大的污染。撒施石灰虽可减轻病害发生,但易造成土壤板结。水早轮作要求轮作年限较长,实施起来较困难。抗病育种需要较为理想的抗源材料,但目前抗源材料筛选进展缓慢。生物防治主要采用“以菌治菌”理念来有效控制青枯病害的发生,具有可利用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能够避免环境二次污染等优点,是目前防治青枯病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及专家在番茄青枯菌生物防治方面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生物防治方法目前大都仍处于试验阶段,进入实际生产的很少,且现处于试验阶段的菌种多为单一菌株,用于抗青枯病的复合菌群较少。另外,目前抗青枯病的功能菌种类较少,仍然需要进一步筛选并开发出品种多的抗青枯病功能菌株。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菌剂由复合菌群构建,其防病效果达60%以上,且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单施农药及单一功能菌,为番茄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按照体积比由以下组分构成: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1.5份-3份、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1份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1份。进一步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的浓度均大于1×108cfu/ml。进一步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在-4℃环境下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分别接种至TSA培养基上,28-30℃下培养48h;之后分别挑取各菌单菌落接种至TSA液体培养基中,28-30℃,200-220r/min下振荡培养24h,即得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镜检,确保各菌菌悬液浓度大于1×108cfu/ml。进一步地,TSA培养基为:酪蛋白胰酶消化物15.0g,大豆粉木瓜蛋白酶消化物5.0g,氯化钠5.0g,琼脂15.0g,pH值7.3;灭菌条件为:压强0.1-0.15MPa,温度121℃,时间30min。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在-4℃环境下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分别接种至TSA培养基上培养;之后分别挑取各菌单菌落接种至TSA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即得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步骤2、称量:按照体积比称量以下组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1.5份-3份、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1份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1份;步骤3、混合:将称量好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混合均匀,制备得到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的浓度均大于1×108cfu/ml。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在TSA培养基上的培养条件是:温度28-30℃,时间48h。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单菌落在TSA液体培养基上的培养条件是:温度28-30℃,转速200-220r/min,时间24h。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TSA培养基为:酪蛋白胰酶消化物15.0g,大豆粉木瓜蛋白酶消化物5.0g,氯化钠5.0g,琼脂15.0g,pH值7.3。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TSA培养基灭菌条件为:压强0.1-0.15MPa,温度121℃,时间30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为菌种,经活化、培养、发酵制备成菌悬液后应用于番茄上,为番茄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2)本菌剂经盆栽试验验证,其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达60%以上,且防治效果高于单施农药及单一功能菌。3)使用本专利技术菌剂后,可间接减少农药使用量,进而减少农药大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按照体积比由以下组分构成: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1.5份-3份、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1份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1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各菌菌悬液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在-4℃环境下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分别接种至TSA培养基上,28-30℃下培养48h。之后分别挑取各菌单菌落接种至TSA液体培养基中,28-30℃,200-220r/min下振荡培养24h,即得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镜检,确保各菌菌悬液浓度大于1×108cfu/ml。其中TSA培养基为:酪蛋白胰酶消化物15.0g,大豆粉木瓜蛋白酶消化物5.0g,氯化钠5.0g,琼脂15.0g,pH值7.3。在0.1-0.15MPa,121℃条件下灭菌30min,备用。2)配制将1)中制备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按体积比1.5-3:1:1混合均匀,制备得到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实施例1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各菌菌悬液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在-4℃环境下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分别接种至TSA培养基上,29℃下培养48h。之后分别挑取各菌单菌落接种至TSA液体培养基中,29℃,210r/min下振荡培养24h,即得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镜检,确保各菌菌悬液浓度大于1×108cfu/ml。其中TSA培养基为:酪蛋白胰酶消化物15.0g,大豆粉木瓜蛋白酶消化物5.0g,氯化钠5.0g,琼脂15.0g,pH值7.3。在0.12MPa,121℃条件下灭菌30min,备用。2)配制将1)中制备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按体积比2:1:1混合均匀,制备得到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实施例2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各菌菌悬液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在-4℃环境下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按照体积比由以下组分构成: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1.5份‑3份、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1份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1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按照体积比由以下组分构成: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1.5份-3份、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1份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1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的浓度均大于1×108cfu/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在-4℃环境下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分别接种至TSA培养基上,28-30℃下培养48h;之后分别挑取各菌单菌落接种至TSA液体培养基中,28-30℃,200-220r/min下振荡培养24h,即得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镜检,确保各菌菌悬液浓度大于1×108cfu/m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TSA培养基为:酪蛋白胰酶消化物15.0g,大豆粉木瓜蛋白酶消化物5.0g,氯化钠5.0g,琼脂15.0g,pH值7.3;灭菌条件为:压强0.1-0.15MPa,温度121℃,时间30min。5.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侧孢芽孢杆菌菌悬液和多粘芽孢杆菌菌悬液: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在-4℃环境下的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分别接种至TSA培养基上培养;之后分别挑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兰张俏燕曹恩辉李光义李勤奋王进闯邹雨坤麦力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