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226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14‑26份、纳米羟基磷灰石5‑11份、贝壳发酵粉15‑25份、碳酶11‑19份、对硝基苯酚钠11‑19份、玛雅蓝粉末40‑60份、柑橘酶3‑6份、沙旋复花酶2‑3份、印楝素酶5‑8份、沉香酶0.5‑1.5份、艾草酶2.5‑7.5份、柠檬茶树酶0.5‑3份、鱼藤根酶3‑5份、藜芦碱酶3.7‑9.3份、烟草酶6‑8.4份、苦楝酶2.5‑5.5份、苦参碱酶3.5‑10份。病虫害防治效果好,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的功效,且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防治植物病害、虫害越来越重视。然而,随着常见的杀虫剂等常见防治病虫害药剂使用量和使用时间的增加,害虫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使得现有的杀虫剂的效用变得十分有限;同时实践中有的菜农不按要求应用,未达到安全间隔期限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最严重的是由于害虫对这些化学农药的抗性不断增强,这些化学农药即使加大用量,也已经失去对害虫的控制,许多农户无奈之下违规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轻者导致人们因食用高毒农产品而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病虫害防治效果好,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的功效,且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14-26份、纳米羟基磷灰石5-11份、贝壳发酵粉15-25份、碳酶11-19份、对硝基苯酚钠11-19份、玛雅蓝粉末40-60份、柑橘酶3-6份、沙旋复花酶2-3份、印楝素酶5-8份、沉香酶0.5-1.5份、艾草酶2.5-7.5份、柠檬茶树酶0.5-3份、鱼藤根酶3-5份、藜芦碱酶3.7-9.3份、烟草酶6-8.4份、苦楝酶2.5-5.5份、苦参碱酶3.5-10份。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14份、纳米羟基磷灰石5份、贝壳发酵粉15份、碳酶11份、对硝基苯酚钠11份、玛雅蓝粉末40份、柑橘酶3份、沙旋复花酶2份、印楝素酶5份、沉香酶0.5份、艾草酶2.5份、柠檬茶树酶0.5份、鱼藤根酶3份、藜芦碱酶3.7份、烟草酶6份、苦楝酶2.5份、苦参碱酶3.5份。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26份、纳米羟基磷灰石11份、贝壳发酵粉25份、碳酶19份、对硝基苯酚钠19份、玛雅蓝粉末60份、柑橘酶6份、沙旋复花酶3份、印楝素酶8份、沉香酶1.5份、艾草酶7.5份、柠檬茶树酶3份、鱼藤根酶5份、藜芦碱酶9.3份、烟草酶8.4份、苦楝酶5.5份、苦参碱酶10份。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20份、纳米羟基磷灰石8份、贝壳发酵粉20份、碳酶15份、对硝基苯酚钠15份、玛雅蓝粉末50份、柑橘酶4.5份、沙旋复花酶2.5份、印楝素酶6.5份、沉香酶1份、艾草酶5份、柠檬茶树酶1.75份、鱼藤根酶4份、藜芦碱酶6份、烟草酶7.2份、苦楝酶4份、苦参碱酶6.75份。优选地,所述贝壳发酵粉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所得:S1、将贝壳洗净晾干后装窑后进行烧制,氮气气氛下,控制窑内温度以110-210℃/小时的升温速率从室温至1300-1600℃,1300-1600℃高温煅烧15-25min后,自然降温至100-160℃,打开窑门;S2、降至室温后,将经过烧制的贝壳壳进行超微粉碎,按照原料质量的1.5%的比例喷施微生物发酵剂并混匀,此后每周喷施1次,翻拌均匀形成稳定菌落体,连续接种4~5周后使原料进入分解阶段,停止分解菌接种,再每隔5天翻拌1次原料,持续4~5周,保持原料堆内的有氧条件,原料堆内湿度保持在70%~80%,得贝壳发酵粉。优选地,所使用混合菌剂由胶冻样芽孢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纳豆菌、乳酸链球菌、缓病芽孢杆菌按质量比1∶1∶1∶1∶1混合所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上述的配方称取各组分;S2、将称取的柑橘酶、沙旋复花酶、印棟素酶、沉香酶、艾草酶、柠檬茶树酶、鱼藤根酶、藜芦碱酶、烟草酶、苦楝酶和苦参碱酶置于包衣造粒机的饲料室中,将玛雅蓝粉末置于离心造粒机滚转锅内,以纳米水性粘合剂为黏合剂,开动机器,采用粉末层积法制备载酶微丸,待载酶微丸为26目~32目时,开启出料口,取出成品,喷雾干燥,得载酶微丸;S3、将称取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贝壳发酵粉、碳酶、对硝基苯酚钠混合搅拌均匀后,高剪切乳化剂乳化均匀得包衣液,包衣过程持续搅拌;S4、将所得的载酶微丸置于流化床包衣机内,采用底喷式,喷液速度为4.0~5.0mL/min,入风频率为30~40Hz,流化床包衣机内的温度始终维持25~35℃,包衣结束,包衣微丸继续在流化床内干燥一段时间取出,即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得制剂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不含化学农药成分,从根源上杜绝了化学农药残留的产生;经检测,所得制剂病虫害防治效果好,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的功效,且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作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使用,符合农民应用习惯,无需安全间隔期,撒施、穴施、基肥、追肥、灌根方式均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贝壳洗净晾干后装窑后进行烧制,氮气气氛下,控制窑内温度以110-210℃/小时的升温速率从室温至1300-1600℃,1300-1600℃高温煅烧15-25min后,自然降温至100-160℃,打开窑门;S2、降至室温后,将经过烧制的贝壳壳进行超微粉碎,按照原料质量的1.5%的比例喷施微生物发酵剂并混匀,此后每周喷施1次,翻拌均匀形成稳定菌落体,连续接种4~5周后使原料进入分解阶段,停止分解菌接种,再每隔5天翻拌1次原料,持续4~5周,保持原料堆内的有氧条件,原料堆内湿度保持在70%~80%,得贝壳发酵粉,所使用混合菌剂由胶冻样芽孢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纳豆菌、乳酸链球菌、缓病芽孢杆菌按质量比1∶1∶1∶1∶1混合所得。其他试剂均为市售。实施例1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14份、纳米羟基磷灰石5份、贝壳发酵粉15份、碳酶11份、对硝基苯酚钠11份、玛雅蓝粉末40份、柑橘酶3份、沙旋复花酶2份、印楝素酶5份、沉香酶0.5份、艾草酶2.5份、柠檬茶树酶0.5份、鱼藤根酶3份、藜芦碱酶3.7份、烟草酶6份、苦楝酶2.5份、苦参碱酶3.5份。实施例2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26份、纳米羟基磷灰石11份、贝壳发酵粉25份、碳酶19份、对硝基苯酚钠19份、玛雅蓝粉末60份、柑橘酶6份、沙旋复花酶3份、印楝素酶8份、沉香酶1.5份、艾草酶7.5份、柠檬茶树酶3份、鱼藤根酶5份、藜芦碱酶9.3份、烟草酶8.4份、苦楝酶5.5份、苦参碱酶10份。实施例3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20份、纳米羟基磷灰石8份、贝壳发酵粉20份、碳酶15份、对硝基苯酚钠15份、玛雅蓝粉末50份、柑橘酶4.5份、沙旋复花酶2.5份、印楝素酶6.5份、沉香酶1份、艾草酶5份、柠檬茶树酶1.75份、鱼藤根酶4份、藜芦碱酶6份、烟草酶7.2份、苦楝酶4份、苦参碱酶6.75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的配方称取各组分;S2、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14‑26份、纳米羟基磷灰石5‑11份、贝壳发酵粉15‑25份、碳酶11‑19份、对硝基苯酚钠11‑19份、玛雅蓝粉末40‑60份、柑橘酶3‑6份、沙旋复花酶2‑3份、印楝素酶5‑8份、沉香酶0.5‑1.5份、艾草酶2.5‑7.5份、柠檬茶树酶0.5‑3份、鱼藤根酶3‑5份、藜芦碱酶3.7‑9.3份、烟草酶6‑8.4份、苦楝酶2.5‑5.5份、苦参碱酶3.5‑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14-26份、纳米羟基磷灰石5-11份、贝壳发酵粉15-25份、碳酶11-19份、对硝基苯酚钠11-19份、玛雅蓝粉末40-60份、柑橘酶3-6份、沙旋复花酶2-3份、印楝素酶5-8份、沉香酶0.5-1.5份、艾草酶2.5-7.5份、柠檬茶树酶0.5-3份、鱼藤根酶3-5份、藜芦碱酶3.7-9.3份、烟草酶6-8.4份、苦楝酶2.5-5.5份、苦参碱酶3.5-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14份、纳米羟基磷灰石5份、贝壳发酵粉15份、碳酶11份、对硝基苯酚钠11份、玛雅蓝粉末40份、柑橘酶3份、沙旋复花酶2份、印楝素酶5份、沉香酶0.5份、艾草酶2.5份、柠檬茶树酶0.5份、鱼藤根酶3份、藜芦碱酶3.7份、烟草酶6份、苦楝酶2.5份、苦参碱酶3.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26份、纳米羟基磷灰石11份、贝壳发酵粉25份、碳酶19份、对硝基苯酚钠19份、玛雅蓝粉末60份、柑橘酶6份、沙旋复花酶3份、印楝素酶8份、沉香酶1.5份、艾草酶7.5份、柠檬茶树酶3份、鱼藤根酶5份、藜芦碱酶9.3份、烟草酶8.4份、苦楝酶5.5份、苦参碱酶1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复合酶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纳米水性粘合剂20份、纳米羟基磷灰石8份、贝壳发酵粉20份、碳酶15份、对硝基苯酚钠15份、玛雅蓝粉末50份、柑橘酶4.5份、沙旋复花酶2.5份、印楝素酶6.5份、沉香酶1份、艾草酶5份、柠檬茶树酶1.75份、鱼藤根酶4份、藜芦碱酶6份、烟草酶7.2份、苦楝酶4份、苦参碱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华李鲜花阎雄飞赵欢蕊罗彩云王晓荣贺英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