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274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包括空冷器主体、进风罩和出风罩;空冷器主体内部设置有多根冷却管,进风罩和出风罩分别设置在空冷器主体的前端和后端;空冷器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承管板,前端承管板位于进风罩内部;前端承管板上设有多个进风孔,多个进风孔在前端承管板上形成一个“M”型进风孔带;前端承管板外侧固定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使前端承管板的外侧形成一个与“M”型进风孔带对应的“M”型导流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前端承管板上设置导流装置,使冷却空气通过进风孔进入冷却管的风速会大幅提高,进入冷却管的冷却气流量变大,进而会使管侧换热性能也大幅提高,电机的降温性能更佳。

M type shell air cooler with high efficiency heat exchange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igh efficient heat transfer function with M type shell and tube type air cooler, including air cooler body, air inlet hood and hood air cooler; main body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oling pipe, air inlet hood and hood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air cooler body front and back; in front of the air cool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bearing pipe plate, the front bearing pipe plate positioned in the hood interior; front bearing pip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ir inlet holes, a plurality of air inlet holes in the front bearing a \M\ type air inlet zone formed on the tube plate; the front bearing pipe plate outside the diversion device is fixed, the flow guiding device makes the front bearing tube plate is formed with a \M\ type air inlet hole with a corresponding \M\ type diversion duct.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tube bearing plate in the front is arranged on the guide device of the cooling air through the air inlet hole into the wind cooling pipe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enter the cooling gas flow of the cooling pipe becomes larger, which can make the tube sid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greatly improved, the motor cooling performance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
本技术属于空空冷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
技术介绍
在YKK、YRKK结构的封闭式交流异步电动机中,通常采用管壳式空空冷却器来散热降温,而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由于其壳侧风阻小,更是被广泛应用。一般来说,主要的管侧空气流动损失往往来自于冷却管内的摩擦,因此在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的设计中,冷却管进口处的流动损失通常会被忽视。但是,现有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的进风孔在前端承管板上的占有面积相对较少,因此进入进风罩的冷却气流会受到前端承管板上非进风孔区域较大的阻挡,被阻挡的冷却气流在进风罩内会形成涡流,使冷却气流在冷却管入口处的局部流动损失大大增加,这样进入冷却管内的冷却气流速度会变小,导致冷却气流进入冷却管的气流量变小,从而会影响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管侧的换热性能,使电机的降温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以克服现有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中冷却空气在前端承管板上受到的阻挡较大,进入冷却管内的冷却气流的速度较小,导致进入冷却管的冷却气流量变小,从而影响管侧换热性能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包括空冷器主体、进风罩和出风罩;空冷器主体内部设置有多根冷却管,进风罩和出风罩分别设置在空冷器主体的前端和后端;空冷器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承管板,前端承管板位于进风罩内部;前端承管板上设有多个进风孔,一个进风孔与一根冷却管连接相通,多个进风孔在前端承管板上形成一个“M”型进风孔带;前端承管板外侧固定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使前端承管板的外侧形成一个与“M”型进风孔带对应的“M”型导流风道。上述导流装置由两个第一导流罩、一个第二导流罩和两个第三导流板组成;第一导流罩为三角锥形结构,两个第一导流罩分别设置在“M”型进风孔带的两个倒“V”字形内部的前端承管板上;第二导流罩为三角锥形结构,第二导流罩设在“M”型进风孔带中间正“V”字形内部的前端承管板上;第三导流板为板状结构,两个第三导流板分别设置在“M”型进风孔带两侧斜边的外侧。其中,第一导流罩由两块三角形的第一导流板组成,这两块第一导流板组成一个三角锥形结构;两块第一导流板的下端与进风罩内壁贴合。其中,第二导流罩由两块三角形的第二导流板组成,这两块第二导流板组成一个三角锥形结构;两块第二导流板的上端与进风罩内壁贴合。其中,第三导流板为三角形板状结构,第三导流板倾斜设置在前端承管板上,三角形第三导流板的一个边沿着“M”型进风孔带最外侧的斜边设置;第三导流板的上端与进风罩内壁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前端承管板上设置导流装置,使前端承管板的外侧形成一个与“M”型进风孔带对应的“M”型导流风道;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为三角锥形结构,第三导流板为三角形板状结构且倾斜设置在前端承管板上,这样的设计结构减小了冷却气流与导流装置之间的阻力,使进入进风罩内的冷却气流通过进风孔进入到冷却管内更加流畅顺利,避免了冷却气流在进风孔处有过多的流动损失。通过导流装置的设置,冷却空气通过进风孔进入冷却管的风速会大幅提高,进入冷却管的冷却气流量变大,进而会使管侧换热性能也大幅提高,这样电机的降温性能会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前端承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中前端承管板与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端承管板;2.进风罩;3.空冷器主体;4.出风罩;5.进风孔;6.第一导流板;7.第一导流罩;8.第二导流罩;9.第三导流板;10.第二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现有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的结构为,包括空冷器主体3、进风罩2和出风罩4,空冷器主体3内部设有多根冷却管,进风罩2和出风罩4分别设置在空冷器主体3的前端和后端;空冷器主体3的前端设置有前端承管板1,前端承管板1位于进风罩2内部;前端承管板1上设有多个进风孔5,一个进风孔5与一根冷却管连接相通,多个进风孔5在前端承管板1上形成一个“M”型进风孔带。现有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的结构中,由于“M”型进风孔带在前端承管板1上的占有面积相对较少,因此进入进风罩2内的冷却气流会受到前端承管板1上非进风孔区域较大的阻挡,被阻挡的冷却气流在进风罩2内会形成涡流,使冷却气流在冷却管入口处的局部流动损失大大增加,这样进入冷却管内的冷却气流速度会变小,导致冷却气流进入冷却管的气流量变小,从而会影响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管侧的换热性能,使电机的降温性能变差。参照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在现有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的基础上,在前端承管板1上设置了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使前端承管板1的外侧形成一个与“M”型进风孔带对应的“M”型导流风道。具体结构为:本技术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包括空冷器主体3、进风罩2和出风罩4;空冷器主体3内部设置有多根冷却管,进风罩2和出风罩4分别设置在空冷器主体3的前端和后端;空冷器主体3的前端还设置有前端承管板1,前端承管板1位于进风罩2内部;前端承管板1上设有多个进风孔5,一个进风孔5与一根冷却管连接相通,多个进风孔5在前端承管板1上形成一个“M”型进风孔带;另外,在前端承管板1外侧设置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由两个第一导流罩7、一个第二导流罩8和两个第三导流板9组成。第一导流罩7为三角锥形结构,两个第一导流罩7分别设置在“M”型进风孔带的两个倒“V”字形内部的前端承管板1上;其中,第一导流罩7由两块三角形的第一导流板6组成,两块第一导流板6组成一个三角锥形结构;且两块第一导流板6的下端与进风罩2内壁贴合。第二导流罩8为三角锥形结构,第二导流罩8设在“M”型进风孔带中间正“V”字形内部的前端承管板1上;其中,第二导流罩8由两块三角形的第二导流板10组成,两块第二导流板10组成一个三角锥形结构;两块第二导流板10的上端与进风罩2内壁贴合。第三导流板9为三角形板状结构,两个第三导流板9分别设置在“M”型进风孔带两侧斜边的外侧;第三导流板9倾斜设置在前端承管板1上,三角形第三导流板9的一个边沿着“M”型进风孔带最外侧的斜边设置,且第三导流板9的上端与进风罩2内壁贴合。本技术通过在前端承管板1上设置导流装置,使前端承管板1的外侧形成一个与“M”型进风孔带对应的“M”型导流风道;其中,第一导流罩7和第二导流罩8为三角锥形结构,第三导流板9为三角形板状结构且倾斜设置在前端承管板1上,这样的设计结构能减小冷却气流与导流装置之间的阻力,使进入进风罩2内的冷却气流通过进风孔5进入到冷却管内更加流畅顺利,避免了冷却气流在进风孔5处有过多的流动损失。通过导流装置的设置,冷却空气通过进风孔5进入冷却管的风速会大幅提高,进入冷却管的冷却气流量变大,进而会使管侧换热性能也大幅提高,这样电机的降温性能会更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

【技术保护点】
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包括空冷器主体(3)、进风罩(2)和出风罩(4);所述空冷器主体(3)内部设置有多根冷却管,进风罩(2)和出风罩(4)分别设置在空冷器主体(3)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空冷器主体(3)的前端设置有前端承管板(1),前端承管板(1)位于进风罩(2)内部;所述前端承管板(1)上设有多个进风孔(5),一个进风孔(5)与一根冷却管连接相通,多个进风孔(5)在前端承管板(1)上形成一个“M”型进风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承管板(1)外侧固定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使前端承管板(1)的外侧形成一个与“M”型进风孔带对应的“M”型导流风道。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包括空冷器主体(3)、进风罩(2)和出风罩(4);所述空冷器主体(3)内部设置有多根冷却管,进风罩(2)和出风罩(4)分别设置在空冷器主体(3)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空冷器主体(3)的前端设置有前端承管板(1),前端承管板(1)位于进风罩(2)内部;所述前端承管板(1)上设有多个进风孔(5),一个进风孔(5)与一根冷却管连接相通,多个进风孔(5)在前端承管板(1)上形成一个“M”型进风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承管板(1)外侧固定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使前端承管板(1)的外侧形成一个与“M”型进风孔带对应的“M”型导流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M型管壳式空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由两个第一导流罩(7)、一个第二导流罩(8)和两个第三导流板(9)组成;所述第一导流罩(7)为三角锥形结构,两个第一导流罩(7)分别设置在“M”型进风孔带的两个倒“V”字形内部的前端承管板(1)上;所述第二导流罩(8)为三角锥形结构,第二导流罩(8)设在“M”型进风孔带中间正“V”字形内部的前端承管板(1)上;所述第三导流板(9)为板状结构,两个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