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液与杂细胞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5039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浆液与杂细胞分离装置,其包括外桶、分离内胆Ⅰ、分离内胆Ⅱ、活动内胆Ⅰ、活动内胆Ⅱ、位置传感器Ⅰ、位置传感器Ⅱ、位置传感器Ⅲ、皮带轮Ⅰ、皮带轮Ⅱ、皮带、浆液搅拌器、底座、发动机;其中底座包括底座端面、固定底座Ⅰ、固定底座Ⅱ、活动底座Ⅰ、活动底座Ⅱ、电机Ⅰ、电机Ⅱ;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杂细胞分离过程中分离效率低和杂细胞分离不彻底等问题,本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

Separation device for serous and miscellaneous cell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lurry separation device and mixed cell,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barrel, the separation tank I and II, separation of liner liner activities I, II, movable liner position sensor I, II, III position sensor position sensor, the belt pulley wheel I, II, belt, slurry mixer, and the engine base; the base comprises a base, a fixed base, the fixed end of the base, the base of activities I, II, I, a movable base motor motor II;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ow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complex cell separation is not completely mixed cell separation, the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operation,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浆液与杂细胞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浆液与杂细胞分离装置,属于精密设备

技术介绍
浆料搅拌装置是一种浆料的处理设备,在造纸业和有机薄膜的制造行业应用非常广泛,目前的浆料搅拌装置只是把粗浆料搅拌之后能得到粗细混合的浆液,将浆料进一步细化,常用于造纸、保湿材料以及各种生物制剂的载体,应用范围比较狭窄,而将粗细混合的浆液再进一步细化能得到杂细胞,即植物细胞壁纤维,而目前想要得到杂细胞还需要人工手动揉搓来分离,这样能得到杂细胞的效率很低、分离不彻底,而且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且污染物负荷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浆液与杂细胞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多级分离,解决了杂细胞分离过程中分离效率低和粗细杂细胞分离不彻底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浆液与杂细胞分离装置包括外桶、分离内胆Ⅰ、分离内胆Ⅱ、活动内胆Ⅰ、活动内胆Ⅱ、位置传感器Ⅰ、位置传感器Ⅱ、位置传感器Ⅲ、皮带轮Ⅰ、皮带轮Ⅱ、皮带、浆液搅拌器、底座、发动机;其中底座包括底座端面、固定底座Ⅰ、固定底座Ⅱ、活动底座Ⅰ、活动底座Ⅱ、电机Ⅰ、电机Ⅱ;其中外桶固定在底座端面上,固定底座Ⅰ设置在活动底座Ⅰ上,固定底座Ⅱ设置在活动底座Ⅱ上,分离内胆Ⅰ、分离内胆Ⅱ分别固定在固定底座Ⅰ、固定底座Ⅱ上,活动内胆Ⅰ固定在活动底座Ⅰ上并位于分离内胆Ⅰ外侧,活动内胆Ⅱ固定在活动底座Ⅱ上并位于分离内胆Ⅱ外侧,底座端面与活动底座Ⅱ间设置有电机Ⅰ,电机Ⅰ输出轴与活动底座Ⅱ固连,并带活动底座Ⅱ转动;固定底座Ⅱ上设置有电机Ⅱ,电机Ⅱ输出轴与活动底座Ⅰ固连,并带动活动底座Ⅰ转动;外桶为上端开有进料口的圆桶,进料口位于分离内胆Ⅰ上方,分离内胆Ⅰ和分离内胆Ⅱ的顶端固定在外桶内侧顶端;活动内胆Ⅰ、活动内胆Ⅱ顶端与外桶顶端内侧分离;浆液搅拌器设置在外桶顶端且一端位于分离内胆Ⅰ内,浆液搅拌器另一端上固定有皮带轮Ⅰ,皮带轮Ⅱ通过肋板固定在外桶上,皮带轮Ⅰ和皮带轮Ⅱ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轮Ⅱ与发动机输出端连接并由其带动转动;外桶、分离内胆Ⅰ、分离内胆Ⅱ底部出液口与排液管道连接,位置传感器Ⅰ、位置传感器Ⅱ、位置传感器Ⅲ分别设置在外桶、分离内胆Ⅰ、分离内胆Ⅱ内,分离内胆Ⅰ和活动内胆Ⅰ的壁上带有孔,分离内胆Ⅰ的孔和活动内胆Ⅰ的孔相配合,完成分离内胆Ⅰ的封闭和与分离内胆Ⅱ的连通;分离内胆Ⅱ和活动内胆Ⅱ的壁上带有孔,活动内胆Ⅱ的孔与分离内胆Ⅱ的孔相配合,完成分离内胆Ⅱ的封闭和与外桶的连通。所述分离内胆Ⅰ上孔数为16-78个/m2,分离内胆Ⅱ孔数为78-233/m2;分离内胆Ⅰ和活动内胆Ⅰ结构相同,分离内胆Ⅱ和活动内胆Ⅱ结构相同;分离内胆Ⅰ上的的孔要比分离内胆Ⅱ上的大,以便于筛分浆料,留在分离内胆Ⅰ里边的是粗浆液,从分离内胆Ⅰ流到分离内胆Ⅱ内的是细浆液,从分离内胆Ⅱ流到外桶里边的是杂细胞。所述浆液搅拌器设置在偏离分离内胆Ⅰ中轴5-11cm处;该设置能够让浆液搅拌器处于离心搅拌,能够使得浆料搅拌更加充分。所述分离内胆Ⅰ固定在固定底座Ⅰ的底座卡槽IV内,分离内胆Ⅱ固定在固定底座Ⅱ的底座卡槽Ⅱ内,活动内胆Ⅰ固定在活动底座Ⅰ的底座卡槽Ⅲ内,活动内胆Ⅱ固定在活动底座Ⅱ的底座卡槽Ⅰ内。本专利技术装置可根据分离等级需要设置2个以上分离内胆和活动内胆,以达到更多等级的分离,使得分离更加彻底。本专利技术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位置传感器Ⅰ、位置传感器Ⅱ、位置传感器Ⅲ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电机Ⅰ、电机Ⅱ连接,控制器与各排液管道上的阀门连接,按常规方法控制开关。本装置使用时,将待分离浆液从进料口加入到分离内胆Ⅰ中,进料口浆液持续进料;分离内胆Ⅰ和活动内胆Ⅰ上带有孔数目一致,此时分离内胆Ⅰ的孔和活动内胆Ⅰ的孔交错分开将分离内胆Ⅰ的封闭,当位置传感器Ⅲ感应到注入浆液体积达到分离内胆Ⅰ体积的2/3时,电机Ⅱ启动,带动活动底座Ⅰ转动,同时带动活动内胆Ⅰ转动至其壁上的孔与分离内胆Ⅰ上的孔连通;浆液通过分离内胆Ⅰ和活动内胆Ⅰ进入到分离内胆Ⅱ内,此时分离内胆Ⅱ的孔和活动内胆Ⅱ的孔交错分开将分离内胆Ⅱ的封闭,当位置传感器Ⅱ感应到注入浆液体积达到分离内胆Ⅱ体积的2/3时,电机Ⅰ启动,带动活动底座Ⅱ转动,同时带动活动内胆Ⅱ转动至其壁上的孔与分离内胆Ⅱ上的孔连通,浆液通过分离内胆Ⅰ和活动内胆Ⅰ进入到外桶内;当位置传感器Ⅰ感应到注入浆液体积达到外桶体积的4/5时,外桶底部出液口打开,通过排液管道收集杂细胞液体;当位置传感器Ⅲ、位置传感器Ⅱ分别感应到分离内胆Ⅰ、分离内胆Ⅱ液位达到4/5时,其底部出液口打开,通过排液管道分别收集粗浆液、细浆液;当分离内胆内液体体积未达到2/3时,电机启动带动活动底座转动至分离内胆与活动内胆上的孔交错分开,封闭分离内胆;当本装置设置有控制器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和阀门的运转和开启。本专利技术装置粗细等级分别为:粗浆液-细浆液-杂细胞;活动内胆的位移能够使得分离内胆压力减小,由于压力差,浆液从分离内胆和活动内胆孔流出更迅速,提高了不同粗细的浆液分离的效率并且分离更加彻底;可将分离内胆Ⅰ流出的粗浆液、分离内胆Ⅱ流出的细浆液再次从进料口导入分离内胆Ⅰ中进行再次分离;提高不同粗细的浆液以及杂细胞分离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分离内胆和活动内胆上有孔,可根据分离的等级需求更换不同目数的分离内胆和活动内胆,可以达到多级分离,使得分离更加彻底;2、浆液搅拌器离心放置,使得破碎更均匀,浆液搅动更充分;3、分离内胆的底部接有排液管道,可以将分离的杂细胞通过排液管道排出,可达到多级分离的效果,并且便于清洗杂细胞分离机;4、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底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分离内胆和活动内胆上孔交错分开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分离内胆和活动内胆上孔连通示意图;图中:1-外桶;2-排液管道;3-分离内胆Ⅰ;4-分离内胆Ⅱ;5-活动内胆Ⅰ;6-活动内胆Ⅱ;7-控制器;8-位置传感器Ⅰ;9-位置传感器Ⅱ;10-位置传感器Ⅲ;11-进料口;12-皮带轮Ⅰ;13-皮带轮Ⅱ;14-皮带;15-肋板;16-浆液搅拌器;17-底座;18-发动机;19-固定底座Ⅰ;20-固定底座Ⅱ;21-底座端面;22-活动底座Ⅰ;23-活动底座Ⅱ;24-电机I;25-电机II;26-底座卡槽I;27-底座卡槽Ⅱ;28-底座卡槽Ⅲ;29-底座卡槽IV;30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浆液与杂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桶1、分离内胆Ⅰ3、分离内胆Ⅱ4、活动内胆Ⅰ5、活动内胆Ⅱ6、位置传感器Ⅰ8、位置传感器Ⅱ9、位置传感器Ⅲ10、皮带轮Ⅰ12、皮带轮Ⅱ13、皮带14、浆液搅拌器16、底座17、发动机18;其中底座17包括底座端面21、固定底座Ⅰ19、固定底座Ⅱ20、活动底座Ⅰ22、活动底座Ⅱ23、电机Ⅰ24、电机Ⅱ25;其中外桶1固定在底座端面21上,固定底座Ⅰ19设置在活动底座Ⅰ22上,固定底座Ⅱ20设置在活动底座Ⅱ23上,分离内胆Ⅰ3固定在固定底座Ⅰ19的底座卡槽IV29内,分离内胆Ⅱ4固定在固定底座Ⅱ20的底座卡槽Ⅱ27内,活动内胆Ⅰ5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浆液与杂细胞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浆液与杂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桶(1)、分离内胆Ⅰ(3)、分离内胆Ⅱ(4)、活动内胆Ⅰ(5)、活动内胆Ⅱ(6)、位置传感器Ⅰ(8)、位置传感器Ⅱ(9)、位置传感器Ⅲ(10)、皮带轮Ⅰ(12)、皮带轮Ⅱ(13)、皮带(14)、浆液搅拌器(16)、底座(17)、发动机(18);其中底座(17)包括底座端面(21)、固定底座Ⅰ(19)、固定底座Ⅱ(20)、活动底座Ⅰ(22)、活动底座Ⅱ(23)、电机Ⅰ(24)、电机Ⅱ(25);其中外桶(1)固定在底座端面(21)上,固定底座Ⅰ(19)设置在活动底座Ⅰ(22)上,固定底座Ⅱ(20)设置在活动底座Ⅱ(23)上,分离内胆Ⅰ(3)、分离内胆Ⅱ(4)分别固定在固定底座Ⅰ(19)、固定底座Ⅱ(20)上,活动内胆Ⅰ(5)固定在活动底座Ⅰ(22)上并位于分离内胆Ⅰ(3)外侧,活动内胆Ⅱ(6)固定在活动底座Ⅱ(23)上并位于分离内胆Ⅱ(4)外侧,底座端面(21)与活动底座Ⅱ(23)间设置有电机Ⅰ(24),电机Ⅰ(24)输出轴与活动底座Ⅱ(23)固连,并带活动底座Ⅱ(23)转动;固定底座Ⅱ(20)上设置有电机Ⅱ(25),电机Ⅱ(25)输出轴与活动底座Ⅰ(22)固连,并带动活动底座Ⅰ(22)转动;外桶(5)为上端开有进料口(11)的圆桶,进料口(11)位于分离内胆Ⅰ(3)上方,分离内胆Ⅰ(3)和分离内胆Ⅱ(4)的顶端固定在外桶(1)内侧顶端;活动内胆Ⅰ(5)、活动内胆Ⅱ(6)顶端与外桶(1)顶端内侧分离;浆液搅拌器(16)设置在外桶(1)顶端且一端位于分离内胆Ⅰ(3)内,浆液搅拌器(16)另一端上固定有皮带轮Ⅰ(12),皮带轮Ⅱ(13)通过肋板(15)固定在外桶(1)上,皮带轮Ⅰ(12)和皮带轮Ⅱ(13)通过皮带(14)连接,皮带轮Ⅱ(13)与发动机(18)输出端连接并由其带动转动;外桶(1)、分离内胆Ⅰ(3)、分离内胆Ⅱ(4)底部出液口与排液管道连接,位置传感器Ⅰ(8)、位置传感器Ⅲ(10)、位置传感器Ⅱ(9)分别设置在外桶(1)、分离内胆Ⅰ(3)、分离内胆Ⅱ(4)内,分离内胆Ⅰ(3)和活动内胆Ⅰ(5)的壁上带有孔,分离内胆Ⅰ(3)的孔和活动内胆Ⅰ(5)的孔相配合,完成分离内胆Ⅰ(3)的封闭和与分离内胆Ⅱ(4)的连通;分离内胆Ⅱ(4)和活动内胆Ⅱ(6)的壁上带有孔,活动内胆Ⅱ(6)的孔与分离内胆Ⅱ(4)的孔相配合,完成分离内胆Ⅱ(4)的封闭和与外桶(1)的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浆液与杂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桶(1)、分离内胆Ⅰ(3)、分离内胆Ⅱ(4)、活动内胆Ⅰ(5)、活动内胆Ⅱ(6)、位置传感器Ⅰ(8)、位置传感器Ⅱ(9)、位置传感器Ⅲ(10)、皮带轮Ⅰ(12)、皮带轮Ⅱ(13)、皮带(14)、浆液搅拌器(16)、底座(17)、发动机(18);其中底座(17)包括底座端面(21)、固定底座Ⅰ(19)、固定底座Ⅱ(20)、活动底座Ⅰ(22)、活动底座Ⅱ(23)、电机Ⅰ(24)、电机Ⅱ(25);其中外桶(1)固定在底座端面(21)上,固定底座Ⅰ(19)设置在活动底座Ⅰ(22)上,固定底座Ⅱ(20)设置在活动底座Ⅱ(23)上,分离内胆Ⅰ(3)、分离内胆Ⅱ(4)分别固定在固定底座Ⅰ(19)、固定底座Ⅱ(20)上,活动内胆Ⅰ(5)固定在活动底座Ⅰ(22)上并位于分离内胆Ⅰ(3)外侧,活动内胆Ⅱ(6)固定在活动底座Ⅱ(23)上并位于分离内胆Ⅱ(4)外侧,底座端面(21)与活动底座Ⅱ(23)间设置有电机Ⅰ(24),电机Ⅰ(24)输出轴与活动底座Ⅱ(23)固连,并带活动底座Ⅱ(23)转动;固定底座Ⅱ(20)上设置有电机Ⅱ(25),电机Ⅱ(25)输出轴与活动底座Ⅰ(22)固连,并带动活动底座Ⅰ(22)转动;外桶(5)为上端开有进料口(11)的圆桶,进料口(11)位于分离内胆Ⅰ(3)上方,分离内胆Ⅰ(3)和分离内胆Ⅱ(4)的顶端固定在外桶(1)内侧顶端;活动内胆Ⅰ(5)、活动内胆Ⅱ(6)顶端与外桶(1)顶端内侧分离;浆液搅拌器(16)设置在外桶(1)顶端且一端位于分离内胆Ⅰ(3)内,浆液搅拌器(16)另一端上固定有皮带轮Ⅰ(12),皮带轮Ⅱ(13)通过肋板(15)固定在外桶(1)上,皮带轮Ⅰ(12)和皮带轮Ⅱ(13)通过皮带(14)连接,皮带轮Ⅱ(13)与发动机(18)输出端连接并由其带动转动;外桶(1)、分离内胆Ⅰ(3)、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龙陈克利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