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47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市政设施相关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其嵌装在管廊管体的内部,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包括承重钢环和框架组件,框架组件包括均位于垂直于该管廊轴向的平面上的水平支撑梁、竖直支撑柱和水平横梁,水平支撑梁水平设置在承重钢环的底部;竖直支撑柱包括两根主支撑柱和若干根副支撑柱,两根主支撑柱竖直布置在承重钢环和水平支撑梁之间;水平横梁水平布置在主支撑柱和承重钢环之间,上、下两根水平横梁之间设置有副支撑柱;两个支撑单元沿管廊的轴向布置,两者的竖直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两个水平支撑梁上架设有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Embedded support member for pipe gallery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unicipal facilities, and discloses a support member with embedded pipe gallery, the gallery is embedded in the pipe internal tub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upport units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each supporting unit comprises a bearing ring and a steel frame assembly, frame assembly including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bit are the pipe rack on the level of support beam, vertical columns and horizontal beams, horizontal support beam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on the bearing steel ring at the bottom; the vertical support column includes two main support columns and a plurality of auxiliary support columns, two main vertical support colum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earing steel ring and horizontal support beam; the horizontal beam in horizontal arrangement between the main support column and steel bearing ring, an auxiliary support colum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levels of the two beams; the two supporting unit along the axial arrangement of pipe galler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vertical support column The two horizontal support beams are provided with a sole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processing,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low engineering cost,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
本技术属于市政设施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
技术介绍
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管线的市政设施,其集电力、通信、广电、燃气、给排水、热力等多种市政管线于一体,有效地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地下空间资源,也杜绝了各专业管线分别不定期开挖,对道路通行和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彻底解决了“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目前,管廊不管是现浇式还是预制式,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述这种结构耗费材料多,建设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造价高,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些竹复合管廊,如CN201510565472.6公开的一种预制竹复合管廊及其制作方法,CN201510565462.2公开的一种装配式预制竹复合管廊。为了便于管廊内部排水管、排污管、电力管等管道的排布与支撑,需在管廊内设置支撑构件,上述两个现有专利虽然公开了用于管廊内的支撑构件,但其仅说明了支撑构件的基本结构,对于其具体布置方式、安装规范等均未给出具体的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支撑强度不够,不便于检修的问题。实际上对于支撑构件的具体设置方式及安装方式直接影响管廊内部各类管道的安装与布置以及管廊内部的检修,因此,需研究设计一种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在满足支撑强度的同时,符合管廊内部的检修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其中通过对各个关键组件的结构组成、设置及安装方式予以改进和重新设计,使得该支撑构件在满足支撑强度的同时,符合管廊内部的检修需求,该支撑构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质量轻、成本低、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嵌装在管廊管体的内部,其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支撑单元,其中:每个支撑单元包括承重钢环和可拆卸式框架组件,所述可拆卸式框架组件安装在所述承重钢环内,其包括均位于垂直于该管廊轴向的平面上的水平支撑梁、竖直支撑柱和水平横梁,其中,所述水平支撑梁水平设置在承重钢环的底部;所述竖直支撑柱包括两根主支撑柱和若干根副支撑柱,所述两根主支撑柱竖直布置在承重钢环和水平支撑梁之间,两根主支撑柱之间的距离L≥1.0m;所述水平横梁水平布置在承重钢环的两侧,并位于主支撑柱和承重钢环之间,上下两根水平横梁之间设置有所述副支撑柱,由此通过主支撑柱、副支撑柱和上、下两根水平横梁或主支撑柱、副支撑柱、水平横梁和水平支撑梁组成一个用于布置管道的舱室,该舱室四个面与待布置管道的净距bd≥100mm;所述多个支撑单元沿所述管廊的轴向布置,并且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间距Ld≤2m,两个支撑单元上的对应的竖直支撑柱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两个支撑单元上的水平支撑梁上架设有底板,该底板与管廊内壁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布置最大管径或最重的管道。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承重钢环的厚度为10~20mm,宽度为200~400mm,其为由若干弧形组件两两通过弧形连接板连接成具有两个开口端的可涨紧的环形连接件,所述两个开口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弧形连接板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长形紧固孔。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管廊管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承重钢环相匹配的环向凹槽,使该承重钢环能够涨紧并嵌在该环向凹槽内从而附着在所述管体内表面。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平支撑梁下方设置有两根底柱,底柱与水平支撑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梁。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承重钢环为双层夹芯结构,由内外两层钢环及中间钢质肋板拼装焊接而成,所述钢环厚度10~20mm,宽度200~400mm,肋板厚度10~20mm,宽度50~100mm。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管廊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沿管径方向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衬层、结构层和外防护层,该管体的内径不少于2000mm,其中:所述内衬层由包括内衬层树脂、以及竹纤维无纺布在内的原材料经固化后得到;所述结构层由包括结构层树脂、竹篾、生物基填料在内的原材料经固化后得到,该结构层由所述竹篾缠绕而成。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竹篾具体为竹篾帘,该竹篾帘由多条竹篾片通过编制线连接形成,其中各竹篾片在竹篾片宽度方向上平行等距间隔排列,且所述竹篾帘包括轴向竹篾帘和环向竹篾帘,其中所述轴向竹篾帘的长度方向与其中的竹篾片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环向竹篾帘的长度方向与其中的竹篾片长度方向一致。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衬层的厚度为4.5mm~5.5mm,在所述内衬层上还设置有内防水层。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1.本技术通过对关键组件如承重钢环和可拆卸式框架组件的结构、布置及具体安装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可有效解决现有支撑构件支撑强度差、不便于检修的问题,获得的支撑构件在满足支撑强度的同时,符合管廊内部的检修需求,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质量轻、成本低、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等优点。2.本技术通过设计间距Ld≤2m的两个结构相同的并沿管廊轴向布置的支撑单元,提高了支撑构件的整体支撑强度,满足实际支撑需求,并且两根主支撑柱之间形成的检修通道的宽度在1.0m以上,可有效满足管廊内部的实际检修需要。3.本技术通过设计获得的涨紧式承重钢环,在满足承重需求的同时,依据张力能可靠的涨紧在管廊管体的内部,有效提高了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了管廊内部各类管道的有效安装与布置。4.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主支撑柱、副支撑柱、水平横梁和水平支撑梁组合形成若干个用于安装布置各类管道的舱室,并且将舱室四个面设计成与待布置管道的净距bd均≥100mm,由此可以便于各类管道的有效安装。5.本技术由于将管廊管体的公称直径设置在2000mm以上(如3000mm到10000mm),通过控制该管廊管体各个层的组成和结构,并对各个层(尤其是内衬层、以及结构层)所使用的材料、及相应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使得竹复合管廊具有大口径、无应力、且强度高的优点,非常适合于埋设于地下作为综合管廊使用,并能有效确保管廊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设计的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结构图;图2是按照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设计的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按照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设计的内嵌式支撑构件与管廊的装配图;图4是按照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设计的承重钢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是按照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设计的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结构图,图2是按照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设计的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一个实施例如图1中所示,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支撑单元,其中,每个支撑单元包括承重钢环1和可拆卸式框架组件,所述承重钢环1用以连接内部管道支架等其他结构,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承重钢环1可以是任意形状通过粘接、铆接等多种方式固定在管廊管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构件嵌装在管廊管体的内部,其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支撑单元,其中:每个支撑单元包括承重钢环(1)和可拆卸式框架组件,所述可拆卸式框架组件安装在所述承重钢环(1)内,其包括均位于垂直于该管廊轴向的平面上的水平支撑梁(2)、竖直支撑柱(3)和水平横梁(4),其中,所述水平支撑梁(2)水平设置在所述承重钢环(1)的底部;所述竖直支撑柱(3)包括两根主支撑柱(3‑1)和若干根副支撑柱(3‑2),所述两根主支撑柱(3‑1)竖直布置在承重钢环(1)和水平支撑梁(2)之间,两根主支撑柱(3‑1)之间的距离L被设定为≥1.0m;所述水平横梁(4)水平布置在承重钢环(1)的两侧,并位于主支撑柱(3‑1)和承重钢环(1)之间,上下两根水平横梁(4)之间设置有所述副支撑柱(3‑2),由此通过主支撑柱(3‑1)、副支撑柱(3‑2)和上、下两根水平横梁(4)或主支撑柱(3‑1)、副支撑柱(3‑2)、水平横梁(4)和水平支撑梁(2)组成一个用于布置管道的舱室,该舱室四个面与待布置管道的净距bd被设定为≥100mm;所述多个支撑单元沿所述管廊的轴向布置,并且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间距Ld被设定为≤2m,两个支撑单元上的对应的竖直支撑柱(3)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两个支撑单元上的水平支撑梁(2)上架设有底板(5),该底板(5)与管廊内壁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布置最大管径或最重的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构件嵌装在管廊管体的内部,其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支撑单元,其中:每个支撑单元包括承重钢环(1)和可拆卸式框架组件,所述可拆卸式框架组件安装在所述承重钢环(1)内,其包括均位于垂直于该管廊轴向的平面上的水平支撑梁(2)、竖直支撑柱(3)和水平横梁(4),其中,所述水平支撑梁(2)水平设置在所述承重钢环(1)的底部;所述竖直支撑柱(3)包括两根主支撑柱(3-1)和若干根副支撑柱(3-2),所述两根主支撑柱(3-1)竖直布置在承重钢环(1)和水平支撑梁(2)之间,两根主支撑柱(3-1)之间的距离L被设定为≥1.0m;所述水平横梁(4)水平布置在承重钢环(1)的两侧,并位于主支撑柱(3-1)和承重钢环(1)之间,上下两根水平横梁(4)之间设置有所述副支撑柱(3-2),由此通过主支撑柱(3-1)、副支撑柱(3-2)和上、下两根水平横梁(4)或主支撑柱(3-1)、副支撑柱(3-2)、水平横梁(4)和水平支撑梁(2)组成一个用于布置管道的舱室,该舱室四个面与待布置管道的净距bd被设定为≥100mm;所述多个支撑单元沿所述管廊的轴向布置,并且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间距Ld被设定为≤2m,两个支撑单元上的对应的竖直支撑柱(3)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两个支撑单元上的水平支撑梁(2)上架设有底板(5),该底板(5)与管廊内壁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布置最大管径或最重的管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用内嵌式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钢环(1)的厚度为10~20mm,宽度为200~400mm,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柃殷建学赵柱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