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125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减震效果好的后悬上纵臂总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包括杆体和置于杆体两端的衬套,所述衬套包括套管、套筒、置于套管和套筒之间的缓冲层,缓冲层的外壁上设有缓冲槽,缓冲槽以缓冲层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缓冲槽包括槽底和置于槽底两侧的减震壁,减震壁呈内凹的弧形结构,槽底上设有加强凸起,加强凸起包括顶壁和置于顶壁两侧的缓冲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悬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
技术介绍
后悬上纵臂是汽车悬架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用于加大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以改善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因此,后悬上纵臂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目前,市场上的后悬上纵臂两端通常采用衬套减震,但减震效果差,虽然也可通过在衬套的缓冲层上是开设孔和槽来提高减震效果,但会影响缓冲层的结构强度,特别是在冲击震动较大的情况下,减震效果不足,且后悬上纵臂其它部位的结构强度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减震效果好的后悬上纵臂总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包括杆体和置于杆体两端的衬套,其特征是:所述衬套包括套管、套筒、置于套管和套筒之间的缓冲层,缓冲层的外壁上设有缓冲槽,缓冲槽以缓冲层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缓冲槽包括槽底和置于槽底两侧的减震壁,减震壁呈内凹的弧形结构,槽底上设有加强凸起,加强凸起包括顶壁和置于顶壁两侧的缓冲壁连接,缓冲壁包括呈外凸弧形结构的第一缓冲部和呈内凹弧形结构的第二缓冲部,第一缓冲部的一端与第二缓冲部的一端连接,第一缓冲部的另一端与顶壁连接,第二缓冲部与减震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管套于套筒外,缓冲层使衬套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缓冲槽便于缓冲层的受力形变,提高减震缓冲效果,缓冲槽包括槽底和置于槽底两侧的减震壁,减震壁呈内凹的弧形结构,且使减震槽槽口的宽度较槽身的最大宽度要小,上述结构的减震壁可以在增加减震槽的面积同时,保证缓冲层的外壁与套管之间的连接面积,保证缓冲层外壁与套管的连接强度,且弧形结构的减震壁,具有更好的韧性,减震效果更好,槽底上设有加强凸起,加强凸起可以增加缓冲层的减震槽处的厚度,从而增加缓冲层的结构强度,衬套所受震动过大时,缓冲层震动过程中,加强凸起可与套管内壁相抵触,起到进一步的缓冲减震效果,顶壁呈外凸的弧形结构,与套管内壁结构适配,撞击时起到分散表面应力,置于顶壁两侧的缓冲壁起到进一步的减震缓冲效果,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相连接呈S型结构,增加了顶壁与槽底之间力的传递距离,且起到多次缓冲的效果,当缓冲壁两端受力时,通过S型结构的缓冲壁,第一缓冲部产生的作用方向和第二缓冲部产生的作用力方向相反,起到一定的抵消作用,从而减震缓冲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上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包括固定段和安装段,固定段和安装段通过弧形结构的缓冲段连接,固定段和杆体通过第一加强部连接,第一加强部包括与杆体适配的弧形壁和置于弧形壁两侧的倾斜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用于外接其他部件,弧形结构的缓冲段使固定段与安装段之间平滑过渡,起到分散应力,减少因应力集中现象而造成断裂的可能,第一加强部增加了固定段和杆体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由于杆体的外壁也呈弧形,所以第一加强部的弧形壁与杆体的外壁相适配,连接效果更加可靠,第一加强部的倾斜壁对固定段与杆体之间起到倾斜支撑的效果,从而增加固定段与杆体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与衬套的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加强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部可以增加杆体与衬套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实施例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实施例图2的B-B向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杆体,2-衬套,3-套管,4-套筒,5-缓冲层,6-缓冲槽,10-减震壁,11-加强凸起,12-顶壁,13-缓冲壁,14-第一缓冲部,15-第二缓冲部,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固定段,24-安装段,25-缓冲段,26-第一加强部,27-弧形壁,28-倾斜壁,30-第二加强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包括杆体1和置于杆体1两端的衬套2,其特征是:所述衬套2包括套管3、套筒4、置于套管3和套筒4之间的缓冲层5,缓冲层5的外壁上设有缓冲槽6,缓冲槽6以缓冲层5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缓冲槽6包括槽底和置于槽底两侧的减震壁10,减震壁10呈内凹的弧形结构,槽底上设有加强凸起11,加强凸起11包括顶壁12和置于顶壁12两侧的缓冲壁13连接,缓冲壁13包括呈外凸弧形结构的第一缓冲部14和呈内凹弧形结构的第二缓冲部15,第一缓冲部14的一端与第二缓冲部15的一端连接,第一缓冲部14的另一端与顶壁12连接,第二缓冲部15与减震壁10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管3套于套筒4外,缓冲层5使衬套2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缓冲槽6便于缓冲层5的受力形变,提高减震缓冲效果,缓冲槽6包括槽底和置于槽底两侧的减震壁10,减震壁10呈内凹的弧形结构,且使减震槽槽口的宽度较槽身的最大宽度要小,上述结构的减震壁10可以在增加减震槽的面积同时,保证缓冲层5的外壁与套管3之间的连接面积,保证缓冲层5外壁与套管3的连接强度,且弧形结构的减震壁10,具有更好的韧性,减震效果更好,槽底上设有加强凸起11,加强凸起11可以增加缓冲层5的减震槽处的厚度,从而增加缓冲层5的结构强度,衬套2所受震动过大时,缓冲层5震动过程中,加强凸起11可与套管3内壁相抵触,起到进一步的缓冲减震效果,顶壁12呈外凸的弧形结构,与套管3内壁结构适配,撞击时起到分散表面应力,置于顶壁12两侧的缓冲壁13起到进一步的减震缓冲效果,第一缓冲部14和第二缓冲部15相连接呈S型结构,增加了顶壁12与槽底之间力的传递距离,且起到多次缓冲的效果,当缓冲壁13两端受力时,通过S型结构的缓冲壁13,第一缓冲部14产生的作用方向和第二缓冲部15产生的作用力方向相反,起到一定的抵消作用,从而减震缓冲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1上设有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均包括固定段23和安装段24,固定段23和安装段24通过弧形结构的缓冲段25连接,固定段23和杆体1通过第一加强部26连接,第一加强部26包括与杆体1适配的弧形壁27和置于弧形壁27两侧的倾斜壁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均用于外接其他部件,弧形结构的缓冲段25使固定段23与安装段24之间平滑过渡,起到分散应力,减少因应力集中现象而造成断裂的可能,第一加强部26增加了固定段23和杆体1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由于杆体1的外壁也呈弧形,所以第一加强部26的弧形壁27与杆体1的外壁相适配,连接效果更加可靠,第一加强部26的倾斜壁28对固定段23与杆体1之间起到倾斜支撑的效果,从而增加固定段23与杆体1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1与衬套2的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加强部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部30可以增加杆体1与衬套2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包括杆体和置于杆体两端的衬套,其特征是:所述衬套包括套管、套筒、置于套管和套筒之间的缓冲层,缓冲层的外壁上设有缓冲槽,缓冲槽以缓冲层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缓冲槽包括槽底和置于槽底两侧的减震壁,减震壁呈内凹的弧形结构,槽底上设有加强凸起,加强凸起包括顶壁和置于顶壁两侧的缓冲壁连接,缓冲壁包括呈外凸弧形结构的第一缓冲部和呈内凹弧形结构的第二缓冲部,第一缓冲部的一端与第二缓冲部的一端连接,第一缓冲部的另一端与顶壁连接,第二缓冲部与减震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上纵臂总成,包括杆体和置于杆体两端的衬套,其特征是:所述衬套包括套管、套筒、置于套管和套筒之间的缓冲层,缓冲层的外壁上设有缓冲槽,缓冲槽以缓冲层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缓冲槽包括槽底和置于槽底两侧的减震壁,减震壁呈内凹的弧形结构,槽底上设有加强凸起,加强凸起包括顶壁和置于顶壁两侧的缓冲壁连接,缓冲壁包括呈外凸弧形结构的第一缓冲部和呈内凹弧形结构的第二缓冲部,第一缓冲部的一端与第二缓冲部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祖良李伟锋田昭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德力奥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