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工件用折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38470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凹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工件用折弯机构,所述端子垂直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折弯机构包括一基座及设置于基座内的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前端连接有一折弯曲轴,所述折弯曲轴上开设有一槽口使所述折弯曲轴的槽口前端置于凹槽内,所述折弯曲轴的最远端与所述端子底部抵接,所述旋转座上开设有一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孔,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座转动,驱动折弯曲轴驱动端子进行折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驱动折弯曲轴,将曲轴延伸至凹槽空间内对端子进行弯曲折弯,同时,保证了曲轴旋转中心和折弯的圆心重合,以保证折弯工艺的稳定及准确性。

Bending mechanism for workpiece with terminal in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orkpiece is arranged in the terminal grooves with the vertical bending mechanism, terminals arranged in the groove, the ben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base and a rotating seat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rotating seat is connected to the front end of a crankshaft bending, the bending bending shaft opening there is a notch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crankshaft bending notch is arranged in the groove, the distal end of the crankshaft bending and the bottom of the terminal abutment, the rota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mechanism, the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rotary seat to rotate, the driving shaft driving terminal bending bending bend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embodied in: driven by the crankshaft bending, the crankshaft extends to the groove space of terminal bending bending, at the same time, to ensure the rotation center and the bending center coincid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bend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凹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工件用折弯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弯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置于凹槽内的端子用折弯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在工厂日常生产中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工艺,其中对空间有限的折弯工艺有较高的要求。例如,针对如图1所示的待折弯产品,所述待折弯产品包括一具有外框的底座1及设置于底座上的端子2,所述端子2需要进行折弯。所述待折弯产品也可以为凹槽结构内设置有待折弯的端子,其结构与图中所示一致。现有的折弯一般通过人工手动折弯,折弯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凹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工件用折弯机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凹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工件用折弯机构,所述端子垂直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折弯机构包括一基座及设置于基座内的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前端连接有一折弯曲轴,所述折弯曲轴上开设有一槽口使所述折弯曲轴的槽口前端置于凹槽内,所述折弯曲轴的最远端与所述端子底部抵接,所述旋转座上开设有一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孔,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座转动,驱动折弯曲轴驱动端子进行折弯。优选地,所述旋转座截面呈圆形,所述连接孔为设置于旋转座中心的圆孔,所述连接孔的中心与旋转座中心重合。优选地,所述折弯曲轴的最远端为一折弯块,所述折弯块的一端与所述端子抵接,所述折弯块设置有一折弯面,所述折弯面呈分段式折弯状,所述折弯面的前端长度不小于所述端子待折弯段的长度。优选地,所述槽口宽度不小于所述凹槽槽壁厚度。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压紧凹槽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与所述凹槽槽底垂直设置。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一底座及垂直于所述底座的压板,所述压紧机构垂直设置于所述压板上。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为压杆,所述压杆与所述压板为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驱动折弯曲轴,将曲轴延伸至凹槽空间内对端子进行弯曲折弯,同时,保证了曲轴旋转中心和折弯的圆心重合,以保证折弯工艺的稳定及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中的待折弯产品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了一种折弯机构,结合图2所示,尤其适用于工件的端子置于凹槽内所使用的折弯机构,所述端子71垂直设置于所述凹槽7内。所述折弯机构包括一基座1及设置于基座内的旋转座3,所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压紧凹槽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与所述凹槽槽底垂直设置。具体的,所述基座1包括一底座及垂直于所述底座的压板(图中未示意),所述压紧机构垂直设置于所述压板上。所述压紧机构为压杆2,所述压杆2上布满螺纹21,所述压杆2与所述压板为螺纹连接。通过调节压杆2可以对工件进行压紧。所述旋转座3上开设有一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孔31,具体的,所述旋转座3截面呈圆形,所述连接孔31为设置于旋转座3中心的圆孔,所述连接孔31的中心与旋转座3中心重合,驱动机构可以选用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连接孔31与旋转座连接。由于,连接孔与旋转座中心重合,使得在旋转时更好的控制旋转角度,最终能更好的保证折弯工艺的稳定及准确性。所述旋转座3的前端连接有一折弯曲轴4,为了更好的配合工件的折弯,所述折弯曲轴4上开设有一宽度不小于所述凹槽槽壁厚度槽口41,使得所述折弯曲轴4的槽口前端置于凹槽7内,所述折弯曲轴的最远端与所述端子底部抵接。电机工作,带动旋转座3转动,驱动折弯曲轴4驱动端子进行折弯。为了更好的进行折弯,所述折弯曲轴的最远端为一折弯块5,所述折弯块5的一端与所述端子71抵接,所述折弯块5设置有一折弯面6,所述折弯面6呈分段式折弯状,所述折弯面的前端长度不小于所述端子待折弯段的长度。以下阐述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压杆将工件进行压紧;同时,使得折弯块5与待折弯端子71进行抵接。通过驱动机构对旋转座进行驱动旋转,旋转座带动折弯曲轴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折弯块5的折弯面前端与端子接触,最后将端子进行折弯,完成折弯步骤。本技术尚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凹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工件用折弯机构

【技术保护点】
凹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工件用折弯机构,所述工件包括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垂直设置有一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构包括一基座及设置于基座内的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前端连接有一折弯曲轴,所述折弯曲轴上开设有一槽口使所述折弯曲轴的槽口前端置于凹槽内,所述折弯曲轴的最远端与所述端子底部抵接,所述旋转座上开设有一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孔,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座转动,驱动折弯曲轴驱动端子进行折弯。

【技术特征摘要】
1.凹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工件用折弯机构,所述工件包括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垂直设置有一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构包括一基座及设置于基座内的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前端连接有一折弯曲轴,所述折弯曲轴上开设有一槽口使所述折弯曲轴的槽口前端置于凹槽内,所述折弯曲轴的最远端与所述端子底部抵接,所述旋转座上开设有一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孔,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座转动,驱动折弯曲轴驱动端子进行折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工件用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截面呈圆形,所述连接孔为设置于旋转座中心的圆孔,所述连接孔的中心与旋转座中心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端子的工件用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曲轴的最远端为一折弯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宪武刘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卓越苏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