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形成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235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路形成结构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结构体包括:主体,具备相互连通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连接的地点连通的第三流路;以及第一球、第二球及第三球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第一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中,第二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中,第三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三流路中,所述第一流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直径,所述第二球能够经过所述第一流路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路形成结构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路形成结构体。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汽车制动系统或多种工业设备都包括用于供应特定气体或向液压阀等靠液体压力运行的装置供应液压的多个阀。流体的供应线路和管道复杂度根据如何配置这种阀而被决定,为了易于检查和维修及更换,正在开发将这些阀模块化为一个组件的技术。作为一例,现有使用的阀模块包括两个流路,两个流路在主体内部连通。多个流路中分别具有一个球压装部,流路加工者为了加工所需的流路,可向各流路插入一个球来阻断流体的流动。因此,现有的阀模块因向一个流路压装一个球的结构,只能在单一模块上形成单一流路,存在难以简化流路、增加管道的复杂性、增加阀模块尺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流路形成结构体,包括:主体,具备相互连通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连接的地点连通的第三流路;以及第一球、第二球及第三球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第一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中,第二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中,第三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三流路中,所述第一流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直径,所述第二球能够经过所述第一流路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此时,所述第一流路可具备位于所述主体表面上的第一开口及位于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接的地点的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球的移动位置的第一台阶部。此时,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此时,所述第二流路具备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上的第四开口及位于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连接的地点的第三开口,可在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之间形成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球的移动位置的第二台阶部。此时,所述第三开口的直径可大于所述第四开口的直径。此时,所述第三流路可具备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上的第五开口及位于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连接的地点的第六开口,在所述第五开口与所述第六开口之间形成用于限制所述第三球的移动位置的第三台阶部。此时,所述第五开口的直径可大于所述第六开口的直径。此时,所述第三流路的直径可小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直径。此时,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可配置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所述第三流路可配置为在同一平面上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正交。此时,本专利技术还可包括:与所述第一流路至第三流路中的任意一个流路连通的第四流路;以及可配置在所述第四流路中的第四球。此时,在所述主体表面上,可在所述第一流路及第三流路的入口分别形成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流路及第三流路的直径的插入开口部。此时,所述主体可由正六面体形状或多面体形状构成。此时,所述主体可由阀模块形成。(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结构体将一个以上的球插入或压装到一个流路中,从而能够以一个流路形成结构体构成一个以上的流路,能够实现流路的简化,减少流路形成结构体的大小。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结构体将具有不同直径的流路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将不同大小的球压装到流路来堵住流路,从而能够利用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流路来形成多种流体流动路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结构体在球的插入位置形成台阶部,从而能够稳定地固定各个球。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结构体能够通过不同的直径区分各流路的任意一个开口,因此能够容易地找到插入球的开口。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结构体的形状可以是正六面体或多面体形状,因此有利于连接多个流路形成结构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结构体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A-A'的剖面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利用一个流路形成结构体构成两个流路的第一使用例。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利用一个流路形成结构体构成两个流路的第二使用例。附图说明标记1:流路形成结构体10:主体42、44、46、48:第一台阶部至第四台阶部22、24、26、28:第一球至第四球52、54、56:第一插入开口部至第三插入开口部31、33、35、37:第一流路至第四流路301-309:第一开口至第九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使得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里说明的实施例,而是能够呈现为多种不同形态。附图中为了明确说明本专利技术而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整个说明书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结构体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A-A'的剖面立体图。参照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结构体1包括:主体10、形成于主体10内部的一个以上的流路31、33、35、37及可分别配置在一个以上的流路31、33、35、37中的一个以上的球22、24、26、28。流路形成结构体1的主体10可构成为正六面体形状的模块形态。如上所述,当流路形成结构体1的主体10为正六面体形状时,能够与其他流路形成结构体或形成流路的管道等容易地结合。但是,主体10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正六面体形状,也可以是多面体形状。作为一例,本实施例的正六面体形状的流路形成结构体可形成阀模块。但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路形成结构体还可形成于阀模块之外的多种结构体内。主体10可由刚性金属构成,例如钢材质,但也可以是不锈钢材质。流路形成结构体1的主体10的内部形成一个以上的流路31、33、35、37。本实施例中,在流路形成结构体1的主体10内部形成的一个以上的流路31、33、35、37包括第一流路31、第二流路33、第三流路35及第四流路37。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可将第一球至第四球22、24、26、28插入固定或压装固定到第一流路至第四流路31、33、35、37内。参照图2及图3,第一流路31在图2中位于流路形成结构体1的主体10内部的左侧部,由向x轴方向延长的管形成。第一流路31在两端部具备第一开口301及第二开口302以使流体连通。第一流路31的第一开口301位于主体10的一外侧面上,第一流路31的第二开口302位于主体10内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形成于主体10外侧面的第一开口301的直径D1大于主体内部的第二开口302的直径D2。此时,邻接第一开口301的第一流路31的管的直径可与第一开口的直径D1相同,邻接第二开口302的第一流路31的管的直径可与第二开口的直径D2相同。第一台阶部42位于第一开口301与第二开口302之间的第一流路31的中间部分。第一台阶部42用于限制可配置在第一流路31上的第一球22的移动。如图2所示,随着形成第一流路31的管的直径的改变,在直径改变的界限形成台阶,从而构成第一台阶部42。作为一例,第一流路31内部的台阶部的高度可以是第一开口的直径D1与第二开口的直径D2之差的一半。为了被配置在第一流路31中,第一球22具有对应于第一流路31的第一开口301的直径。此时,第一球22可与主体10相同地由钢或不锈钢材质形成。据此,第一球22在被插入到第一开口301的状态下,无法经过形成于第一流路31的第一台阶部42移动,阻断第一流路31中的流体的流动。此时,被插入到第一流路31内部而阻断第一流路31的第一球22的位置会根据第一台阶部42的位置而改变。第一台阶部42的位置优选为第一球22以被插入到第一流路31的状态下不会向主体10外侧突出的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流路形成结构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路形成结构体,其包括:主体,具备相互连通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连接的地点连通的第三流路;以及第一球、第二球及第三球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第一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中,第二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中,第三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三流路中,所述第一流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直径,所述第二球能够经过所述第一流路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08 KR 10-2016-00436721.一种流路形成结构体,其包括:主体,具备相互连通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连接的地点连通的第三流路;以及第一球、第二球及第三球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第一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中,第二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中,第三球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三流路中,所述第一流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流路的直径,所述第二球能够经过所述第一流路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形成结构体,所述第一流路具备位于所述主体表面上的第一开口及位于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接的地点的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球的移动位置的第一台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形成结构体,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形成结构体,其中,所述第二流路具备位于所述主体的表面上的第四开口及位于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连接的地点的第三开口,在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之间形成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球的移动位置的第二台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路形成结构体,其中,所述第三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灿熙李永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