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昌盛专利>正文

气体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12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动力装置、杠杆和压缩气缸,动力装置和压缩气缸分别与杠杆的两端连接,杠杆下方设有支点,支点到动力装置作用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压缩气缸作用点的距离。动力装置通过杠杆与压缩气缸连接,通过杠杆带动压缩气缸压缩气体;且支点到动力装置作用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压缩气缸作用点的距离,从而,根据杠杆原理大大节省了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减少能耗。

Gas compress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as compressor comprises a power device, a lever and a compression cylinder, the power device and the compression cylind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both ends of the lever, the lever is provided with a fulcrum, the fulcrum to the power device action point is great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ulcrum to the compression cylinder action point distance. A power device through a lever connected with the compression cylinder, driven by compressed air cylinder of compressed gas through the lever; and the fulcrum to the power device point is great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ulcrum to the compression cylinder point distance, which,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lever saves the power output of the power plant, achieved the effect of energy saving,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压缩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活塞压缩机是由电机连接转轴,再经转轴带动曲轴转动,通过曲轴的转动带动活塞杆在缸体内来回移动,从而实现了气体的压缩。由于,电机的动力轮与活塞的阻力成正比,活塞做功时压力越大,所需电机的功率越大,能耗也增大。因此,现有的气体压缩机对电机的功率要求较高,耗能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动力装置、杠杆和压缩气缸,动力装置和压缩气缸分别与杠杆的两端连接,杠杆下方设有支点,支点到动力装置作用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压缩气缸作用点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动力装置通过杠杆与压缩气缸连接,通过杠杆带动压缩气缸压缩气体;且支点到动力装置作用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压缩气缸作用点的距离,从而,根据杠杆原理大大节省了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减少能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与电机连接,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位于杠杆的上下两侧,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凸起点交替作用在杠杆的一端。由此,通过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分别作用,可以使得杠杆的一端实现上下摆动,从而带动杠杆另一端的压缩气缸进气或排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缩气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和活塞,活塞设于缸体内,活塞杆的一端与杠杆的另一端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活塞连接,缸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由此,便于通过活塞杆的伸缩运动,使得进气口和出气口交替进气和排气,结构简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口处设有进气弹片,进气弹片能够与进气口相配合;当活塞杆向外拉伸时,进气弹片打开;当活塞杆向内移动时,进气弹片将进气口盖合。由此,设有进气弹片,便于进气时,进气口的打开;进气完成后,便于将进气口密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口处设有出气弹片,出气弹片能够与出气口相配合;当活塞杆向外拉伸时,出气弹片将出气口盖合;当活塞杆向内移动时,出气弹片打开。由此,设有出气弹片,便于排气时,出气口打开;排气完成后,便于将出气口密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压缩机,包括动力装置1、杠杆2和压缩气缸3,动力装置1和压缩气缸3分别与杠杆2的两端连接,杠杆2下方设有支点4,支点4到动力装置1作用点的距离大于支点4到压缩气缸3作用点的距离。动力装置1包括电机11、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均与电机11连接,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分别位于杠杆2的上下两侧,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的凸起点交替作用在杠杆的一端。其中,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通过皮带轮与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凸轮12位于杠杆2的上方,第二凸轮13位于杠杆2的下方。电机11转动,带动两个凸轮同时转动;当第一凸轮12的凸起点作用在杠杆2上时,第一凸轮12向下压杠杆2的一端,杠杆2的另一端向上,同时第二凸轮13与杠杆2相分离。反之,当第二凸轮13的凸起点作用在杠杆2的一端时,杠杆2的一端被顶起,另一端向下,同时第一凸轮12与杠杆2相分离。压缩气缸3包括缸体31、活塞杆32和活塞33,活塞33设于缸体31内,活塞杆32的一端与杠杆3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活塞杆32的另一端与活塞33固定,缸体31设有进气口311和出气口312。其中,活塞33的外侧与缸体31的内壁相贴合,通过活塞杆32的运动拉动活塞33在缸体31内移动,使得活塞33与缸体31组成的腔体增大或减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气口311与所需要压缩的气体,如:氧气、氮气或普通空气,相连通;出气口312与压缩气体储气缸连通。进气口311处设有进气弹片5,进气弹片5能够与进气口311相配合,进气弹片5位于进气口311的内侧,便于外界气体进入时,将进气弹片5推开;当活塞杆32向外拉伸时,进气弹片5打开;当活塞杆32向内移动时,进气弹片5将进气口311盖合。同时,当缸体31内的气压逐渐增大时,进气弹片5与进气口311贴合更紧密,有效防止气体经由进气口311排出。出气口312处设有出气弹片6,出气弹片6能够与出气口312相配合;当活塞杆32向外拉伸时,出气弹片6将出气口312盖合;当活塞杆32向内移动时,出气弹片6打开。同时,当活塞33下拉,缸体31内形成负压时,出气弹片6被紧密吸紧在出气口上,防止气体经由出气口排出,提高密封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压缩机在使用时,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动两个凸轮转动。当第二凸轮13的凸起点向上将杠杆2的一端顶起时,杠杆2的另一端向下,杠杆2的另一端同时拉动活塞杆32和活塞33向下。从而,当活塞33向下时,活塞33与缸体31形成的空腔逐渐增大,该空腔内形成负压,从而外界大气压将进气弹片5推开,外界与进气口311连通的气体通过进气口311进入到该空腔内进行填充。当第二凸轮13的最高点与杠杆2接触时,杠杆2的另一端拉动活塞杆32运动到最低位置,上述缸体31内的空腔达到最大。反之,当第一凸轮12的凸起点与杠杆2接触时,杠杆2的一端逐渐向下压,杠杆2的另一端逐渐向上;从而,活塞33与缸体31形成的空腔逐渐减小,气压逐渐增加,该空腔内的气压将出气弹片6推开,空腔内的空气随着活塞33的运动,逐渐通过出气口312被挤出,从而使得气体被压缩至储气缸中,实现了气体的压缩。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压缩机通过杠杆2,使得动力装置1带动压缩气缸3中的活塞33上下移动,从而完成了进气和出气过程。通过杠杆原理,可以大大减少电机动力的输出,可以相应减小电机的能耗,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体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1)、杠杆(2)和压缩气缸(3),所述动力装置(1)和压缩气缸(3)分别与杠杆(2)的两端连接,所述杠杆(2)下方设有支点(4),所述支点(4)到动力装置(1)作用点的距离大于支点(4)到压缩气缸(3)作用点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1)、杠杆(2)和压缩气缸(3),所述动力装置(1)和压缩气缸(3)分别与杠杆(2)的两端连接,所述杠杆(2)下方设有支点(4),所述支点(4)到动力装置(1)作用点的距离大于支点(4)到压缩气缸(3)作用点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包括电机(11)、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所述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均与电机(11)连接,所述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分别位于杠杆(2)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凸轮(12)和第二凸轮(13)的凸起点交替作用在杠杆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缸(3)包括缸体(31)、活塞杆(32)和活塞(3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邓昌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