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983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包括既有钢筋混凝土柱、新增钢筋混凝土梁、L型钢板和固定部件,L型钢板分为上、下两组,每组L型钢板围括住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形成围闭结构,每组L型钢板的腹板沿着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柱身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于其上,上、下两组L型钢板的翼板分别对应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纵筋和底部纵筋,且两组L型钢板的翼板分别与对应的顶部纵筋和底部纵筋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传统植筋方式相比,改变了传统植筋方式的传力路径,减少了所需植入固定部件的面积与深度,减轻了对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每组L型钢板对钢筋混凝土柱产生围束作用,使新增节点处形成三向受压状态,加强节点受力。

A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exis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and newly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nod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necting structure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of new nodes, including the exis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the new type L plate and L plate fixed part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L type plate around the enclosed exis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formed around closed structure, each L type steel webs along exis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is fixed on the shaft by a fixing member, wing plate two group L plate, corresponding to the new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longitudinal bars at the top and bottom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and wing plate two groups of L type steel plate and respectively. The top and bottom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with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mode of the invention, change the force transmission path of traditional planting, reduce the area and the required depth of implant fixation components, reducing the damag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each type L plate produced around the beam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the new node is formed at three axial pressure, strengthen the node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存量不断加大,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需求也越来越多,其中,在既有混凝土柱上新增钢筋混凝土梁是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加固改造方法。目前,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上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多采用植筋方式,该方式具体是将作为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纵筋的钢筋植入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上述植筋方式存在着以下缺陷:⑴在钢筋混凝土柱上植入钢筋,需要在钢筋混凝土柱上钻孔,钢筋植入的面积大且较深,而且植入钢筋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拉拔力较大,因此会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柱造成破坏。⑵当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强度偏低时,钢筋植入的长度和间距难以满足节点的受力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减轻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提高承载能力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包括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和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还包括L型钢板和固定部件,所述L型钢板分为上、下两组,每组L型钢板围括住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形成围闭结构,每组L型钢板的腹板沿着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柱身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于其上,上、下两组L型钢板的翼板分别对应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纵筋和底部纵筋,且两组L型钢板的翼板分别与对应的顶部纵筋和底部纵筋相连。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植筋方式相比,改变了传统植筋方式的传力路径,新增钢筋混凝土梁钢筋的拉力主要由L型钢板传递;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剪力主要由固定部件传递,减少了所需植入固定部件的面积与深度,减轻了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而且本专利技术每组L型钢板四面围闭,对钢筋混凝土柱产生围束作用,使既有钢筋混凝土柱新增节点处形成三向受压状态,加强节点受力,符合本领域“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下组L型钢板为正立设置,而上组L型钢板为倒立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为方形柱,每组L型钢板主要由厚度相同的一对短L型钢板和一对长L型钢板组成,所述短L型钢板的翼板和腹板的长度均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柱边长度相同,所述长L型钢板的腹板长度为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柱边长度和两倍的L型钢板的厚度之和,而所述长L型钢板的翼板长度为长L型钢板的腹板长度和两倍的短L型钢板的翼板的宽度之和,两个短L型钢板相对设置,而两个长L型钢板相对设置,相邻短L型钢板的翼板的端面和长L型钢板的翼板的端部侧面焊接,而相邻短L型钢板的腹板的端面和长L型钢板的腹板的端部板面焊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是一字形,所述两组L型钢板的长L型钢板的翼板分别与对应的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纵筋和底部纵筋相连。由于钢材焊接的抗拉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因此,当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对称的两侧需要新增钢筋混凝土梁时,应当将长L型钢板布置在需要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两侧,而将短L型钢板布置在不需要新增钢筋混凝土的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是十字形,所述两组L型钢板的长L型钢板位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受力较大的两个侧面,而短L型钢板位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受力较小的两个侧面,长L型钢板和短L型钢板的翼板分别与对应的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纵筋和底部纵筋相连。由于钢材焊接的抗拉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因此,当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四个侧面均需要增加钢筋混凝土梁时,应当将长L型钢板布置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受力较大的对称的两侧,而将短L型钢板布置在既有混凝土柱受力较小的对称的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相邻短L型钢板和长L型钢板的翼板和腹板均采用坡口焊进行焊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件采用化学螺栓和垫片,所述L型钢板的腹板上开有孔洞,所述化学螺栓穿过垫片和孔洞后伸入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中而将L型钢板锚固于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L型钢板在工厂预制而成,所述孔洞为在工厂预留开设而成,孔洞的大小和数量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纵筋焊接在上组L型钢板的翼板的上板面或下板面上,而所述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部纵筋焊接在下组L型钢板的翼板的上板面或下板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⑴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植筋方式相比,改变了传统植筋方式的传力路径,新增钢筋混凝土梁钢筋的拉力主要由L型钢板传递,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剪力主要由固定部件传递,减少了所需植入固定部件的面积与深度,减轻了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⑵每组L型钢板组合四面围闭,对钢筋混凝土柱产生围束作用,使既有钢筋混凝土柱新增节点处形成三向受压状态,加强节点受力,符合本领域“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要求。⑶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适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短L型钢板与化学螺栓装配结构爆炸图;图3是长L型钢板与化学螺栓装配结构爆炸图;图4是每组L型钢板合围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形成围闭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既有钢筋混凝土柱,2-L型钢板,3-短L型钢板,31-短L型钢板的翼板,32-短L型钢板的腹板,4-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纵筋,5-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6-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部纵筋,7-化学螺栓,8-长L型钢板,81-长L型钢板的翼板,82-长L型钢板的腹板,9-垫片,10-孔洞。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包括既有钢筋混凝土柱1、新增钢筋混凝土梁、L型钢板2和固定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既有钢筋混凝土柱1的横截面为方形,既有钢筋混凝土柱1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是十字形,L型钢板2分为上、下两组,下组L型钢板为正立设置,而上组L型钢板为倒立设置,每组L型钢板2围括住既有钢筋混凝土柱1形成围闭结构,每组L型钢板2的腹板沿着既有钢筋混凝土柱1的柱身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于其上,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内的钢筋主要由顶部纵筋4、底部纵筋6和套箍在纵筋上的箍筋5组成,上、下两组L型钢板2的翼板分别对应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纵筋4和底部纵筋6,且两组L型钢板2的翼板分别与对应的顶部纵筋4和底部纵筋6相连。每组L型钢板主要由厚度相同的一对短L型钢板3和一对长L型钢板8组成,短L型钢板3的翼板31和腹板32的长度均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柱1的柱边长度相同,长L型钢板8的腹板82的长度为既有钢筋混凝土柱1的柱边长度和两倍的L型钢板的厚度之和,而长L型钢板8的翼板81长度为长L型钢板8的腹板82长度和两倍的短L型钢板3的翼板31的宽度之和,两个短L型钢板3相对设置,而两个长L型钢板8相对设置,相邻短L型钢板3的翼板31的端面和长L型钢板8的翼板81的端部侧面采用坡口焊进行焊接,而相邻短L型钢板3的腹板32的端面和长L型钢板8的腹板82的端部板面采用坡口焊进行焊接。两组L型钢板的长L型钢板8位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柱1受力较大的两个侧面,而短L型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包括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和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还包括L型钢板和固定部件,所述L型钢板分为上、下两组,每组L型钢板围括住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形成围闭结构,每组L型钢板的腹板沿着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柱身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于其上,上、下两组L型钢板的翼板分别对应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纵筋和底部纵筋,且两组L型钢板的翼板分别与对应的顶部纵筋和底部纵筋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包括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和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还包括L型钢板和固定部件,所述L型钢板分为上、下两组,每组L型钢板围括住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形成围闭结构,每组L型钢板的腹板沿着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柱身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于其上,上、下两组L型钢板的翼板分别对应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纵筋和底部纵筋,且两组L型钢板的翼板分别与对应的顶部纵筋和底部纵筋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下组L型钢板为正立设置,而上组L型钢板为倒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横截面为方形,每组L型钢板主要由厚度相同的一对短L型钢板和一对长L型钢板组成,所述短L型钢板的翼板和腹板的长度均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柱边长度相同,所述长L型钢板的腹板长度为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柱边长度和两倍的L型钢板的厚度之和,而所述长L型钢板的翼板长度为长L型钢板的腹板长度和两倍的短L型钢板的翼板的宽度之和,两个短L型钢板相对设置,而两个长L型钢板相对设置,相邻短L型钢板的翼板的端面和长L型钢板的翼板的端部侧面焊接,而相邻短L型钢板的腹板的端面和长L型钢板的腹板的端部板面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龙罗志靖马奎郭磊廖华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