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布装置及缝纫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186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稳定地保持将布料的缘部折回了的状态并进行缝制的送布装置及缝纫机。保持体具有压板、送布板和折回机构。折回机构具有固定部、移动部和驱动部。固定部呈台阶状地设于送布板的前端部。移动部形成为在侧视时呈大致字母U形的形状,配置在压板的开口部内。驱动部以能够使移动部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移动部。布料的后侧缘部载置于前端部以及固定部上。在压板下降时,移动部向在固定部下方与固定部重叠的位置移动。移动部的抵接部将布料的上表面压入固定部下方,固定部的抵接部引导布料的下表面,将缘部折回。

Cloth feeding device and sewing machi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loth feeding device and sewing machine which can stably maintai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edge of the cloth is turned back and sew. Keep the body with plate, cloth and send back mechanism. The return mechanism has a fixed part, a moving part and a driving part. The fixed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end of the stepped plate feeding. The moving part forms a roughly letter shaped U shape in the side view and is arranged in the opening part of the press plate. The driving part supports the moving part in the manner that the moving part moves along the front and back directions. The rear edge of the cloth is placed at the front end and the fixed part. When the pressure plate drops, the moving part moves to the position that overlaps with the fixed part below the fixed part. The upper part of the cloth is pressed in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xing part, and the abutting part of the fixing part guides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cloth, and the edge is turned b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布装置及缝纫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保持体保持布料的送布装置及缝纫机。
技术介绍
缝纫机具有压板和送布板,压板和送布板将布料夹在彼此之间地保持该布料。缝纫机一边使压板和送布板沿X方向及Y方向移动,一边使机针上下运动,来对布料进行缝制。有一种能够将布料的缘部折回并进行缝制的缝纫机。日本特许公开1996年第224387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具有卷边器。卷边器是用于将布料的缘部折回的器件,卷边器设于缝纫机机臂并配置在机针附近。缝纫机使夹在压板和送布板之间的布料经由卷边器地移动,利用机针对被卷边器折回了的布料的缘部进行缝制。上述公报的缝纫机的操作者在缝制前进行将夹在压板和送布板之间的布料的缘部插入卷边器之中的操作。压板和送布板使由卷边器将缘部折回了的布料移动。压板和送布板没有夹着布料的缘部。因此,布料的缘部的折回状态不稳定。缝纫机存在在缝制时发生缝偏等缝制品质降低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保持将布料的缘部折回了的状态并进行缝制的送布装置及缝纫机。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的送布装置具有:保持体,其能够保持布料;以及移动体,其支承所述保持体,能够沿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和与所述水平方向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移动体具有:压臂,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该压臂的顶端部位于比基端部靠上侧且是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位置;以及连结构件,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压臂的所述顶端部相连结,所述保持体具有:送布板,其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与所述压臂的所述基端部相连结,能够将所述布料载置于该送布板;以及压板,其支承于所述连结构件且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该压板与所述送布板平行,在所述压板下降后,所述压板能够从上方按压所述布料并保持所述布料,该送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体具有折回机构,在所述压板下降时,该折回机构将所述布料的缘部折回,所述折回机构具有: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保持体,该固定部具有第一抵接部,在将所述布料折回时,该第一抵接部与被所述压板按压的所述布料的一面相抵接;以及工作部,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的方式设置,该工作部具有第二抵接部,在将所述布料折回时,该第二抵接部与被所述压板按压的所述布料的另一面相抵接,所述工作部能够在远离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远离位置为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沿所述水平方向彼此远离时所述工作部所在的位置,所述接近位置为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沿所述水平方向相互接近且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时所述工作部所在的位置。送布装置能够利用保持体保持布料并将布料的缘部折回。缝纫机使保持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对布料进行缝制。因此,在缝制时,送布装置能够稳定地保持将布料的缘部折回了的状态。折回机构是通过工作部与固定部协作来将布料的缘部折回的简易结构。因此,保持体在不会妨碍输送布料的动作的前提下,在已有的压板和送布板上设置工作部和固定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的送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所述送布板的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顶端部在俯视时位于所述压板的所述开口部内,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送布板的所述顶端部的上表面,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比所述送布板的所述顶端部靠上方的位置且突出到比所述送布板的所述顶端部靠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位置,所述工作部设于所述压板,处在所述开口部内,能够相对于所述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在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远离位置且所述压板下降后,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送布板的所述顶端部相面对,并且,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比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靠下方且是靠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位置,在所述工作部从所述远离位置向所述接近位置移动时,在所述布料的所述缘部位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上的状态下,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以下表面抵接于所述布料的状态进入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下方,在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接近位置时,所述布料的所述缘部以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处于所述布料内侧的方式折回,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和所述工作部的上表面之间。布料在压板上升了的状态下以其缘部位于固定部的第一抵接部上的方式放置。送布装置仅通过使压板下降,将工作部移动到接近位置,就能够使工作部的第二抵接部处于布料内侧来将布料的缘部折回。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的送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体具有驱动部,该驱动部以能够使所述工作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工作部,所述工作部具有:返回部,在侧视时该返回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该返回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中的另一侧端部具有所述第二抵接部;支承部,在侧视时该支承部自所述返回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该支承部的上下方向长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上下方向长度;以及连接部,在侧视时该连接部自所述支承部的上端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另一侧延伸,该连接部与所述驱动部相连接,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压板的比所述开口部靠所述第一方向中的另一侧的上表面,与所述工作部的所述连接部相连接。驱动部在压板的上表面设于比开口部靠压臂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送布装置在经由压臂的路径中设置用于从驱动源向驱动部传递动力的结构。因此,送布装置能够将传递动力的结构控制在保持体的移动范围内,能够抑制装置结构的大型化。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的送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下表面具有向下方呈台状突出的基台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基台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抵接部突出到比所述基台部靠所述第一方向中的另一侧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压板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工作部以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送布板的上表面,在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远离位置且所述压板下降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送布板的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端部相面对,且将位于所述送布板的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端部上的所述布料夹在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与所述送布板之间,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比所述送布板的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端部靠所述第一方向中的另一侧的位置,且位于所述布料的所述缘部的下方,在所述工作部从所述远离位置向所述接近位置移动时,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进入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上方,在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接近位置时,所述布料的所述缘部以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处于所述布料内侧的方式折回,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工作部的下表面之间。在压板上升了状态下,布料的缘部位于送布板的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端部上。送布装置仅通过使压板下降,将工作部移动到接近位置,就能够使固定部的第一抵接部处于布料内侧来将布料的缘部折回。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的送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送布板具有驱动部,该驱动部以能够使所述工作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工作部,所述工作部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自所述第二抵接部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另一侧延伸,与所述驱动部相连接,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送布板的所述第一方向中的另一侧的端部上表面,与所述工作部的所述连接部相连接。驱动部在送布板的上表面设于压臂侧的端部。在该情况下,送布装置在经由压臂的路径中设置用于从驱动源向驱动部传递动力的结构。因此,送布装置能够将传递动力的结构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送布装置及缝纫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布装置,该送布装置(6)具有:保持体(70),其能够保持布料;以及移动体(60),其支承所述保持体,能够沿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和与所述水平方向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移动体具有:压臂(65),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该压臂的顶端部位于比基端部靠上侧且是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位置;以及连结构件(71),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压臂的所述顶端部相连结,所述保持体具有:送布板(77A、77B),其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与所述压臂的所述基端部相连结,能够将所述布料载置于该送布板;以及压板(74),其支承于所述连结构件且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该压板与所述送布板平行,在所述压板下降时,所述压板能够从上方按压所述布料并保持所述布料,该送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体具有折回机构(80A、80B),在所述压板下降后,该折回机构将所述布料的缘部折回,所述折回机构具有:固定部(81A、81B),其固定于所述保持体,该固定部具有第一抵接部(82A、82B),在将所述布料折回时,该第一抵接部与被所述压板按压的所述布料的一面相抵接;以及工作部(85A、85B),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的方式设置,该工作部具有第二抵接部(86A、86B),在将所述布料折回时,该第二抵接部与被所述压板按压的所述布料的另一面相抵接,所述工作部能够在远离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远离位置为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沿所述水平方向彼此远离时所述工作部所在的位置,所述接近位置为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沿所述水平方向相互接近且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时所述工作部所在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0 JP 2016-0669971.一种送布装置,该送布装置(6)具有:保持体(70),其能够保持布料;以及移动体(60),其支承所述保持体,能够沿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和与所述水平方向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移动体具有:压臂(65),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该压臂的顶端部位于比基端部靠上侧且是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位置;以及连结构件(71),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压臂的所述顶端部相连结,所述保持体具有:送布板(77A、77B),其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与所述压臂的所述基端部相连结,能够将所述布料载置于该送布板;以及压板(74),其支承于所述连结构件且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该压板与所述送布板平行,在所述压板下降时,所述压板能够从上方按压所述布料并保持所述布料,该送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体具有折回机构(80A、80B),在所述压板下降后,该折回机构将所述布料的缘部折回,所述折回机构具有:固定部(81A、81B),其固定于所述保持体,该固定部具有第一抵接部(82A、82B),在将所述布料折回时,该第一抵接部与被所述压板按压的所述布料的一面相抵接;以及工作部(85A、85B),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的方式设置,该工作部具有第二抵接部(86A、86B),在将所述布料折回时,该第二抵接部与被所述压板按压的所述布料的另一面相抵接,所述工作部能够在远离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远离位置为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沿所述水平方向彼此远离时所述工作部所在的位置,所述接近位置为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沿所述水平方向相互接近且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时所述工作部所在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91A),所述送布板的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顶端部在俯视时位于所述压板的所述开口部内,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送布板的所述顶端部的上表面,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比所述送布板的所述顶端部靠上方的位置且突出到比所述送布板的所述顶端部靠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位置,所述工作部设于所述压板,处在所述开口部内,能够相对于所述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在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远离位置且所述压板下降后,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送布板的所述顶端部相面对,并且,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比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靠下方且是靠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侧的位置,在所述工作部从所述远离位置向所述接近位置移动时,在所述布料的所述缘部位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上的状态下,所述工作部的所述第二抵接部以下表面抵接于所述布料的状态进入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下方,在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接近位置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幸一田川祐二山浦宏贵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