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85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包括中叶片、附加叶片、铆接凸块、内风道、内导板;所述中叶片设有中叶头、中叶尾、上叶轮边和下叶轮边,所述上、下叶轮边与动叶轮的上、下叶轮片之间通过铆接凸块铆接;所述中叶片的中叶尾一侧圆弧面外侧弧形设置有附加叶片,所述附加叶片内部通过倾斜配置的内导板设置有内风道,所述内风道在中叶片的中部开设有弧形进风口、在中叶尾端开设有出风口;本新型带我附加叶片的中叶片,与上下叶轮片铆接固定,附加叶片与中叶片一体式制造装配,附加叶片与中叶片之间的内风道和倾斜式的内导板,提升了电机动叶轮的空气流量,提高了输出风效。

A motor impeller blad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 impeller blade, blade, blade, including additional riveting convex block, wherein, the inner guide plate; the blade is arranged in the leaf head, Naka Hao, on the edge and the lower edge of the impeller impeller, impeller and impeller under the edge, the upper and lower blade the riveting convex block riveting; the vanes in the middle of the tail side of the circular arc surface provided with additional lateral curved blade, the inside of the blade through the inclined guide additional configuration settings are in the middle of the air duct, wherein the blad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arc inlet and outlet end is provided with the middle; this model took me additional blades, riveted with upper and lower blade, blade and blade in additional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assembly, additional blades and vanes in the wind and the inclined inner guide, to enhance the power The air flow of the motor impeller increases the output wind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机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
技术介绍
电机动叶轮通过上叶轮片、下叶轮片与中叶片相互铆接工艺联接,上叶轮片与中叶片之间采用弧形连接,下叶轮片与中叶片采用直线连接;当动叶轮高速旋转时,气流通过多个中叶片之间,通过中叶片的中叶头被吸进入动叶轮内部,并经由中叶片的中叶尾部排出。现有技术中,单纯的中叶片的切风结构,限制了电机的真空度和空气流量,从而降低输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在中叶片上设置附加叶片,为了保持动平衡稳定,将附加叶片与中叶片一体式设计,并在附加叶片与中叶片之间设置内风道和倾斜式的内导板,提升了电机动叶轮的空气流量,提高了输出风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包括中叶片、附加叶片、铆接凸块、上叶轮边、下叶轮边、进风口、内风道、出风口、内导板、中叶头、中叶尾,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叶片为圆弧形片状体,所述中叶片一侧设置有中叶头、另一侧设置有中叶尾,所述中叶头宽度大于中叶尾宽度;所述中叶片上边为上叶轮边,所述上叶轮边与动叶轮的上叶轮片之间通过铆接凸块铆接;所述中叶片下边为下叶轮边,所述下叶轮边与动叶轮的下叶轮片之间通过铆接凸块铆接;所述中叶片的中叶尾一侧圆弧面外侧弧形设置有附加叶片,所述附加叶片内部通过倾斜配置的内导板设置有内风道,所述内风道在中叶片的中部开设有弧形进风口、在中叶尾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内风道至少设置有一条,所述内风道的方向与上叶轮边平行设置。所述内导板为倾斜配置,所述内导板的倾斜方向为附加叶片一侧高于中叶片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带我附加叶片的中叶片,与上下叶轮片铆接固定,附加叶片与中叶片一体式制造装配,附加叶片与中叶片之间的内风道和倾斜式的内导板,提升了电机动叶轮的空气流量,提高了输出风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主视图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俯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A-A向剖面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中叶片2.附加叶片3.铆接凸块4.上叶轮边5.下叶轮边6.进风口7.内风道8.出风口9.内导板10.中叶头11.中叶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包括中叶片1、附加叶片2、铆接凸块3、上叶轮边4、下叶轮边5、进风口6、内风道7、出风口8、内导板9、中叶头10、中叶尾11。所述中叶片1为圆弧形片状体,所述中叶片1一侧设置有中叶头10、另一侧设置有中叶尾11,所述中叶头10宽度大于中叶尾11宽度;所述中叶片1上边为上叶轮边4,所述上叶轮边4与动叶轮的上叶轮片之间通过铆接凸块3铆接;所述中叶片1下边为下叶轮边5,所述下叶轮边5与动叶轮的下叶轮片之间通过铆接凸块3铆接;所述中叶片1的中叶尾11一侧圆弧面外侧弧形设置有附加叶片2,所述附加叶片2内部通过倾斜配置的内导板9设置有内风道7,所述内风道7在中叶片1的中部开设有弧形进风口6、在中叶尾11端开设有出风口8。所述内风道7至少设置有一条,所述内风道7的方向与上叶轮边4平行设置。所述内导板9为倾斜配置,所述内导板9的倾斜方向为附加叶片2一侧高于中叶片1一侧。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带我附加叶片的中叶片,与上下叶轮片铆接固定,附加叶片与中叶片一体式制造装配,附加叶片与中叶片之间的内风道和倾斜式的内导板,提升了电机动叶轮的空气流量,提高了输出风效。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叶片、附加叶片、铆接凸块、上叶轮边、下叶轮边、进风口、内风道、出风口、内导板、中叶头、中叶尾;所述中叶片为圆弧形片状体,所述中叶片一侧设置有中叶头、另一侧设置有中叶尾,所述中叶头宽度大于中叶尾宽度;所述中叶片上边为上叶轮边,所述上叶轮边与动叶轮的上叶轮片之间通过铆接凸块铆接;所述中叶片下边为下叶轮边,所述下叶轮边与动叶轮的下叶轮片之间通过铆接凸块铆接;所述中叶片的中叶尾一侧圆弧面外侧弧形设置有附加叶片,所述附加叶片内部通过倾斜配置的内导板设置有内风道,所述内风道在中叶片的中部开设有弧形进风口、在中叶尾端开设有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动叶轮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叶片、附加叶片、铆接凸块、上叶轮边、下叶轮边、进风口、内风道、出风口、内导板、中叶头、中叶尾;所述中叶片为圆弧形片状体,所述中叶片一侧设置有中叶头、另一侧设置有中叶尾,所述中叶头宽度大于中叶尾宽度;所述中叶片上边为上叶轮边,所述上叶轮边与动叶轮的上叶轮片之间通过铆接凸块铆接;所述中叶片下边为下叶轮边,所述下叶轮边与动叶轮的下叶轮片之间通过铆接凸块铆接;所述中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擎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