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尘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816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0:49
捕尘帘,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上的不锈钢网,所述的框架包括设置在下端的左侧固定框架、中间固定框架和右侧固定框架,还包括左侧上层框架和右侧上层框架,所述的左侧上层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板固定在左侧固定框架和中间固定框架的上端,所述的右侧上层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板固定在中间固定框架和右侧固定框架的上端,所述的左侧上层框架和右侧上层框架之间通过插接连接板连接,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和中间固定框架通过插接连接板连接,所述的中间固定框架和右侧固定框架之间设置有左侧门和右侧门,所述的左侧门通过门轴与中间固定框连接,与旋转喷雾或净化水幕配合使用,能够有效捕捉空气中的粉尘,整体采用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

Dust catcher curtain

Dust curtain,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nd is installed on the frame of the stainless steel net, wherein the frame comprises a set in the lower end of the left fixing frame, the fixing frame and the fixed fram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middle, left and right side of the upper frame also includes upper frame, the left upper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is fixed on the left side retaining frame and a middle fixed fram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upper frame plate through a bolt, the connecting is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ixed frame and fix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rame plate through bolts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upper frame upper frame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ed by inserting the left fixed frame and the intermediate fixed frame through the plug connection board, a left door an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doo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iddle fixing frame and fix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door frame, and connected by a middle shaft fixing frame, and rotation Spraying or cleaning water curtain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capture dust in the air, the overall use of stainless steel materials,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str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捕尘帘
本技术涉及一种捕尘帘,主要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巷道内,与旋转喷雾或净化水幕配合使用,能够有效捕捉空气中的粉尘。
技术介绍
在煤矿井下作业时,采掘巷道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一是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呼吸,导致吸入大量的灰尘,严重影响呼吸道和支气管的健康,二是大量的灰尘影响视线,由于井下全部是探照灯下作业,灰尘达到一定量后会严重影响视线,三是在矿井下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灰尘带有电荷,会发生静电现象,形成放电,加大了瓦斯爆炸的发生几率,因此需要通过补尘帘进行粉尘处理,但是现有的捕尘帘采用普通方管焊接,不易拆卸,钢丝网孔径大,捕尘效果差,耐腐蚀性差,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尘帘,与旋转喷雾或净化水幕配合使用,能够有效捕捉空气中的粉尘,整体采用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捕尘帘,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上的不锈钢网,所述的框架包括设置在下端的左侧固定框架、中间固定框架和右侧固定框架,还包括左侧上层框架和右侧上层框架,所述的左侧上层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板固定在左侧固定框架和中间固定框架的上端,所述的右侧上层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板固定在中间固定框架和右侧固定框架的上端,所述的左侧上层框架和右侧上层框架之间通过插接连接板连接,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和中间固定框架通过插接连接板连接,所述的中间固定框架和右侧固定框架之间设置有左侧门和右侧门,所述的左侧门通过门轴与中间固定框连接,所述的右侧门通过门轴与右侧固定框架连接。作为优化,所述的不锈钢网设置在框架的整个内部且部分超出框架体。作为优化,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与左侧上层框架之间留有圆形孔,用于设置风筒。作为优化,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与中间固定框架之间留有方形空间,用于设置皮带机。作为优化,所述的右侧固定框架与右侧上层框架的外侧留有方形空间,用于设置电缆。作为优化,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中间固定框架和右侧固定框架的底端均设置有可以调节高度的支撑底板。作为优化,所述的框架均为方管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捕尘帘,整个补尘帘通过多个框架拼接组成,实现了框架的拼装,便于运输和组装,与旋转喷雾或净化水幕配合使用,能够有效捕捉空气中的粉尘,整体采用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爆炸图;其中,1左侧固定框架、2中间固定框架、3右侧固定框架、4左侧上层框架、5右侧上层框架、6插接连接板、7螺栓连接板、8门轴、9支撑底板、10左侧门、11右侧门、12不锈钢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捕尘帘,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上的不锈钢网12,所述的框架包括设置在下端的左侧固定框架1、中间固定框架2和右侧固定框架3,还包括左侧上层框架4和右侧上层框架5,所述的左侧上层框架4通过螺栓连接板7固定在左侧固定框架1和中间固定框架2的上端,所述的右侧上层框架5通过螺栓连接板7固定在中间固定框架2和右侧固定框架3的上端,所述的左侧上层框架4和右侧上层框架5之间通过插接连接板6连接,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1和中间固定框架2通过插接连接板6连接,所述的中间固定框架2和右侧固定框架3之间设置有左侧门10和右侧门11,所述的左侧门10通过门轴8与中间固定框2连接,所述的右侧门11通过门轴8与右侧固定框架3连接。作为优化,所述的不锈钢网12设置在框架的整个内部且部分超出框架体。作为优化,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1与左侧上层框架4之间留有圆形孔,用于设置风筒。作为优化,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1与中间固定框架2之间留有方形空间,用于设置皮带机。作为优化,所述的右侧固定框架3与右侧上层框架5的外侧留有方形空间,用于设置电缆。作为优化,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1、中间固定框架2和右侧固定框架3的底端均设置有可以调节高度的支撑底板9。作为优化,所述的框架均为方管组成。框架用螺栓连接,框架上安装了对开的门,门也是用方管制作的框架,门与框架连接用门轴连接,门与框架上安装了对应的不锈钢丝网,门与框架之间采用门轴配合,拆卸方便。通过雾化水喷洒到捕尘帘上,形成一层水膜,不断破裂,又不断形成水膜,能高效的捕获气体中的粉尘,整体采用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不锈钢丝网孔径为12目,外形尺寸3.5m*5m,降尘效率大于80%。在煤矿井下采掘巷道内,安装捕尘帘,通过多个框架的组装而成,在每个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板实现连接,并且相互之间的框架体上的不锈钢网互相连接,保证多个框架边界处不锈钢网的连接,在底部的左侧固定框架、中间固定框架和右侧固定框架上均设置有可以调节高低的支撑底板,在支撑底板上设置有调节螺母通过旋转调节螺母即可实现高度的微调,保证安装时整个捕尘网的稳定性,并且支撑底板与地层之间通过深钉固定,确保整个捕尘帘的安装稳定性。在整个捕尘帘的下端位置设置有对开式的两扇门,保证人员和物料的运输。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中间固定框架和右侧固定框架之间安装有可旋转的门,门上安装有多个框架,框架上设置不锈钢网,在通过人员时,旋转门在打开时,保证了灰尘不能通过,实现了灰尘的彻底捕捉。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捕尘帘

【技术保护点】
捕尘帘,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上的不锈钢网(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包括设置在下端的左侧固定框架(1)、中间固定框架(2)和右侧固定框架(3),还包括左侧上层框架(4)和右侧上层框架(5),所述的左侧上层框架(4)通过螺栓连接板(7)固定在左侧固定框架(1)和中间固定框架(2)的上端,所述的右侧上层框架(5)通过螺栓连接板(7)固定在中间固定框架(2)和右侧固定框架(3)的上端,所述的左侧上层框架(4)和右侧上层框架(5)之间通过插接连接板(6)连接,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1)和中间固定框架(2)通过插接连接板(6)连接,所述的中间固定框架(2)和右侧固定框架(3)之间设置有左侧门(10)和右侧门(11),所述的左侧门(10)通过门轴(8)与中间固定框(2)连接,所述的右侧门(11)通过门轴(8)与右侧固定框架(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捕尘帘,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上的不锈钢网(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包括设置在下端的左侧固定框架(1)、中间固定框架(2)和右侧固定框架(3),还包括左侧上层框架(4)和右侧上层框架(5),所述的左侧上层框架(4)通过螺栓连接板(7)固定在左侧固定框架(1)和中间固定框架(2)的上端,所述的右侧上层框架(5)通过螺栓连接板(7)固定在中间固定框架(2)和右侧固定框架(3)的上端,所述的左侧上层框架(4)和右侧上层框架(5)之间通过插接连接板(6)连接,所述的左侧固定框架(1)和中间固定框架(2)通过插接连接板(6)连接,所述的中间固定框架(2)和右侧固定框架(3)之间设置有左侧门(10)和右侧门(11),所述的左侧门(10)通过门轴(8)与中间固定框(2)连接,所述的右侧门(11)通过门轴(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运张松林曹振坦朱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邹城兖矿泰德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