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348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属于环境技术领域。一种总氮去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污水进入生化前,污水进水水质控制;S2、污水进入厌氧区,进行前置反硝化脱氮;S3、污水从厌氧区进入好氧区Ⅰ,进行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反应;S4、通过回流泵使好氧区Ⅰ内的污水回流到厌氧区;S5、污水从厌氧区进入好氧区Ⅰ,并向好氧区Ⅰ添加碳源;S6、污水从好氧区Ⅰ进入沉淀区Ⅰ,沉淀表面负荷为1.0;S7、污水从沉淀区Ⅰ进入好氧区Ⅱ,补充碱度,深度硝化反应,充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S8、污水从好氧区Ⅱ进入沉淀区Ⅱ,沉淀表面负荷0.8。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较低的成本,高效的实现对制革废水总氮进行深度处理的优点。

Removal process of total nitrogen from Tannery Wastewat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cess for removing total nitrogen from tannery wastewate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 tot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biochemical sewage into the sewage inlet, water quality control; S2, sewage into the anaerobic zone of pre denitrification; S3, wastewater from anaerobic zone into the aerobic zone I, for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reaction; S4, through the reflux pump I in the aerobic zone sewage backflow to the anaerobic zone; S5, sewage from anaerobic zone into the aerobic zone I and inaerobic zone I added carbon source; S6, sewage from the aerobic zone 1 into the sedimentation zone of precipitation surface load is 1; S7, the sewage from the settling zone into the aerobic zone II 1 alkalinity, depth, nitration, sufficient ammonia is converted to nitrate nitrogen; S8, sewage from the aerobic zone II into the sedimentation zone II, precipitation surface load of 0.8.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er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for advanced treatment of total nitrogen in tannery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
技术介绍
皮革行业是我国轻工行业的支柱产业,现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革工业的中心,在世界上享有三大美誉:一是资源量大;二是产量大;三是进出口贸易量大。皮革行业是浙江省的优势特色产业,更是海宁市的支柱产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皮革已被形象地誉为海宁的“金名片”。但也应该看到,制革行业属于传统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其中,制革生产中产生的总氮污染物是皮革工业中很大的污染,也是困扰皮革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迄今为止,已有制革废水总氮去除技术主要有如下三大类:化学脱氮处理技术:化学法通常是在适宜的pH范围内,将总氮氧化成氮气或氮的氧化物,从而达到去除效果,但这种方法的去除费用过高,作为常规处理不经济;物理化学脱氮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总氮从废水中分离或分解的过程,但其建设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总氮未真正去除,而是转移至固废污泥中,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脱氮技术:生物法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通过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将水中的氮素转化为氮气,从而溢出水体排放到大气的过程。相对于其他两种技术,从经济和技术等综合因素考虑,对于水量较大、总氮浓度较高的制革废水,生物法脱氮处理技术是首要的选择,是最经济有效的处理技术,工艺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处理费用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本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具有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高效的实现对总氮进行深度处理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污水进入生化前,污水进水水质控制范围COD1500-2500mg/L,总氮150-300mg/L;S2、污水进入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1天,进行前置反硝化脱氮,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皮革废水中的可降解COD进行反硝化反应,达到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的目的;S3、污水从厌氧区进入好氧区Ⅰ,水力停留时间2天,进行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且厌氧区产生的碱度能够补充好氧区Ⅰ内的碱度;S4、通过回流泵使好氧区Ⅰ内的污水以回流比100%回流到厌氧区,且好氧区Ⅰ内的硝态氮随污水回流到厌氧区进行脱氮;S5、污水从厌氧区进入好氧区Ⅰ,并向好氧区Ⅰ添加碳源;S6、污水从好氧区Ⅰ进入沉淀区Ⅰ,沉淀表面负荷为1.0,沉淀区Ⅰ内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厌氧区,部分剩余活性污泥外排;S7、污水从沉淀区Ⅰ进入好氧区Ⅱ,水力停留时间1天,在低浓度COD环境下,补充一定碱度,碱度维持在200-300mg/L,深度硝化反应,充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S8、污水从好氧区Ⅱ进入沉淀区Ⅱ,沉淀表面负荷0.8,沉淀区Ⅱ内的污泥回流到好氧区Ⅱ,剩余活性污泥排放到好氧区Ⅰ,沉淀区Ⅱ的废水一部分排放,一部分以回流比100%回流至厌氧区。厌氧区的前置反硝化,以有机物为底物,利用的是废水中的碳源,则无需外加碳源,以较低的基建和运行费用,高效脱氮降低COD,控制污泥膨胀,脱氮效率高;前置反硝化反应后的污水进入好氧区Ⅰ进行同步硝化和反硝化,厌氧区产生的碱度能够向好氧区Ⅰ提供,降低成本,且好氧区Ⅰ的硝化液能够回流到厌氧区进行脱氮。由于好氧区Ⅰ内的有机物被异养菌消耗,则需要外加碳源,能够对总氮含量高的污水实现去除;好氧区Ⅱ的设置能够保障氨氮和COD的进一步去除,同时,为厌氧区提供硝化液。在上述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中,所述的碳源为甲醇。在上述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中,所述的厌氧区内的溶解氧小于0.1mg/L。在上述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中,所述的好氧区Ⅰ内的溶解氧为1-2mg/L。在上述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中,所述的厌氧区内的MLSS浓度为8-10g/L。在上述总氮去除工艺中,所述的好氧区Ⅰ的MLSS浓度为8-10g/L。在上述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中,所述的好氧区Ⅱ的溶解氧为2-4mg/L。在上述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中,所述的好氧区Ⅱ的MLSS浓度为3-5g/L。在上述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中,所述的厌氧区、好氧区Ⅰ和好氧区Ⅱ的容积比为1: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厌氧区的前置反硝化,在好氧区Ⅰ进行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和在好氧区Ⅱ的深度硝化能够更有效的达到排水总氮≤40mg/L,已低于《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6-2013)表二制革企业的直排标准。2、本专利技术中厌氧区以有机物为底物,利用制革废水高浓度且生化性强的碳源,则无需外加碳源,以较低的基建和运行费用实现脱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生化反应的水利停留时间4天,较一般工艺快,减少了土建的投入。3、本专利技术中的好氧区Ⅱ能够保障氨氮和COD的进一步去除。4、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减少填料的应用,避免填料的结垢塌陷,以及减少定期跟换的费用,较经济适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污水进入生化前,污水进水水质控制范围COD2000mg/L,总氮180mg/L;S2、污水进入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1天,进行前置反硝化脱氮,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皮革废水中的可降解COD进行反硝化反应,达到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的目的;S3、污水从厌氧区进入好氧区Ⅰ,水力停留时间2天,进行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且厌氧区产生的碱度能够补充好氧区Ⅰ内的碱度,大约补充50%;S4、通过回流泵使好氧区Ⅰ内的污水以回流比100%回流到厌氧区,且好氧区Ⅰ内的硝态氮随污水回流到厌氧区进行脱氮;S5、污水从厌氧区进入好氧区Ⅰ,并向好氧区Ⅰ添加碳源;S6、污水从好氧区Ⅰ进入沉淀区Ⅰ,沉淀表面负荷为1.0,沉淀区Ⅰ内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厌氧区,部分剩余活性污泥外排;S7、污水从沉淀区Ⅰ进入好氧区Ⅱ,水力停留时间1天,在低浓度COD环境下,补充一定碱度,碱度维持在200mg/L,深度硝化反应,充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S8、污水从好氧区Ⅱ进入沉淀区Ⅱ,沉淀表面负荷0.8,沉淀区Ⅱ内的污泥回流到好氧区Ⅱ,剩余活性污泥排放到好氧区Ⅰ,沉淀区Ⅱ的沉淀区Ⅱ的废水一部分排放,一部分以回流比100%回流至厌氧区。厌氧区的前置反硝化,以有机物为底物,利用的是废水中的碳源,则无需外加碳源,以较低的基建和运行费用,高效脱氮降低COD,控制污泥膨胀,脱氮效率高;前置反硝化反应后的污水进入好氧区Ⅰ进行同步硝化和反硝化,厌氧区产生的碱度能够向好氧区Ⅰ提供,降低成本,且好氧区Ⅰ的硝化液能够回流到厌氧区进行脱氮。由于好氧区Ⅰ内的有机物被异养菌消耗,则需要外加碳源,能够对总氮含量高的污水实现去除;好氧区Ⅱ的设置能够保障氨氮和COD的进一步去除,同时,为厌氧区提供硝化液。厌氧区内的溶解氧小于0.1mg/L,厌氧区内的MLSS浓度为9g/L;好氧区Ⅰ内的溶解氧为1.5mg/L,好氧区Ⅰ的MLSS浓度为8.5g/L;好氧区Ⅱ的溶解氧为2mg/L,好氧区Ⅱ的MLSS浓度为3g/L。其中,厌氧区、好氧区Ⅰ和好氧区Ⅱ的容积比为1:2:1。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污水进入生化前,污水进水水质控制范围COD1500‑2500mg/L,总氮150‑300mg/L;S2、污水进入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1天,进行前置反硝化脱氮,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皮革废水中的可降解COD进行反硝化反应,达到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的目的;S3、污水从厌氧区进入好氧区Ⅰ,水力停留时间2天,进行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且厌氧区产生的碱度能够补充好氧区Ⅰ内的碱度;S4、通过回流泵使好氧区Ⅰ的污水以回流比100%回流到厌氧区,且好氧区Ⅰ内的硝态氮随污水回流到厌氧区进行脱氮;S5、污水从厌氧区进入好氧区Ⅰ,并向好氧区Ⅰ添加碳源;S6、污水从好氧区Ⅰ进入沉淀区Ⅰ,沉淀表面负荷为1.0,沉淀区Ⅰ内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厌氧区,部分剩余活性污泥外排;S7、污水从沉淀区Ⅰ进入好氧区Ⅱ,水力停留时间1天,在低浓度COD环境下,补充一定碱度,碱度维持在200‑300mg/L,深度硝化反应,充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S8、污水从好氧区Ⅱ进入沉淀区Ⅱ,沉淀表面负荷0.8,沉淀区Ⅱ内的污泥回流到好氧区Ⅱ,剩余活性污泥排放到好氧区Ⅰ,沉淀区Ⅱ的废水一部分排放,一部分以回流比100%回流至厌氧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革废水总氮去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污水进入生化前,污水进水水质控制范围COD1500-2500mg/L,总氮150-300mg/L;S2、污水进入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1天,进行前置反硝化脱氮,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皮革废水中的可降解COD进行反硝化反应,达到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的目的;S3、污水从厌氧区进入好氧区Ⅰ,水力停留时间2天,进行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且厌氧区产生的碱度能够补充好氧区Ⅰ内的碱度;S4、通过回流泵使好氧区Ⅰ的污水以回流比100%回流到厌氧区,且好氧区Ⅰ内的硝态氮随污水回流到厌氧区进行脱氮;S5、污水从厌氧区进入好氧区Ⅰ,并向好氧区Ⅰ添加碳源;S6、污水从好氧区Ⅰ进入沉淀区Ⅰ,沉淀表面负荷为1.0,沉淀区Ⅰ内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厌氧区,部分剩余活性污泥外排;S7、污水从沉淀区Ⅰ进入好氧区Ⅱ,水力停留时间1天,在低浓度COD环境下,补充一定碱度,碱度维持在200-300mg/L,深度硝化反应,充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S8、污水从好氧区Ⅱ进入沉淀区Ⅱ,沉淀表面负荷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剑周骅张华刘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瑞星皮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