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槛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211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门槛模具,属于汽车零部件模具领域。所述汽车门槛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的第一主型腔在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压边条和第二压边条,所述下模具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注入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主型腔在靠近排气口的一端设有连接筋,用于增强第一压边条和第二压边条的连接,所述模具还包括多个用于增强门槛结构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第一压边条和第二压边条上,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向第一主型腔的腔室探出,第一压边条和第二压边条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一压边条或第二压边条上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之间的间隙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门槛模具满足侧碰过程中车身侧围的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需求。

Automobile doorsill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doorsill mould,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and moulds. The threshold mold car include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the two sides of the first main cavity under the mold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ressing strip and second pressing strip, on both sides of the wall of the mould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first main cavity near the one end of the exhaust port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rib, for enhancing the connection of the first pressing strip and second pressing strip, the mold also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reinforcing ribs for enhancing the threshold structure, the reinforcing rib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pressing strip and second pressing strip on the rib end to the first main cavity chamber out first, the pressure between second pressure strake and strake distance is less than two in the gap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rib reinforcing pressing strip or second adjacent edge pressure. The automobile doorsill moul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anti impact and anti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ide of car body in side impact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门槛模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门槛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汽车的人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行人及驾乘人员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侧碰方面的性能要求,除了满足法规外,各国的碰撞评价标准也在逐步提高,为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行人和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汽车侧围结构设计需要有很好的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汽车侧围门槛在侧碰过程中起到主要的抗冲击和抗变形作用,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在侧碰过程中有效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目前对汽车侧围门槛加强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在门槛内部设计坑冲击和抗变形能力很强的内部加强板,这种加强板多数都是整体式的,必然造成模具尺寸和零件尺寸都很大,也就给生产成本和整车重量带来不必要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门槛模具,用于制造加强型汽车门槛,提高门槛质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门槛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的第一主型腔在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压边条和第二压边条,所述下模具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注入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主型腔在靠近排气口的一端设有连接筋,用于增强第一压边条和第二压边条的连接,所述模具还包括多个用于增强门槛结构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第一压边条和第二压边条上,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向第一主型腔的腔室探出,第一压边条和第二压边条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一压边条或第二压边条上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之间的间隙距离。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上设有与下模具的第一主型腔对应的第二主型腔。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与上模具配合的表面一周设有多个合模固定孔。具体地,所述第一压边条和第二压边条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边条和第二压边条的外侧上设有多个安装通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满足侧碰过程中车身侧围的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需求,使得模具的尺寸也大规模减小,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整车的重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门槛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下模具,11-注入口,12-排气口,2-第一主型腔,3-第一压边条,4-第二压边条,5-连接筋,6-加强筋,7-合模固定孔,8-安装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门槛模具,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1,所述下模具1内的第一主型腔2在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所述下模具1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注入口11和排气口12,所述第一主型腔2在靠近排气口12的一端设有连接筋5,用于增强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的连接,所述模具还包括多个用于增强门槛结构的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设置在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上,所述加强筋6的一端向第一主型腔2的腔室探出,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一压边条3或第二压边条4上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之间的间隙距离。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上设有与下模具1的第一主型腔2对应的第二主型腔。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1与上模具配合的表面一周设有多个合模固定孔7。具体地,所述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的外侧上设有多个安装通孔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门槛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门槛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内的第一主型腔(2)在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所述下模具(1)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注入口(11)和排气口(12),所述第一主型腔(2)在靠近排气口(12)的一端设有连接筋(5),用于增强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的连接,所述模具还包括多个用于增强门槛结构的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设置在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上,所述加强筋(6)的一端向第一主型腔(2)的腔室探出,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一压边条(3)或第二压边条(4)上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之间的间隙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槛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内的第一主型腔(2)在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所述下模具(1)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注入口(11)和排气口(12),所述第一主型腔(2)在靠近排气口(12)的一端设有连接筋(5),用于增强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的连接,所述模具还包括多个用于增强门槛结构的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设置在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4)上,所述加强筋(6)的一端向第一主型腔(2)的腔室探出,第一压边条(3)和第二压边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精力模具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