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0724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拉深方法中,工件在冲头的作用下向下压入凹模并拉深成型后,工件从凹模下方移出。此拉深方法取消向上顶出工件的操作,通过在凹模下方移出工件,避免了对工件的二次反向拉深,从而保证工件的底面以及侧面的平面度,保证了工件的加工质量。

A deep drawing method and a draw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ep drawing method and a deep drawing device. In the drawing method, the workpiece is pressed downward into the di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punch, and then the workpiece is removed from the concave die after drawing. This drawing method to cancel a workpiece operation on the top, through the die moving out of the bottom of the workpiece, to avoid the two reverse drawing of the workpiece, thus ensuring the flatness of the workpiece bottom surface and sid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拉深
,尤其涉及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技术介绍
拉深,也称拉延、拉伸、压延等,是指利用模具,将冲裁后得到的毛坯冲压成各种开口空心零件或减小开口空心毛坯的直径、增大高度的一种机械加工工艺。用拉深工艺可以制造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盒型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零件,拉深工艺与翻边、胀形、扩口、缩口等其他冲压成形工艺配合,还能制造形状极为复杂的零件。因此在汽车、飞机、电器、仪表、电子等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拉深工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图1-图3所示,目前的拉深工艺中,工件5'在进行最后的成型拉深时,会在模具内进行两次拉深,即冲头1'将工件5'压入凹模2'的一次拉深以及冲头1'和顶出气缸3'同时上行,顶出汽缸3'将工件5'顶出凹模2'的二次反向拉深,工件5'被顶出后从凹模2'的上方移出。二次反向拉深容易导致工件5'的底部反拉,从而造成工件5'的侧面和底面不平整,导致工件5'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拉深方法,可以避免对工件的二次反向拉深,从而提高工件的质量。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拉深方法,冲头将工件向下压入凹模并拉深成型后,工件从凹模下方被移出。其中,工件拉深成型后位于所述凹模下方,位于所述凹模下方的卸料装置与所述冲头配合,使所述冲头向上移动脱离所述工件;所述卸料装置带动所述工件从所述凹模下方移出。其中,所述冲头和所述工件脱离时,所述卸料装置阻挡所述工件跟随所述冲头向上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拉深装置,可以避免对工件的二次反向拉深,从而提高工件的质量。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拉深装置,包括:冲头和凹模,所述冲头和所述凹模配合实现工件的拉深成型;下托料机构,用于支撑所述工件,所述下托料机构位于所述凹模下方并能够沿所述工件的拉深方向移动;卸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位于所述凹模下方;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冲头和所述卸料装置动作,当所述工件拉深成型后,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卸料装置将所述工件由所述凹模的下方移出。其中,当所述工件拉深成型后,所述工件完全穿过所述凹模且所述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模的下表面具有第一间隙。其中,所述卸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模下表面的卸料叉,所述卸料叉能够沿所述凹模的表面滑动以实现所述卸料叉的向内收缩或向外打开,所述卸料叉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当所述工件拉深成型后,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卸料叉向内收缩伸入所述第一间隙内,且所述卸料叉与所述冲头沿所述卸料叉的伸缩方向具有第二间隙,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冲头向上移动,使所述工件与所述冲头脱离。其中,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位于所述下托料机构和所述凹模之间的区域的外侧,且所述机械手能水平移动和向内收缩,所述机械手和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工件拉深成型后位于所述机械手的内侧,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机械手向内收缩夹持所述工件并由所述凹模的下方移出。其中,所述工件与所述冲头完全脱离前,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机械手夹持所述工件,所述工件与所述冲头完全脱离后,所述卸料叉张开,所述机械手夹持所述工件从所述凹模的下方移出。其中,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下托料机构的一侧,所述机械手夹持所述工件并将所述工件放置于所述传送带。其中,所述下托料机构包括气缸以及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托板,所述托板用于支撑所述工件。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拉深方法中,冲头将工件向下压入凹模并拉深成型后,工件从凹模下方移出。此拉深方法取消向上顶出工件的操作,通过在凹模下方移出工件,避免了对工件的二次反向拉深,从而保证工件的底面以及侧面的平面度,保证了工件的加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工件拉深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工件拉深成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工件顶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拉深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拉深装置中工件拉深成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拉深装置中工件与冲头脱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拉深装置中工件移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冲头;2、凹模;3、下托料机构;31、活塞杆;32、托板;4、卸料装置;41、机械手;42、传送带;43、卸料叉;5、工件;1'、冲头;2'、凹模;3'、顶出气缸;5'、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深方法,冲头1将工件5向下压入凹模2并拉深成型后,工件5从凹模2下方被移出。本实施例中的拉深方法取消向上顶出工件5的操作,通过在凹模2下方移出工件,避免了对工件5的二次反向拉深,从而保证工件5的底面以及侧面的平面度,保证了工件5的加工质量。具体而言,工件5压入凹模2内逐渐拉伸,当工件5拉伸成型即完成拉深后,工件5位于凹模2的下方,位于凹模2下方的卸料装置4与冲头1配合,使得冲头1向上移动时,卸料装置4阻挡工件5跟随冲头1向上移动,使工件5始终位于凹模2的下方,从而使冲头1和工件5脱离,再通过卸料装置4带动工件5从凹模2的下方移出。整个过程通过卸料装置4和冲头1配合,操作简单,也利于相应的机械操作,便于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控制,提高工件5制作效率。实施例2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实施例1中的拉深方法的拉深装置,包括冲头1、凹模2、下托料机构3、卸料装置4以及控制组件,冲头1和凹模2配合实现工件5的拉深成型;下托料机构3用于支撑工件5,下托料机构3位于凹模2下方并能够沿工件5的拉深方向移动;卸料装置4位于凹模2下方;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冲头1和卸料装置4动作,当工件5拉深成型后,控制组件控制卸料装置4将工件5由凹模2的下方移出。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拉深装置拉深工件时,可以取消向上顶出工件5的操作,通过在凹模2下方移出工件,避免了对工件5的二次反向拉深,从而保证工件5的底面以及侧面的平面度,保证了工件5的加工质量。具体而言,下托料机构3包括气缸以及与气缸的活塞杆31连接的托板32,托板32用于支撑工件5,通过托板32支撑工件5可以保证工件5在拉深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冲头1向下挤压工件5时克服气缸的阻力,可以为工件5提供较好的成型力,以实现工件5的拉深成型。如图5所示,拉深时,工件5放置于托板32上,且活塞杆31伸出使托板32与凹模2的上表面平齐,冲头1由上方向下冲压工件5并将工件5逐渐压入凹模2中,凹模2限制工件5的形状,以得到特定尺寸的工件5,当工件5拉深成型后工件5位于凹模2的下方。卸料装置4包括设置于凹模2下表面的卸料叉43,卸料叉43能够沿凹模2的表面滑动以实现卸料叉43的向内收缩或向外打开,卸料叉43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控制组件控制卸料叉43与冲头1运动,以实现工件5和冲头1的脱离,防止工件5粘在冲头1表面。为方便工件5拉深成型后与冲头1脱离,当工件5拉深成型后,为便于卸料叉43与冲头1配合实现工件5和冲头1的脱离,工件5完全穿过凹模2且工件5的上表面与凹模2的下表面具有第一间隙。如图6所示,当工件5拉深成型后,控制组件控制卸料叉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冲头(1)将工件(5)向下压入凹模(2)并拉深成型后,工件(5)从凹模(2)下方被移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冲头(1)将工件(5)向下压入凹模(2)并拉深成型后,工件(5)从凹模(2)下方被移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5)拉深成型后位于所述凹模(2)下方,位于所述凹模(2)下方的卸料装置(4)与所述冲头(1)配合,使所述冲头(1)向上移动脱离所述工件(5);所述卸料装置(4)带动所述工件(5)从所述凹模(2)下方移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1)和所述工件(5)脱离时,所述卸料装置(4)阻挡所述工件(5)跟随所述冲头(1)向上移动。4.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头(1)和凹模(2),所述冲头(1)和所述凹模(2)配合实现工件(5)的拉深成型;下托料机构(3),用于支撑所述工件(5),所述下托料机构(3)位于所述凹模(2)下方并能够沿所述工件(5)的拉深方向移动;卸料装置(4),所述卸料装置(4)位于所述凹模(2)下方;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冲头(1)和所述卸料装置(4)动作,当所述工件(5)拉深成型后,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卸料装置(4)将所述工件(5)由所述凹模(2)的下方移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工件(5)拉深成型后,所述工件(5)完全穿过所述凹模(2)且所述工件(5)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模(2)的下表面具有第一间隙。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4)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模(2)下表面的卸料叉(43),所述卸料叉(43)能够沿所述凹模(2)的表面滑动以实现所述卸料叉(43)的向内收缩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励建炬邹国锦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