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扣微压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679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旋扣微压煲,包括有盖身、盖耳、煲身及煲耳,盖耳和盖身之间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内设置有第一气压阀和第二气压阀,盖身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气压阀和第二气压阀的通气孔,第一气压阀和第二气压阀均通过感应气体压力值来控制开闭,第一气压阀的出气压力值小于第二气压阀的出气压力值。盖耳能够卡扣入煲耳之中,烹饪过程中,盖身与煲身能够相互固定,盖身不会在煲内的微压作用下相对煲身运动,从而使得煲内的气体不会泄露出来,从而使得煲内的气压难以稳定,通过第一气压阀、第二气压阀配合排气阀来实现烹饪前、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完成这整个过程中煲内的微压控制,煲内压力衡稳,烹饪效果极佳。

Micro pressure cooker with screw buck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urnbuckle micro pressure cooker, which comprises a cover body, lid, a cooker body and the cooker cover ear, ear and body cov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ressure valve and second pressure valve, the cov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which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pneumatic valve pneumatic valve the first and second pneumatic valve pneumatic valve through the induction gas pressure value to control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first outlet pressure pneumatic valve outlet pressure valve pressure value is less than second of the value. Cover ear can snap into the pot ears, the cooking process, the cover body and the cooker body can be fixed, the relative motion for micro pressure pot lid body not in the pot, so that the gas does not leak out the pot, so that the pressure cooker is stable, the first pressure valve second pneumatic valve with exhaust valve to achieve before cooking, cooking and cooking process to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micro pressure cooker, pressure cooker cooking balance stability, excellent resul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扣微压煲
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用具,尤其涉及一种旋扣微压煲。
技术介绍
微压煲是一种烹饪过程中能够保证煲内具有衡稳的微压效果的烹饪用具,在煲内具有微压时,盖身如与煲身之间连接不够稳固,则盖身会在微压的作用下攒动,同时煲内的压力难以控制,使得烹饪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衡稳保证煲内微压效果的微压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旋扣微压煲,包括有盖身、固定在盖身上的盖耳、煲身及固定在煲身上的煲耳,盖耳和盖身之间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内设置有第一气压阀和第二气压阀,盖身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气压阀和第二气压阀的通气孔,第一气压阀和第二气压阀均通过感应气体压力值来控制开闭,第一气压阀的出气压力值小于第二气压阀的出气压力值。优选的,连接部和盖身相固接,连接部和盖耳相铰接。优选的,盖身的下方设置有向上贯穿盖身并固定在连接部上的螺钉。优选的,连接部包括有连接盖身的基座以及由基座向上延伸出的凸柱,盖耳的外底壁开设有容置凸柱在内转动的柱形槽。优选的,凸柱的外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柱形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对应环形凹槽的环形凸起。优选的,第一气压阀和第二气压阀的出气口设置在连接部相对于盖耳的左右两侧。优选的,第一气压阀的出气压力值处于800-1000帕之间。优选的,盖身上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上设置有排气阀。优选的,煲耳包括有从煲身的侧壁向外依次延伸出的相互倾斜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容置盖耳的端部滑动的滑槽,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容置盖耳的端部进入滑槽的开口,第二连接板上还设置有在上方挡住盖耳端部的挡部。优选的,挡部的底壁设置有容置盖耳的端部扣入的扣槽。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旋扣微压煲中盖耳能够卡扣入煲耳之中,烹饪过程中,盖身与煲身能够相互固定,盖身不会在煲内的微压作用下相对煲身运动,从而使得煲内的气体不会泄露出来,从而使得煲内的气压难以稳定,通过第一气压阀、第二气压阀配合排气阀来实现烹饪前、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完成这整个过程中煲内的微压控制,煲内压力衡稳,烹饪效果极佳。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微压煲的立体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盖身和盖耳在一个侧向视角下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盖身和盖耳在另一个侧向视角下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滤水煲的整体结构有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旋扣微压煲,包括有盖身1、固定在盖身1上的盖耳2、煲身3及固定在煲身3上的煲耳4,盖耳2和盖身1之间设置有连接部5,连接部5内设置有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盖身1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的通气孔,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均通过感应气体压力值来控制开闭,第一气压阀51的出气压力值小于第二气压阀52的出气压力值。第一气压阀51是主要的控制微压的阀门,当盖身1和煲身3相互扣合之后,第一气压阀51用于控制煲内的气压维持在微压状态,当气压超过第一气压阀51所能控制的压力值,则第一气压阀51开启并排气;如第一气压阀51出现堵塞情况,则第二气压阀52启动,第二气压阀52主要用于第一气压阀51堵塞之后的快速排气,因而第二气压阀52的出气压力值需要大于第一气压阀51的出气压力值。实施例二:如图1-图3所示,旋扣微压煲,包括有盖身1、固定在盖身1上的盖耳2、煲身3及固定在煲身3上的煲耳4,盖耳2和盖身1之间设置有连接部5,连接部5内设置有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盖身1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的通气孔,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均通过感应气体压力值来控制开闭,第一气压阀51的出气压力值小于第二气压阀52的出气压力值。煲耳4包括有从煲身3的侧壁向上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板41以及从第一连接板41的远端向外延伸出的第二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板41上设置有容置盖耳2的端部滑动的滑槽43,第二连接板42上设置有开口44,盖耳2的端部穿过开口44进入到滑槽43内,第二连接板42上还设置有挡部45,挡部45和开口44均设置在滑槽43上方。盖耳2是沿盖身1的径向横跨盖身1的条形设置,盖耳2沿盖身1径向的长度大于盖身1的直径。盖耳2的两侧端部先从开口44的上方通过开口44进入滑槽43内,然后旋转盖身1使得盖耳2的端部处于挡部45的下方,此时盖耳2卡扣在煲耳4上,盖身1与煲身3完成相互固定。本实施例的旋扣微压煲中盖耳2能够卡扣入煲耳4之中,在烹饪前,盖身1与煲身3能够相互固定,这样烹饪过程中,煲内的气压不会顶起盖身1使其相对煲身3攒动导致煲内气体泄漏,从而使得煲内气压难以控制,影响烹饪效果;在烹饪完成后旋转盖身1即可使盖身1从煲身3中脱离,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不需要用手按住盖身1,避免了烫手的安全隐患。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盖身1与盖耳2之间的连接结构有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三如图1-图3所示,连接部5和盖身1相固接,连接部5和盖耳2相铰接。盖身1的下方设置有向上贯穿盖身1并固定在连接部5上的螺钉8。连接部5包括有连接盖身1的基座以及由基座向上延伸出的凸柱53,盖耳2的外底壁开设有容置凸柱53在内转动的柱形槽21。凸柱53的外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柱形槽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对应环形凹槽的环形凸起22。盖耳2能够相对于连接部5转动则等同于相对于盖身1转动,这样在需要盖身1和煲身3相互扣合时,只需要旋转盖耳2即可,减轻需要转动部件的重量即减轻了人手操作的负担;而环形凹槽配合环形凸起22则是使得提起盖耳2的同时能够使盖身1也一起提起。需要注意的是,连接部5和盖身1之间的相互固定方式、连接部5和盖耳2之间的相互铰接方式以及盖耳2和连接部5之间的竖向联动方式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三中的盖耳2有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四如图2-图3所示,柱形槽21是上下贯通盖耳2的,盖耳2的顶部设置有横跨盖耳2的盖板,盖板的长度大于盖耳2的长度,盖板两端延伸出盖耳2的部分即为能够扣入滑槽43的部分,盖板通过螺钉8可拆卸的固定在盖耳2上,凸柱53的顶部通过螺钉8固定有夹板,夹板固定在凸柱53上形成能够卡扣环形凸起22的环形凹槽,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便于连接部5与盖耳2之间的安装,通过把盖耳2上的柱形槽21对应凸柱53放入,再于凸柱53的顶部固定上夹板,这样既可保证盖耳2相对于连接部5转动的同时,提起盖耳2亦提起连接部5即提起盖身1,最后把盖板固定在盖耳2上方,完成整体连接。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出气方式有以下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的出气口设置在连接部5相对于盖耳2的左右两侧。第一气压阀51的出气压力值处于800-1000帕之间。盖身1上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上设置有排气阀6。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的出气口优选的是朝向人手不途径的位置,不会把热气喷到人手上。第一气压阀51的出气压力值控制在800-1000帕之间,使得烹饪效果更佳。排气阀6的设置是为了在烹饪完成后,快速排掉煲内的气体设置的,排气阀6优选为与盖身1螺纹连接的旋钮阀门,结构简单,取下方便。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扣微压煲

【技术保护点】
旋扣微压煲,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盖身(1)、固定在盖身(1)上的盖耳(2)、煲身(3)及固定在煲身(3)上的煲耳(4),盖耳(2)和盖身(1)之间设置有连接部(5),连接部(5)内设置有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盖身(1)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的通气孔,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均通过感应气体压力值来控制开闭,第一气压阀(51)的出气压力值小于第二气压阀(52)的出气压力值。

【技术特征摘要】
1.旋扣微压煲,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盖身(1)、固定在盖身(1)上的盖耳(2)、煲身(3)及固定在煲身(3)上的煲耳(4),盖耳(2)和盖身(1)之间设置有连接部(5),连接部(5)内设置有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盖身(1)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的通气孔,第一气压阀(51)和第二气压阀(52)均通过感应气体压力值来控制开闭,第一气压阀(51)的出气压力值小于第二气压阀(52)的出气压力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扣微压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5)和盖身(1)相固接,连接部(5)和盖耳(2)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扣微压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身(1)的下方设置有向上贯穿盖身(1)并固定在连接部(5)上的螺钉(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扣微压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5)包括有连接盖身(1)的基座以及由基座向上延伸出的凸柱(53),盖耳(2)的外底壁开设有容置凸柱(53)在内转动的柱形槽(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扣微压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耀胡志才陈子一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事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