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仿生挖掘铲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仿生挖掘铲。
技术介绍
马铃薯的挖掘是其收获的重要工序,挖掘铲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收获效果,要求其具有较好的碎土能力和挖掘阻力,在扰动尽量少的土壤的情况下将马铃薯挖起,并尽可能的减少黏土和缠草,同时使薯土分离尽可能彻底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漏和伤薯。现有的马铃薯挖掘铲以平面铲、凹面铲、槽式铲、栅条铲为主,这些挖掘铲要么容易缠草和黏土,要么薯土分离效果不理想,使得机器能耗较高。而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传统形式的挖掘铲已逐渐难以实现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因此,设计出碎土能力强、薯土分离效果好、伤薯率较低、不易缠草和黏土、挖掘阻力小的新型挖掘铲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动物或植物的某些器官或结构,在挖掘和切割过程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工作性能,这与挖掘铲的挖掘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鼹鼠等土壤动物的爪趾呈铲形,与挖掘铲非常相像,长期挖掘后仍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性能;穿山甲鳞片在横纵方向存在着凸起,使得穿山甲在土壤中活动后很少黏土;螳螂前足胫节外缘、茅草叶片外缘存在着锯齿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切割性能。上述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仿生挖掘铲,其特征在于:挖掘铲的外轮廓由ab段直线、bc段曲线、cd段直线、df段直线、fg段直线、gh段曲线、ha段直线顺序首尾光滑连接而成,其中a、b、h、a点连接形成入土段(A),b、c、g、h、b点连接形成升土段(B),c、d、f、g、c点连接形成安装段(C);安装段(C)、升土段(B)和入土段(A)为关于挖掘铲上ae中线的对称结构;升土段(B)的bc段曲线和gh段曲线为仿生曲线G;入土段(A)为等腰三角形,三角形高L1为40‑50mm,三角形的ab和ah两腰上加工出斜面(8)后对称设有锯齿(7),斜面(8)与挖掘铲背面(D)的夹角β为30°,锯齿(7)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仿生挖掘铲,其特征在于:挖掘铲的外轮廓由ab段直线、bc段曲线、cd段直线、df段直线、fg段直线、gh段曲线、ha段直线顺序首尾光滑连接而成,其中a、b、h、a点连接形成入土段(A),b、c、g、h、b点连接形成升土段(B),c、d、f、g、c点连接形成安装段(C);安装段(C)、升土段(B)和入土段(A)为关于挖掘铲上ae中线的对称结构;升土段(B)的bc段曲线和gh段曲线为仿生曲线G;入土段(A)为等腰三角形,三角形高L1为40-50mm,三角形的ab和ah两腰上加工出斜面(8)后对称设有锯齿(7),斜面(8)与挖掘铲背面(D)的夹角β为30°,锯齿(7)为等边三角形,三角形边长L3为5mm,三角形铲尖处两侧设有2-3个锯齿的空白;升土段(B)曲面为仿生曲面,升土段(B)正面上对称设有5个长凸棱(2)、2个中长凸棱(4)、2个短凸棱(6)和4个大漏土孔(3)、2个小漏土孔(5);安装段(C)、升土段(B)的宽度和入土段(A)三角形底边bh的长度W均为160-180mm;安装段(C)、升土段(B)和入土段(A)的厚度H均为6-8mm;安装段(C)的长度L2为90-100mm;安装段(C)上设有3个沉头孔(1),3个沉头孔(1)关于挖掘铲上ae中线呈三角形对称布置,其中左右2个沉头孔的间距L6为80-100mm、与安装段(C)上端df直线的间距L5为25-35mm,中间的沉头孔与安装段(C)上端df直线的间距L4为55-65mm;挖掘铲的安装角α为25-30°。2.按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海,禹江涛,李俊伟,王慧鑫,裴高院,庄健,佟金,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