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955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石蜡90~110重量份、氨水4~5重量份、硬脂酸8~9重量份、氟硅酸镁9~11重量份、消泡剂1~3重量份、防腐剂0.4~0.6重量份和水180~220重量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水性能,可以封堵混凝土细小孔隙而大幅提高密封功能,能够替代防水卷材,减少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安全无毒,绿色环保。

Concrete hardening and waterproof agent,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ardened concrete waterproofing age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method of concrete, increasing raw material group of hard waterproof agent according to weight, including: 90 to 110 parts by weight of paraffin wax, ammonia, 4 to 5 parts by weight of 8 to 9 parts by weight of stearic acid, magnesium fluorosilicate 9 ~ 11 weight defoaming agent 1 to 3 parts by weight of 0.4 to 0.6 parts by weight, preservative and water 180 to 220 parts by weigh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crete hardening waterproof agent, can improve the concrete strength and waterproof performanc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mall pore plugging concrete sealing function, can replace the waterproofing materials, reduce project co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is simple, safe and non-toxic,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防水剂应该具有提高混凝土抗渗防水功能,同时具有缓凝、早强,减水、抗裂等功效,并可改善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可替代石灰膏,适用于平房房顶用混凝土、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水工混凝土、防水砂浆等。现有的混凝土防水剂主要有两类:有机硅类防水剂和无机铝盐类防水剂。有机硅类防水剂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聚合物,易被弱酸分解形成不溶于水的具有防水性能的甲基硅醚防水膜,防水膜包围在混凝土的组成粒子之间而具有憎水性能;由于混凝土在浇注硬化过程中会因为冷缩或干缩等原因而引起体积收缩,有机硅类防水剂的主要缺点在于不能补偿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因此混凝土的收缩开裂会使其防水抗渗性能大受影响。无机铝盐类防水剂是以铝盐和碳酸钙为主要原料,辅以多种无机盐制成,具有抗渗、抗冻、耐热、早强速凝等特点,但是这类防水剂的早强速凝作用,使早期水化物结构形成较快,结构致密程度较差,混凝土早期强度愈是增加得快,后期强度就愈低,因此,早强、速凝作用使其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有不利的影响,抗渗性也较差。因此,还需要开发新型的混凝土增硬防水剂,来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以通过使用混凝土增硬防水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水性能,封堵混凝土细小孔隙而大幅提高密封功能,能够替代防水卷材,减少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安全无毒,绿色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增硬防水剂,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石蜡90~110重量份、氨水4~5重量份、硬脂酸8~9重量份、氟硅酸镁9~11重量份、消泡剂1~3份、防腐剂0.4~0.6重量份和水180~220重量份。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石蜡为52号氯化石蜡;氨水的质量分数为25%;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正丁醇、正戊醇和正辛醇中的一种或几种;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脱氢乙酸、对羟苯甲酸、对羟苯甲酸乙酯、对羟苯甲酸丙酯、对羟苯甲酸丁酯、对羟苯甲酸异丙酯、对羟苯甲酸异丁酯和水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原料组分还包括:三异丙醇胺15~20重量份、焦亚硫酸钠6~8重量份、氯化钾0.5~1重量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4~6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钙9~11重量份和丙烯酸酯化环氧树脂10~12重量份。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丙烯酸酯化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环氧树脂、阻聚剂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升温至100~108℃,然后滴加丙烯酸,保温反应60~80min,升温至148~152℃,保温至酸值测试结果小于0.4mg/g,得到丙烯酸酯化环氧树脂。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环氧树脂、丙烯酸、阻聚剂、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比为(840~860):(80~90):(4~6):1。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44,阻聚剂为对苯二酚,催化剂为苄胺。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52号氯化石蜡100重量份、质量分数为25%的氨水4.5重量份、硬脂酸8.5重量份、氟硅酸镁10重量份、正戊醇2份、苯甲酸钠0.5重量份、水200重量份、三异丙醇胺18重量份、焦亚硫酸钠7重量份、氯化钾0.8重量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5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钙10重量份和丙烯酸酯化环氧树脂11重量份。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所有原料组分混合均匀,调节pH值至5.5~6.0,然后加热;S2:将S1得到的产物调节pH值至7.5~8.0,再次加热,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凝土增硬防水剂。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室温,是指15~30℃。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1中,加热的温度为80~90℃,加热的时间为15~20min;S2中,加热的温度为95~105℃,加热的时间为10~15min。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喷洒在混凝土表面,喷洒量为0.3~0.5kg/m2,保持润湿0.5h,然后静置24h,即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水性能,可以封堵混凝土细小孔隙而大幅提高密封功能,强度、密封、防水能达到20年不变,能够替代防水卷材,减少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安全无毒,绿色环保;(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增硬防水剂使用时,只需将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喷洒在混凝土表面,喷洒量为0.3~0.5kg/m2,保持润湿0.5h,让混凝土表面充分吸入混凝土增硬防水剂,能渗透0.5~1cm,然后静置24h,强度防水密封效果就可以显现;施工工具可以采用水壶、水桶、喷雾器、喷枪等,使用方法简单。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增硬防水剂,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石蜡90~110重量份、氨水4~5重量份、硬脂酸8~9重量份、氟硅酸镁9~11重量份、消泡剂1~3重量份、防腐剂0.4~0.6重量份和水180~220重量份;其中,石蜡为52号氯化石蜡;氨水的质量分数为25%;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正丁醇、正戊醇和正辛醇中的一种或几种;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脱氢乙酸、对羟苯甲酸、对羟苯甲酸乙酯、对羟苯甲酸丙酯、对羟苯甲酸丁酯、对羟苯甲酸异丙酯、对羟苯甲酸异丁酯和水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原料组分还包括:三异丙醇胺15~20重量份、焦亚硫酸钠6~8重量份、氯化钾0.5~1重量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4~6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钙9~11重量份和丙烯酸酯化环氧树脂10~12重量份;其中,丙烯酸酯化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环氧树脂E44、阻聚剂对苯二酚和催化剂苄胺混合均匀,升温至100~108℃,然后滴加丙烯酸,保温反应60~80min,升温至148~152℃,保温至酸值测试结果小于0.4mg/g,得到丙烯酸酯化环氧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阻聚剂、催化剂的投料质量比为(840~860):(80~90):(4~6):1。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所有原料组分混合均匀,调节pH值至5.5~6.0,然后80~90℃加热15~20min;S2:将S1得到的产物调节pH值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石蜡90~110重量份、氨水4~5重量份、硬脂酸8~9重量份、氟硅酸镁9~11重量份、消泡剂1~3重量份、防腐剂0.4~0.6重量份和水180~22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石蜡90~110重量份、氨水4~5重量份、硬脂酸8~9重量份、氟硅酸镁9~11重量份、消泡剂1~3重量份、防腐剂0.4~0.6重量份和水180~220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蜡为52号氯化石蜡;所述氨水的质量分数为25%;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正丁醇、正戊醇和正辛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脱氢乙酸、对羟苯甲酸、对羟苯甲酸乙酯、对羟苯甲酸丙酯、对羟苯甲酸丁酯、对羟苯甲酸异丙酯、对羟苯甲酸异丁酯和水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增硬防水剂的原料组分还包括:三异丙醇胺15~20重量份、焦亚硫酸钠6~8重量份、氯化钾0.5~1重量份、亲水性气相白炭黑4~6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钙9~11重量份和丙烯酸酯化环氧树脂10~12重量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化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环氧树脂、阻聚剂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升温至100~108℃,然后滴加丙烯酸,保温反应60~80min,升温至148~152℃,保温至酸值测试结果小于0.4mg/g,得到所述丙烯酸酯化环氧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增硬防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所述丙烯酸、所述阻聚剂、所述催化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忠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西亚化工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