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9421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包括漏水口本体、水封盖和补水箱,漏水口本体具有开口的本体第一端和封口的本体第二端,漏水口本体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漏水管,漏水管的第一端设置在容纳腔内,漏水管的第二端贯穿本体第二端延伸至容纳腔外;水封盖罩设在漏水管的第一端,水封盖的内侧壁与漏水管的外侧壁之间、水封盖的顶部与漏水管的第一端之间均具有供水流通的间隙;补水箱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位于水封盖的一侧,补水箱上开设有补水孔,补水孔设置在漏水口水密封失效的水位线的上方。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具有结构简单,水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Automatic water filling type water seal leakage nozzle for shi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replenishment type seal leakage water, including water body, Water Leakage mouth cover and the water supply tank, Water Leakage port body with an opening on the first end of the body and the sealing body second end, the body has Water Leakage mouth cavity,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nd Water Leakage tube leakage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containing cavity Water Leakage, the second end of the tube passes through the body, second end extends to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the seal cover at the end of Water Leakage tube, between the first end and the water sealing between the medial wall and lateral wall at the top of the water Water Leakage tube and tube sealing Water Leakage has gap water circulation; one side of the water tank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fill is located in the water cover, fill the water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hole above the water level in the water hole is arranged Water Leakage slobber seal failure lin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ship automatic water replenishing type water seal leakage open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good water seal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
技术介绍
在船舶的甲板面通常设置有漏水口,在需要对甲板面进行排水时,可通过此漏水口进行排水。现有的具有气密要求的甲板面在实际操作时采用在漏水口处设置水密封结构,以保证气密效果。但是如果甲板面长期处于风干的状态,水密封结构就可能会失效,即在长时间无外部补水的情况下,漏水口的水封功能将彻底消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其结构简单,可及时对船舶的漏水口进行补水,以保证水密封结构不失效,进而保证设置此漏水口的甲板面的气密性。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包括:漏水口本体,所述漏水口本体具有开口的本体第一端和封口的本体第二端,所述漏水口本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漏水管,所述漏水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漏水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本体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外;水封盖,所述水封盖罩设在所述漏水管的第一端,所述水封盖的内侧壁与所述漏水管的外侧壁之间、所述水封盖的顶部与所述漏水管的第一端之间均具有供水流通的间隙;补水箱,所述补水箱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水封盖的一侧,所述补水箱上开设有补水孔,所述补水孔设置在漏水口水密封失效的水位线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漏水管的第二端固定有连接法兰。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第二端开设有供所述漏水管通过的安装孔;所述漏水管贯穿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本体第二端焊接;或,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与所述漏水管的外侧壁之间设置密封结构。作为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补水箱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9.8m。作为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补水箱的一侧设置用于选择性对其进行补水的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补水箱的内部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漏水口本体外与外部水箱连通。作为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补水管与所述补水箱连通的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补水孔的位置。作为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补水箱内并位于补水孔的上方设置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补水箱的顶部设置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所述补水管连通的阀门连接。作为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补水管通过水泵与所述外部水箱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作为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第一端设置有疏水板,所述疏水板上开设若干过滤孔。作为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邻近于所述本体第一端环形设置至少三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螺纹孔,所述疏水板上对应所述螺纹孔开设定位孔,所述疏水板与所述固定块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作为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封盖具有开口的水封盖第一端和封口的水封盖第二端,所述水封盖第二端邻近于所述疏水板设置,并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疏水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封盖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mm。优选的,所述水封盖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23mm。优选的,所述疏水板的外形尺寸与所述容纳腔邻近所述本体第一端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疏水板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疏水板远离所述容纳腔内的一侧面与所述本体第一端的端面平齐。作为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内环绕所述水封盖设置有多个所述补水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漏水管的第一端罩设水封盖,并在水封盖与漏水管之间设置供水流通的间隙,可以利用此水封盖对漏水管进行水密封,保证漏水口在不需要排水时的气密性;通过在漏水口本体的容纳腔内设置补水箱,并在补水箱上开设补水孔,补水孔的位置又设置在水密封失效的水位线的上方,可以在容纳腔内的水位低于补水孔时,立即通过补水箱对容纳腔进行补水,使得容纳腔内的水位始终保持在水位线的上方,有效防止水密封失效的情况发生,当水位线超过补水孔时,补水箱内的水将不再流出,以供下次补水使用。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具有结构简单,水密封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中:1、漏水口本体;11、容纳腔;2、漏水管;3、水封盖;31、水封盖第一端;32、水封盖第二端;4、补水箱;41、补水孔;5、连接法兰;6、疏水板;7固定块;8、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包括:漏水口本体1,漏水口本体1具有开口的本体第一端和封口的本体第二端,漏水口本体1内具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设置有漏水管2,漏水管2的第一端设置在容纳腔11内,漏水管2的第二端贯穿本体第二端延伸至容纳腔11外;水封盖3,水封盖3罩设在漏水管2的第一端,水封盖3的内侧壁与漏水管2的外侧壁之间、水封盖3的顶部与漏水管2的第一端之间均具有供水流通的间隙;补水箱4,补水箱4设置在容纳腔11内并位于水封盖3的一侧,补水箱4上开设有补水孔41,补水孔41设置在漏水口水密封失效的水位线的上方。通过在漏水管2的第一端罩设水封盖3,并在水封盖3与漏水管2之间设置供水流通的间隙,可以利用此水封盖3对漏水管2进行水密封,保证漏水口在不需要排水时的气密性;通过在漏水口本体1的容纳腔11内设置补水箱4,并在补水箱4上开设补水孔41,补水孔41的位置又设置在水密封失效的水位线的上方,可以在容纳腔11内的水位低于补水孔41时,立即通过补水箱4对容纳腔11进行补水,使得容纳腔11内的水位始终保持在水位线的上方,有效防止水密封失效的情况发生,当水位线超过补水孔41时,补水箱4内的水将不再流出,以供下次补水使用。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具有结构简单,水密封效果好的优点。进一步的,漏水管2的第二端固定有连接法兰5。进一步的,本体第二端开设有供漏水管2通过的安装孔;漏水管2贯穿安装孔后与本体第二端焊接;或,安装孔的内壁与漏水管2的外侧壁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补水箱4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9.8m。通过将补水箱4与水平面之间的高度设置为小于9.8m,即小于一个大气压的高度,可以保证补水箱4内的水在补水孔41外露时能顺利的将水排入至容纳腔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水口本体,所述漏水口本体具有开口的本体第一端和封口的本体第二端,所述漏水口本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漏水管,所述漏水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漏水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本体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外;水封盖,所述水封盖罩设在所述漏水管的第一端,所述水封盖的内侧壁与所述漏水管的外侧壁之间、所述水封盖的顶部与所述漏水管的第一端之间均具有供水流通的间隙;补水箱,所述补水箱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水封盖的一侧,所述补水箱上开设有补水孔,所述补水孔设置在漏水口水密封失效的水位线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水口本体,所述漏水口本体具有开口的本体第一端和封口的本体第二端,所述漏水口本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漏水管,所述漏水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漏水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本体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外;水封盖,所述水封盖罩设在所述漏水管的第一端,所述水封盖的内侧壁与所述漏水管的外侧壁之间、所述水封盖的顶部与所述漏水管的第一端之间均具有供水流通的间隙;补水箱,所述补水箱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水封盖的一侧,所述补水箱上开设有补水孔,所述补水孔设置在漏水口水密封失效的水位线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9.8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的一侧设置用于选择性对其进行补水的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补水箱的内部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漏水口本体外与外部水箱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自动补水型水封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与所述补水箱连通的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补水孔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威文黄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