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双温双控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873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双温双控集成电路,包括移动电源本体、内置电路,在移动电源本体上设有USB接口、电量指示灯、显示屏、充电按钮、内置电路,光敏电阻与第一电阻间有节点,光敏电阻与第一电阻间的节点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连接,光敏电阻的一侧设有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一端与导线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之间设有节点,第一运算放大器、第四电阻之间的节点与驻极体话筒的一端连接,驻极体话筒的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第二电阻一侧设有稳压二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具有双温度控制检测、零功耗待机、同步充供电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双温双控集成电路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具体为一种移动电源双温双控集成电路。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是一个集储电,升压,充电管理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其基本结构主要由外壳、主板电路、储能电池三个部分连接组装而成,储能电池一般采用锂电芯,其电压在2.7-4.2V之间,显然不能直接给其它数码产品充电的,所以移动电源向外输出电能必须要有升压系统,把锂电电压升压到5V,如智能手机、MP4、平板电脑、PSP等,然而锂电池对充电放电电压很敏感,稍有不慎会引起高温、高压、爆燃等事故,围绕这个问题,人们施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使现有的移动电源已经具备了短路、过充、过放、恒流、恒压等保护措施,其核心电路主要由锂电充电芯片、DC-DC升压芯片、电量管理芯片构成,虽然这些芯片也具备自身超温保护功能,但由于不具备针对锂电池的本体的温控保护,另外由于主板与锂电池之间仅限于正负极的电气连接无法实现温控功能及传感器接口,因此存在诸多技术缺陷,通过大量检索同类专利技术和剖析现有产品,至今没有发现在移动电源中可以直接针对锂电池的本体温控远程检测与保护的双温双控集成芯片及应用实例,而移动电源的安全隐患正是来源于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移动电源双温双控集成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电源双温双控集成电路,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和内置电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侧面设有USB接口(2),所述USB接口(2)的一侧设有电量指示灯(3),所述电量指示灯(3)的一侧设有显示屏(4),所述显示屏(4)的一侧设有充电按钮(5),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内部设有内置电路(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双温双控集成电路,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和内置电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侧面设有USB接口(2),所述USB接口(2)的一侧设有电量指示灯(3),所述电量指示灯(3)的一侧设有显示屏(4),所述显示屏(4)的一侧设有充电按钮(5),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内部设有内置电路(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双温双控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路(6)上设有光敏电阻(7),所述光敏电阻(7)的一端与第一电阻(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8)的另一端与导线连接,所述光敏电阻(7)与第一电阻(8)间有节点,所述光敏电阻(7)与第一电阻(8)间的节点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2)的同相输出端连接,所述光敏电阻(7)的一侧设有第二电阻(9),所述第二电阻(9)的一端与导线连接,所述第二电阻(9)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10)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10)的另一端与导线连接,所述第二电阻(9)、第三电阻(10)之间设有节点,所述第二电阻(9)、第三电阻(10)之间的节点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12)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12)、第四电阻(14)之间设有节点,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12)、第四电阻(14)之间的节点与驻极体话筒(13)的一端连接,驻极体话筒(13)的另一端与导线连接,所述第二电阻(9)一侧设有稳压二极管(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双温双控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阻(14)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16)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16)的同相输出端与导线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16)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17)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16)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16)的反相输入端之间并联一个第五电阻(15),所述第一二极管(17)的另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2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二极管(17)与第三运算放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滔黄文烔汪容梅黄晓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矽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