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3792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1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至少一个按键;一个压板,其连接在所述按键的内侧,并具有:一个压板本体;一个枢接部,其位于所述压板本体的中部;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止挡件,其分别位于所述压板本体的两侧;至少一个第一摆动件,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按键之间,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枢接部,其另一端可抵靠于所述第一止挡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摆动件,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按键之间,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枢接部,其另一端可抵靠于所述第二止挡件,上述设计以使得自复位控制开关操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开关,其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按键更易于实现水平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气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很多控制开关大多是由多位复位开关拼凑而成。具体地,以两位的复位开关为例,这种控制开关具有两个相邻的按键,两个按键彼此平行,能够分别实现按压操作。然而,这种控制开关只能通过两个按键来控制相应机构的打开、停止、闭合,不能通过一个按键来实现对整个控制机构的控制,不仅使得制造成本较高,并且安装步骤也较为复杂。与此同时,市面上还出现了一种纯平的控制开关,这种纯平的控制开关具有大气美观的优势。然而,由于连接在按键和压板之间的跷板的组装过程较为复杂,运动的稳定性不够理想,使得整个纯平开关的复位效果不佳,并且用户在使用的时候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不可避免的出现手感差,塑料间摩擦的异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的控制开关,以解决上述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开关,其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并且开关按键更易于实现水平复位。该控制开关包括至少一个按键;一个压板,其连接在所述按键的内侧,并具有:一个压板本体;一个枢接部,其位于所述压板本体的中部;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止挡件,其分别位于所述压板本体的两侧;至少一个第一摆动件,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至少一个按键之间,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枢接部,其另一端可抵靠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摆动件能够在一侧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在该侧压力卸载后带动所述按键实现自复位;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摆动件,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至少一个按键之间,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枢接部,其另一端可抵靠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止挡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摆动件能够在另一侧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在该侧压力卸载后带动所述按键实现自复位,上述设计以使得自复位控制开关的操作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摆动件还包括:一个第一突起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摆动件的内侧;和一个第一复位件,其套设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外壁并可抵靠于所述压板的一侧,以用于在压力卸载后向所述第一摆动件提供反向的弹性恢复力;所述第二摆动件还包括:一个第二突起部,其连接在所述第二摆动件的内侧;和一个第二复位件,其套设于所述第二突起部的外壁并可抵靠于所述压板的另一侧,以用于在压力卸载后向所述第二摆动件提供反向的弹性恢复力,通过上述设计,有利于按键在压力卸载后快速恢复至稳定的平衡状态。依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压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容纳部,其位于所述枢接部和所述第一止挡件之间,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一复位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容纳部,其位于所述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止挡件之间,所述第二突起部和所述第二复位件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部,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性。依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所述枢接部包括:一个枢轴,其位于所述压板本体的中心线上;复数个导向件,其以预定间隔且彼此平行地连接在所述枢轴上,导向件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以确保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能够沿预定轨迹转动,以增强其运动的可靠性。依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所述第一摆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用于容纳所述枢轴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摆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止挡件的第一卡扣,以增强第一摆动件与压板配合连接的可靠性。依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所述第二摆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所述枢轴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摆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用于配合所述第二止挡件的第二卡扣,以增强第二摆动件与压板配合连接的可靠性。依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位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第一接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通过所述导向件彼此间隔,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彼此间发生运动干涉,进一步有效地提升了其运动的稳定性。依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所述按键还包括:两个卡接部,其以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按键内壁的两个端部的边缘处,所述两个卡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枢轴的两端,以使得按键能够相对于枢轴更为灵活地实现自由转动。依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所述按键还包括:至少两个压紧件,其以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按键内壁的两个侧部,以分别配合抵靠于所述第一摆动件和所述第二摆动件,以使得用户操作时更加省力,且具备较好的操作手感。依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控制开关还具有一个底盒,所述压板上还设置一对安装部,所述压板通过所述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底盒上,以便于实现压板与底盒之间的稳固连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控制开关处于分解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压板与两个摆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控制开关中按键的其中一侧受压后的位置状态示意图;以及图5为图4的纵向剖视示意图。标号说明控制开关 S 安装部 28按键 10 第一摆动件 30卡接部 11 第一突起部 31压紧件 12 第一复位件 31a压板 20 第一卡扣 32压板本体 21 第一接口 33枢接部 22 第二摆动件 40枢轴 221 第二突起部 41导向件 222 第二复位件 41a第一止挡件 23 第二卡扣 42第二止挡件 24 第二接口 43第一容纳部 25 底盒 50第二容纳部 2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非限定它们的绝对位置。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在本文中,“平行”、“垂直”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控制开关S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说,本技术的控制开关包括:至少一个按键10、一个压板20、至少一个第一摆动件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按键(10);一个压板(20),其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按键(10)的内侧,并具有:一个压板本体(21);一个枢接部(22),其位于所述压板本体(21)的中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23)和至少一个第二止挡件(24),其分别位于所述压板本体(21)的两侧;至少一个第一摆动件(30),其位于所述压板(20)与所述至少一个按键(10)之间,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枢接部(22),其另一端可抵靠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2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摆动件(30)能够在一侧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在该侧压力卸载后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按键(10)实现自复位;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摆动件(40),其位于所述压板(20)与所述至少一个按键(10)之间,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枢接部(22),其另一端可抵靠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止挡件(24),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摆动件(40)能够在另一侧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在该侧压力卸载后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按键(10)实现自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按键(10);一个压板(20),其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按键(10)的内侧,并具有:一个压板本体(21);一个枢接部(22),其位于所述压板本体(21)的中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23)和至少一个第二止挡件(24),其分别位于所述压板本体(21)的两侧;至少一个第一摆动件(30),其位于所述压板(20)与所述至少一个按键(10)之间,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枢接部(22),其另一端可抵靠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2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摆动件(30)能够在一侧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在该侧压力卸载后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按键(10)实现自复位;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摆动件(40),其位于所述压板(20)与所述至少一个按键(10)之间,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枢接部(22),其另一端可抵靠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止挡件(24),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摆动件(40)能够在另一侧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在该侧压力卸载后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按键(10)实现自复位。2.如权利要求1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件(30)还包括:一个第一突起部(31),其连接在所述第一摆动件(30)的内侧;和一个第一复位件(31a),其套设于所述第一突起部(31)的外壁并可抵靠于所述压板(20)的一侧,以用于在压力卸载后向所述第一摆动件(30)提供反向的弹性恢复力;所述第二摆动件(40)还包括:一个第二突起部(41),其连接在所述第二摆动件(40)的内侧;和一个第二复位件(41a),其套设于所述第二突起部(41)的外壁并可抵靠于所述压板(20)的另一侧,以用于在压力卸载后向所述第二摆动件(40)提供反向的弹性恢复力。3.如权利要求2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容纳部(25),其位于所述枢接部(2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23)之间,所述第一突起部(31)和所述第一复位件(31a)能够容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强何明辉孙全周李家念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