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7417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包括三个间隔120°均匀分布的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是由肩部和凸部形成的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两侧肩部均形成螺孔,底面形成环形卡槽;凸部外侧壁形成内撑凹台,内侧壁形成外夹凹台,外夹凹台上形成凸条;所述内撑凹台和外夹凹台的侧壁均为向外凸出的圆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因工件夹紧方式改变带来的夹紧装置更换频繁,耗时较多,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可以满足科研任务小批量的加工需求。

Dual purpose clamping device for inner support outer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lamping device for dual-purpose support clamp, clamp assembly includes three spaced 120 degrees evenly distributed, the clamping component is formed by the shoulder and the convex section is a convex shaped structure, are form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houlder screw hole is formed on the bottom of the annular groove; the convex part of the lateral hold the wall to form a concave table, the medial wall of the outer clamping form concave, convex concave clamp form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inner support; the concave and concave clamp are convex arc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frequent replacement of the clamping device, more time consuming and low processing efficiency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the clamping mode of the workpiece, and can meet the processing requirement of small batch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as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夹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科研任务较多,在工件加工时,时而需要使用内撑夹紧装置,时而需要使用外夹夹紧装置,这就需要经常更换夹紧装置,耗时较多,加工效率低。因此,如何减少更换夹紧装置的次数,提高工件加工效率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件车削加工中更换夹紧装置次数多,加工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包括三个间隔120°均匀分布的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是由肩部和凸部形成的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两侧肩部均形成螺孔,底面形成环形卡槽;凸部外侧壁形成内撑凹台,内侧壁形成外夹凹台,外夹凹台上形成凸条;所述内撑凹台和外夹凹台的侧壁均为向外凸出的圆弧面。所述夹紧组件的肩部的内侧端面形成弧形凹槽。所述内撑凹台底面高于外夹凹台的底面。所述凸条靠近凹槽的一侧侧壁形成圆弧面,且弧度与外夹凹台侧壁的圆弧面弧度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因工件夹紧方式改变带来的夹紧装置更换频繁,耗时较多,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可以满足科研任务小批量的加工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向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中夹紧组件的立体图。其中:1夹紧组件2螺孔3卡槽4凹槽5内撑凹台6外夹凹台7凸条11肩部12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包括三个间隔120°均匀分布的夹紧组件1,所述夹紧组件1是由肩部11和凸部12形成的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两侧肩部11均形成螺孔2,底面形成环形卡槽3;凸部12外侧壁形成内撑凹台5,内侧壁形成外夹凹台6,外夹凹台6上形成凸条7;所述内撑凹台5和外夹凹台6的侧壁均为向外凸出的圆弧面。所述夹紧组件1的肩部11的内侧端面形成弧形凹槽4。所述内撑凹台5底面高于外夹凹台6的底面。所述凸条7靠近凹槽4的一侧侧壁形成圆弧面,且弧度与外夹凹台6侧壁的圆弧面弧度相同。所述卡槽3与卡盘的卡爪连接块相配合。所述三个夹紧组件1通过螺栓穿过螺孔2分别与机床卡盘上的三个连接块连接,依靠机床卡盘的运动实现对工件的装夹。所述内撑凹台5和外夹凹台6的圆弧面直径与工件装夹直径基本一致,实现对工件的装夹。本申请中所述内侧为三个夹紧组件相对的一侧,外侧为三个夹紧组件相背的一侧。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根据夹紧方式(内撑或外夹)进行选择,在装夹工件前对夹紧装置进行预加工,使夹紧装置的装夹直径与工件装夹定位基准尺寸基本一致,从而保证较高的定位装夹精度,可以满足加工尺寸精度要求。装夹:夹紧装置处于放松状态,将工件放入夹紧装置,通过机床脚踏板控制主轴液压,使得120°均匀分布的三个夹紧组件1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实现对工件的装夹。放松:在工件加工完成后,通过机床脚踏板控制主轴液压,使得120°均匀分布的三个夹紧组件1向内收缩或向外扩张,工件与夹紧装置脱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间隔120°均匀分布的夹紧组件(1),所述夹紧组件(1)是由肩部(11)和凸部(12)形成的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两侧肩部(11)均形成螺孔(2),底面形成环形卡槽(3);凸部(12)外侧壁形成内撑凹台(5),内侧壁形成外夹凹台(6),外夹凹台(6)上形成凸条(7);所述内撑凹台(5)和外夹凹台(6)的侧壁均为向外凸出的圆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撑外夹的两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间隔120°均匀分布的夹紧组件(1),所述夹紧组件(1)是由肩部(11)和凸部(12)形成的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两侧肩部(11)均形成螺孔(2),底面形成环形卡槽(3);凸部(12)外侧壁形成内撑凹台(5),内侧壁形成外夹凹台(6),外夹凹台(6)上形成凸条(7);所述内撑凹台(5)和外夹凹台(6)的侧壁均为向外凸出的圆弧面。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贾强王钟起王吉峰田欣赵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