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装置及其放电极,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7309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装置及其放电极,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所述放电极的侧壁开设有向下延伸并贯通所述放电极底部的引水槽,和/或所述放电极的底部开设有槽口向下的分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中,在放电极的侧壁设置贯通底部的引水槽,可以将喷淋时聚集在放电极侧面的水滴较快地引流至底部下落,而分割槽的设置,使得部分引流至此的水滴无法在底部汇集,被分割槽分离而无法基于张力形成大的水滴,从而也自底部下落,以解决放电极侧壁和底部的积水问题。如此,即便阳极筒内气体流速较高,能够被气流夹带至阳极筒内壁上造成的局部放电的水滴量会大大减少,继而减少因水滴接触到阳极筒内壁产生局部放电而对电极性能造成的损坏。

Plasma device and its discharge electrode, and integrated device for desulfurization, dust removal and mist remova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and a plasma discharge electrode, and the desulfurization dust and fog removing device, the side wall of the discharge electrode is arranged on the flume and extends downward through the bottom of the discharge electrode, and / or the discharge electrode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s split down. The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bottom of the flume is arranged in the side wall of the discharge electrode, can be gathered in the spray discharge electrode side drops rapidly to the bottom drainage whereabouts, and segmentation groove, so that part of the water in the bottom drainage so far cannot be split together, and not based on separation groove form tension drops of water, and also from the bottom down, in order to solve the water problem on the side walls and bottom electrode. So, even if the anode cylinder gas velocity is high, water quantity of partial discharge can be caused by air entrainment to the anode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ube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and then reduce the water contact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anode barrel to produce partial discharge damage caused on the electrod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离子体装置及其放电极,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除尘脱硫及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体装置及其放电极,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等离子体装置电极结构多为线筒式结构,多采用耐腐蚀合金材质,放电极形状一般是管、棒、条、丝的一种,放电极上设有各种形式的针刺或芒刺。如图1、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放电极芒刺呈阶梯状形式的电极结构;图2现有技术中放电极芒刺呈螺旋状形式的电极结构。等离子体装置中的电极结构包括阳极筒21和放电极22,放电极22插入在阳极筒21内。阳极筒21和放电极22之间形成高压电晕电场。烟气通过高压电晕电场时,微粒被荷电,碰撞混合过程中发生电凝并,最终被吸附在相应的电极上,从而达到去除粉尘和雾滴的目的。通常电极结构上方布置有喷淋冲洗系统,用于清洗阳极筒内收集的粉尘和雾滴。上述方案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冲洗时,由于水滴的张力作用和放电极的侧壁形状所致,喷淋冲洗水会积聚在放电极形成水滴,当阳极筒内气体流速较高时,水滴会被气流从放电极夹带至阳极筒的内壁上造成局部放电,影响电极结构的性能。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以减少积聚的水滴带至阳极筒时造成的局部放电,降低对电极结构性能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装置及其放电极,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该放电极能够减少积聚的水滴带至阳极筒时造成的局部放电,降低对电极结构性能的损害。本技术提供的等离子体装置的放电极,所述放电极的侧壁开设有向下延伸并贯通所述放电极底部的引水槽,和/或所述放电极的底部开设有槽口向下的分割槽。可选地,所述引水槽与所述分割槽连通;所述放电极的底部设有若干所述分割槽,且若干所述分割槽相连通于所述放电极底部的中部。可选地,所述引水槽的槽深切入所述放电极的螺纹底部1~2mm,和/或所述分割槽的深度为5~20mm。可选地,所述放电极为螺纹式放电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等离子体装置,包括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包括阳极筒和放电极,所述放电极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放电极。可选地,所述阳极筒的顶部设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以下为直筒段。可选地,所述放电极悬吊于所述等离子体装置的壳体内,所述壳体固定有主悬吊梁,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围合形成闭合框架的悬吊梁,所述悬吊梁支撑于所述主悬吊梁;所述壳体内设置供所述放电极悬吊的若干第一悬吊板,所述第一悬吊板的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若干所述第一悬吊板固定于由所述悬吊梁围合形成的闭合框架内。可选地,所述悬吊梁的下方设有围合形成闭合框架的定位梁,所述定位梁相对所述悬吊梁固定;所述定位梁形成的闭合框架内设有若干第二悬吊板,所述第二悬吊板的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放电极还相对所述第二悬吊板定位。可选地,所述第一悬吊板和所述第二悬吊板分别固定有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所述放电极从上至下依次插入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且所述放电极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顶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顶部设有等离子体装置,所述等离子体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所述等离子体装置设有清洗其电极结构的喷淋系统,所述脱硫塔内设有机械式除雾器。本技术方案中,在放电极的侧壁设置贯通底部的引水槽,可以将喷淋时聚集在放电极侧面的水滴较快地引流至底部下落,而分割槽的设置,使得部分引流至此的水滴无法在底部汇集,被分割槽分离而无法基于张力形成大的水滴,从而也自底部下落,以解决放电极侧壁和底部的积水问题。如此,即便阳极筒内气体流速较高,能够被气流夹带至阳极筒内壁上造成的局部放电的水滴量会大大减少,继而减少因水滴接触到阳极筒内壁产生局部放电而对电极性能造成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放电极芒刺呈阶梯状形式的电极结构;图2为现有技术中放电极芒刺呈螺旋状形式的电极结构;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中螺杆的局部轴向剖视图;图6为图4中的A-A向剖视图;图7为图4中的B-B向截面示图;图8为本技术所提供等离子体装置电极结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放电极引水槽横截面示意图;图9为图8中放电极的分割槽截面示意图;图10为图3中悬吊螺杆位置的俯视图;图11为图3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II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另一种悬吊梁布置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II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中附图标记说明:21—阳极筒,22—放电极;图3-14中附图标记说明:A-脱硫塔、B-等离子体装置;1-喷淋层、2-机械式除雾器、3-除雾器冲洗水路、4-气流均布板、5-人孔、6-下封板、7-上封板、8-绝缘子、9-主悬吊梁、10-悬吊梁、11-喷淋系统、12-放电极、13-第一套筒、14-第一悬吊板、15-螺母、16-直筒段、17-引水槽、18-底部、19-小平面、20-分割槽、21-喇叭口、22-连接梁、23-定位梁、24-第二套筒、25-第二悬吊板;h—分割槽深度、α—喇叭口扩张角、v1—引水槽深度,dg—引水槽槽底形成的直径、d—螺纹大径、d2—螺纹中径、d1—螺纹小径、P—螺距、v2—螺纹顶部到螺纹底部深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4,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示出等离子体装置中阳极筒和螺杆配合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装置可以用于除尘脱硫及废气处理领域,如图3所示,在脱硫塔A的顶部设有等离子体装置B。该脱硫塔A内布置有若干喷淋层1,喷淋层1上方布置有一层除雾器,例如可以是机械式除雾器,除雾器之上设有冲洗水路3,以冲洗除雾器。等离子体装置B布置于湿法脱硫塔A机械式除雾器的冲洗水路3以上。烟气从入口进入脱硫塔A,经过若干喷淋层1后到达机械式除雾器2除去大部分大液滴。接着,烟气向上经过气流均布板4后,到达等离子体装置B电场区域,在此区域能够有效脱除微细粉尘、酸雾、携带微细颗粒物的雾滴等复合污染物,确保颗粒物实现超低排放。此处,气流均布板4有助于均布气流,使其更为均匀地进入等离子体装置B内,提高除尘除雾效率。当然,不设置气流均布板4也是可以的。等离子体装置B壳体的上下还布置有人孔5,可以是圆形或方形等形状。壳体中主要结构包括电极结构,电极结构包括如图4中所示的阳极筒和放电极12,图中阳极筒包括顶端的喇叭口21和喇叭口21以下的直筒段16。阳极筒可以由上封板7和下封板6固定在壳体内,即阳极筒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封板7和下封板6。下述实施例描述放电极12的结构和相应的有益效果,电极结构、等离子体装置B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具有该放电极12,也就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不再重复论述。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放电极12采用螺纹式结构,图中示出的螺纹式放电极12即螺杆,螺纹式的放电极12与常规针刺线和芒刺线放电极原理一致,均采用电晕放电原理,当含有微粒的气流经过等离子体反应区(阳极筒和放电极12之间)时,微粒被荷电,并在碰撞混合过程中发生电凝并,最终被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等离子体装置及其放电极,以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装置的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12)的侧壁开设有向下延伸并贯通所述放电极(12)底部(18)的引水槽(17),和/或所述放电极(12)的底部(18)开设有槽口向下的分割槽(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装置的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12)的侧壁开设有向下延伸并贯通所述放电极(12)底部(18)的引水槽(17),和/或所述放电极(12)的底部(18)开设有槽口向下的分割槽(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的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17)与所述分割槽(20)连通;所述放电极(12)的底部(18)设有若干所述分割槽(20),且若干所述分割槽(20)相连通于所述放电极(12)底部(18)的中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的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17)的槽深切入所述放电极(12)的螺纹底部1~2mm,和/或所述分割槽(20)的深度为5~20mm。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的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12)为螺纹式放电极。5.一种等离子体装置,包括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包括阳极筒和放电极(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12)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放电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筒的顶部设有喇叭口(21),所述喇叭口(21)以下为直筒段(16)。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12)悬吊于所述等离子体装置的壳体内,所述壳体固定有主悬吊梁(9),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丁李进昌周宗勇郑好詹秋月叶凯叶兴联周忠锐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