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682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3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2)整地;(3)油茶移栽;(4)大豆种植;(5)茴香种植;(6)施肥管理;(7)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种植方法科学合理,操作简单便捷,通过作物的间作,改变了油茶林间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条件、优化林下空间结构,抑制了病害的发生,培养土壤肥力,促进油茶的生长。

A Camellia oleifera intercropping method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dis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油树种植
,具体是一种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
技术介绍
作物间作是一种生态种植模式,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林农作物的生长与生产,也是防控病虫害的一种技术手段,已在我国林农生产中广泛应用。林农间作可以有效调整油茶幼林单一的林分结构,提高间作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还能通过改变作物的生物特征以影响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随着国家《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意见》的颁布,油茶种植越来越受到政府及林农的重视,油茶正逐渐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主要林业经济作物。有关间套作控制病虫害研究方面,字淑慧等人、沈君辉等人、安曈昕等人都有相关研究报道,但其研究的多为农业间套作模式。滕维超等人、陈永忠等人对间作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油茶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报道。而国内外有关间套作模式控制油茶林病虫害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填补现有技术中关于油茶间套作防治病害的空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可以提高油茶园的生产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本专利技术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选择土层肥沃且水分充足的斜坡沙质土壤地作为基地,要求耕作层超过40cm,土壤pH值为5.2-6.8的向阳坡地,坡度为8-15°;(2)整地:将土地翻耕暴晒2-3天,人工捡去碎石块,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kg、饼肥120~130kg,复合肥100-150kg,然后深翻30cm,耙平耙实挖定植穴时,株距为2-3m,行距为2-4m;(3)油茶移栽:将嫁接营养杯苗作为种苗移栽到种植穴中,覆土压实,浇透水;(4)大豆种植:在油茶行距中间间开挖穴,穴间距为20-25cm,播种深度为5-7cm,每穴播种大豆3-5粒,播种后浇透水;(5)茴香种植:在油茶株间等间距挖2-3个穴,穴深5-6cm,每穴放置8-10颗茴香鳞茎,覆土厚度2-3cm,浇透水;(6)施肥管理:基地每年秋季补施农家肥300-500kg/亩,复合肥80-100kg/亩;(7)采收:当茶果色泽鲜艳、呈现油光,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现油即可收获;大豆采收后,秸秆粉碎,撒施在土壤中;茴香茎杆转白,籽粒饱满时即可收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油茶林中间作金银花、大豆、茴香,有效控制油茶病害的发生,使油茶炭蛆病的发病率降低到2.4%以下;通过三种作物的间作,改变了油茶林间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条件、优化林下空间结构,抑制了病害的发生。并且,间作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有效氮、有效钾及全钾等养分含量,促进油茶生长提高其抵抗力。另外,茴香多年生,持续采摘嫩可以促进其挥发油的扩散,利用其驱虫作用,限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附图说明图1为间作示意图;图中:1茴香,2大豆,3油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选地:选择土层肥沃且水分充足的斜坡沙质土壤地作为基地,要求耕作层超过40cm,土壤pH值为6.8的向阳坡地,坡度为15°;(2)整地:将土地翻耕暴晒3天,人工捡去碎石块,每亩施优质有机肥4000kg、饼肥130kg,复合肥150kg,然后深翻30cm,使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匀,耙平耙实挖定植穴时,株距为3m,行距为4m;(3)油茶移栽:将嫁接营养杯苗作为种苗移栽到种植穴中,覆土压实,浇透水;(4)大豆种植:在油茶行距中间间开挖穴,穴间距为25cm,播种深度为7cm,每穴播种大豆5粒,播种后浇透水;(5)茴香种植:在油茶株间等间距挖3个穴,穴深6cm,每穴放置10颗茴香鳞茎,覆土厚度3cm,浇透水;(6)施肥管理:基地每年秋季补施农家肥500kg/亩,复合肥100kg/亩,;(7)采收:当茶果色泽鲜艳、呈现油光,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现油即可收获;大豆采收后,秸秆粉碎,撒施在土壤中;茴香茎杆转白,籽粒饱满时即可。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栽培试验在铜仁德江油茶种植基地设置10个标准样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间作,对照组为油茶纯林,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种间作处理,每个标准样地面积均为20m×30m,试验从2011年,两个组统一管理,2015年油茶进入花期后检查虫咬率和发病率。试验结果对照组试验组炭蛆病发病率8.6%3.2%软腐病发病率6.3%4.1%虫咬率11.3%8.1%可以看出,对照组的炭蛆病发病率为试验组的2.7倍,软腐病发病率为试验组的1.5倍,虫咬率为试验组的1.4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选择土层肥沃且水分充足的斜坡沙质土壤地作为基地,要求耕作层超过40cm,土壤pH值为5.2‑6.8的向阳坡地,坡度为8‑15°;整地:将土地翻耕暴晒2‑3天,人工捡去碎石块,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kg、饼肥120~130kg,复合肥100‑150kg,然后深翻30cm,耙平耙实挖定植穴时,株距为2‑3m,行距为2‑4m;油茶移栽:将嫁接营养杯苗作为种苗移栽到种植穴中,覆土压实,浇透水;(4)大豆种植:在油茶行距中间间开挖穴,穴间距为20‑25cm,播种深度为5‑7cm,每穴播种大豆3‑5粒,播种后浇透水;茴香种植:在油茶株间等间距挖2‑3个穴,穴深5‑6cm,每穴放置8‑10颗茴香鳞茎,覆土厚度2‑3cm,浇透水;施肥管理:基地每年秋季补施农家肥300‑500kg/亩,复合肥80‑100kg/亩;(7)采收:当茶果色泽鲜艳、呈现油光,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现油即可收获;大豆采收后,秸秆粉碎,撒施在土壤中;茴香茎杆转白,籽粒饱满时即可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防治病害的油茶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选择土层肥沃且水分充足的斜坡沙质土壤地作为基地,要求耕作层超过40cm,土壤pH值为5.2-6.8的向阳坡地,坡度为8-15°;整地:将土地翻耕暴晒2-3天,人工捡去碎石块,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kg、饼肥120~130kg,复合肥100-150kg,然后深翻30cm,耙平耙实挖定植穴时,株距为2-3m,行距为2-4m;油茶移栽:将嫁接营养杯苗作为种苗移栽到种植穴中,覆土压实,浇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本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祥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