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合棱镜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6143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胶合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侧视投影为不规则四边结构,其具有一长边斜面,所述第二棱镜侧视投影为三角形结构,其一侧面与第一棱镜的长边斜面粘合,粘合层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棱镜具有涂黑面和通光口。通过间隙层0.008mm用硅粉+UV胶混合固定,间隙均匀,成像画质均匀无畸变。

Bonded prism se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emented prism group includes first and second prisms, the first prism side projection for the irregular structure, it has a long side slope, the second prism side projection triangle structure, the long side slope side and the first prism adhesive, adhesive layer with a gap; the second prism is painted black and light. The gap layer 0.008mm is mixed and fixed with silica fume and +UV glue, the gap is even, and the imaging quality is uniform without distor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合棱镜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棱镜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胶合棱镜组。
技术介绍
投影机的成像原理,以某液晶投影机的光路为例:首先光线通过滤光片,滤掉红外线和紫外线这样的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对LCD片有一定的损害作用。透过两片多镜头镜片将光线均匀化,并将UHP灯产生的圆锥形光校正为和投影图像近似的矩形光线。在两片镜子之间的棱镜用来将光线预先极性化,较之没有该棱镜的不对称光箱,它可以减少光线的损失。光线下一步被分光镜分为红、绿、蓝三原色并被分别反射到相应的液晶片上。在到达液晶片之前光线还需要透过一个凸透镜和偏振片,凸透镜的作用是将光线集中,偏振片则进一步将光线极性化,使得光线振动方向一致,可以被液晶片控制。最后光线经过液晶片,通过电路板驱动,液晶片上的各像素点有序开闭,产生了图像,并通过每原色光的调校产生了丰富的色彩。最后三路光线最终汇聚在一起由镜头投射出去。而现有技术中投影机内的棱镜由于间隙不均匀导致画质不清楚。因为画质的衰减,最终得到一个不清楚、失真的画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胶合棱镜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胶合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侧视投影为不规则四边结构,其具有一长边斜面,所述第二棱镜侧视投影为三角形结构,其一侧面与第一棱镜的长边斜面粘合,粘合层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棱镜具有涂黑面和通光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棱镜包括六个面,分别为水平的上表面B,与上表面B垂直相邻的左侧面H和右侧面I;与上表面B前边沿重合并向外倾斜的前表面G;与上表面B后边沿重合并向外倾斜的后表面A,和第一棱镜的底面C;所述第二棱镜包括五个面,分别是与底面C平行贴合的贴合面D;与水平面平行的底面F,和与前表面G平行的前侧面E,以及垂直于底面F的左侧面J和右侧面K。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粘合层内粘胶为硅粉和UV胶混合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粘合层间隙宽度为m,其中0.006mm≤m≤0.01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侧视投影中前表面G超出前侧面E的垂直距离为n,其中0≤n≤0.4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后表面A、上表面B、底面F、底面C和贴合面D上设有镀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前侧面E、底面F、前表面G、左侧面J和右侧面K上设有涂黑面,所述涂黑面涂有耐热漆,所述耐热漆最高耐热温度为100℃;底面F上设有矩形非涂黑的透光窗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后表面A与底面C夹角α,底面C和上表面B夹角β,其中49°≤α≤52°;30°≤β≤3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贴合面D和底面F夹角Θ,底面F和前侧面E夹角γ,其中30°≤Θ≤35°;63°≤γ≤67°。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胶合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侧视投影为不规则四边结构,其具有一长边斜面,所述第二棱镜侧视投影为三角形结构,其一侧面与第一棱镜的长边斜面粘合,粘合层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棱镜具有涂黑面和通光口。通过间隙层0.008mm用硅粉+UV胶混合固定,间隙均匀,成像画质均匀无畸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棱镜1,第二棱镜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胶合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1和第二棱镜2,第一棱镜1侧视投影为不规则四边结构,其具有一长边斜面,第二棱镜2侧视投影为三角形结构,其一侧面与第一棱镜1的长边斜面粘合,粘合层具有间隙;第二棱镜2具有涂黑面和通光口。第一棱镜包括六个面,分别为水平的上表面B,与上表面B垂直相邻的左侧面H和右侧面I;与上表面B前边沿重合并向外倾斜的前表面G;与上表面B后边沿重合并向外倾斜的后表面A,和第一棱镜1的底面C;第二棱镜2包括五个面,分别是与底面C平行贴合的贴合面D;与水平面平行的底面F,和与前表面G平行的前侧面E,以及垂直于底面F的左侧面J和右侧面K。粘合层内粘胶为硅粉和UV胶混合体。粘合层间隙宽度为m,其中0.006mm≤m≤0.01mm。侧视投影中前表面G超出前侧面E的垂直距离为n,其中0≤n≤0.4mm。后表面A、上表面B、底面F、底面C和贴合面D上设有镀膜。前侧面E、底面F、前表面G、左侧面J和右侧面K上设有涂黑面,所述涂黑面涂有耐热漆,所述耐热漆最高耐热温度为100℃;底面F上设有矩形非涂黑的透光窗口。后表面A与底面C夹角α,底面C和上表面B夹角β,其中49°≤α≤52°;30°≤β≤35°。贴合面D和底面F夹角Θ,底面F和前侧面E夹角γ,其中30°≤Θ≤35°;63°≤γ≤67°。人眼在B面时可以看到A处的景象,光线通过D面反射。人眼在F处可以看到B处景象。实施例1棱镜组制作技术要求:1、nd=1.5168±0.0003vd=64.2±0.3%2、倒角:0.23、塔差:≤5'4、有效通光孔径:≤1mm5、EFGJK面涂黑(耐热漆涂黑必须能承受高达100℃的温度)6、A、B、C、D、F面外观:有效通光孔径以内60/40有效通光孔径以外80/607、镀膜要求:A、B、F面:R(ave)≤0.5%@420nm-680nmAOI:0°~30°C、D面:R(ave)≤1.5%@420nm-680nmAOI:54°8、T(AVE)≥95%@420-680nmAOI=8°T(AVE)≥95%@420-680nmAOI=4°T(AVE)≥93%@420-680nmAOI=0°T(AVE)≥88%@420-680nmAOI=4°T(AVE)≥75%@420-680nmAOI=8°。实施例2第一棱镜1宽度为22mm,第一棱镜1中A面与C面夹角49.38°,B面与D面夹角32.5°。第二棱镜2宽度为16mm,F面与E面夹角65.52°,F面与D面夹角32.5°。其中F面为矩形面,长度27.4mm。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胶合棱镜组

【技术保护点】
胶合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1)和第二棱镜(2),所述第一棱镜(1)侧视投影为不规则四边结构,其具有一长边斜面,所述第二棱镜(2)侧视投影为三角形结构,其一侧面与第一棱镜(1)的长边斜面粘合,粘合层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棱镜(2)具有涂黑面和通光口。

【技术特征摘要】
1.胶合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1)和第二棱镜(2),所述第一棱镜(1)侧视投影为不规则四边结构,其具有一长边斜面,所述第二棱镜(2)侧视投影为三角形结构,其一侧面与第一棱镜(1)的长边斜面粘合,粘合层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棱镜(2)具有涂黑面和通光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棱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包括六个面,分别为水平的上表面B,与上表面B垂直相邻的左侧面H和右侧面I;与上表面B前边沿重合并向外倾斜的前表面G;与上表面B后边沿重合并向外倾斜的后表面A,和第一棱镜(1)的底面C;所述第二棱镜(2)包括五个面,分别是与底面C平行贴合的贴合面D;与水平面平行的底面F,和与前表面G平行的前侧面E,以及垂直于底面F的左侧面J和右侧面K。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合棱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内粘胶为硅粉和UV胶混合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棱镜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良叶勇越戴国树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光大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