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亮膜及背光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150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亮膜,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入射到第一表面上,入射光通过第二表面离开;以及光路径调制部件,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设置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上;以及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底部,所述反射层包含远离光路径调制部件的第一光学面以及与光路径调制部件贴合的第二光学面,所述反射层用以部分地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二光学面上的光以及部分地反射外界环境入射到所述第一光学面的光,所述增亮膜除了原本增亮膜对背光源的光学增益外,还具有对外界环境光的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亮膜及背光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具体涉及增亮膜及应用其之背光组件。
技术介绍
:增亮膜的发展,大多在于提高光利用效率,例如提高树脂折射率,或提高耐磨耐刮擦特性,例如改变微结构外型,这些增亮膜的应用,功能都在于对背光源的有效利用,并没有对外界光利用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增亮膜,该增亮膜以其棱镜结构获得来自背光源的光学增益,将背光源的光充分利用的同时,实现对外界环境光线的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亮膜,包括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入射到第一表面上,入射光通过第二表面离开;以及光路径调制部件,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设置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上;以及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底部,所述反射层包含远离光路径调制部件的第一光学面以及与光路径调制部件贴合的第二光学面,所述反射层用以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二光学面上的光以及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一光学面的环境光。进一步地,所述光路调整部件为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包括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在一起形成了脊部和槽,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槽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增亮膜及背光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亮膜(100),包括基材(2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210)包括第一表面(251)和第二表面(252),光入射到第一表面(251)上,入射光通过第二表面(252)离开;以及光路径调制部件(220),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220)设置所述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52)上;以及反射层(260),所述反射层(260)设置在光路径调制部件(220)底部,所述反射层(260)包含远离光路径调制部件(220)的第一光学面(310)以及与光路径调制部件(220)贴合的第二光学面(320),所述反射层(260)用以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二光学面(320)上的光以及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一光学面(310)的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亮膜(100),包括基材(2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210)包括第一表面(251)和第二表面(252),光入射到第一表面(251)上,入射光通过第二表面(252)离开;以及光路径调制部件(220),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220)设置所述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52)上;以及反射层(260),所述反射层(260)设置在光路径调制部件(220)底部,所述反射层(260)包含远离光路径调制部件(220)的第一光学面(310)以及与光路径调制部件(220)贴合的第二光学面(320),所述反射层(260)用以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二光学面(320)上的光以及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一光学面(310)的环境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亮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调整部件(220)为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包括第一倾斜面(221)和第二倾斜面(222),所述第一倾斜面(221)和第二倾斜面(222)在一起形成了脊部(240)和槽(230),所述反射层(260)设置在所述槽(2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张家港保税区康得菲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