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8960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传导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包括圆形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光管外表面具有N排椭球凹坑,其中1≤N≤10,所述每排椭球凹坑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或螺旋分布,所述椭球凹坑在圆形光管内壁形成椭球凸起。上述参数的取值范围是根据圆形光管的直径进行计算选取,通过内腔壁面形状的设置,使换热流体在管道内形成湍流,增强对管壁的冲刷效果,内壁难以结垢,避免了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导致结垢降低传热效率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
本技术涉及热传导
,特别是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
技术介绍
传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动力、核能、电子、交通、制冷、化工、石油、航空航天等工业中的常见过程。由于地球上能源有限,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愈加严峻,提高换热设备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旋律。目前,提高换热设备效率主要采用强化传热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可分为两类,即有源强化传热和无源强化传热,所谓有源强化指换热设备需通过外部能量输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比如振动强化、静电场强化、机械强化等;无源强化指无需外部输入能量,仅通过改变传热管表面结构或使用强化元件来提高换热性能,比如旋流片、纽带、绕花丝、人工粗糙管、异型管、扩展表面管等。由于无源强化技术无需消耗额外能量,且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因此无源强化技术在强化传热
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光管是通过异型管提高传热技术的有:波纹管、缩放管、螺旋槽管、横纹槽管等。其强化传热的机理主要是通过破坏或减薄边界层,诱导流程发生变化使流体产生涡流,进而加冷热流体混合,从而提高传热性能。但是普通光管传热效率低、抗污垢性能差。而凹坑传热管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管,相比于普通光管,椭球凹坑传热管具有如下特点:(1)当流体流经凹坑表面时,由于边界层的分离作用,湍动能增加,流体在凹坑后形成涡流,涡流一旦形成就向管中心移动并逐渐扩大,形成旋涡,旋涡增大了边界层内流体的混合和扰动作用,使传热系数大大提高;(2)凹坑传热管由于凹坑的缩放节流作用,使凹坑传热管抗污垢性能优于普通光管;(3)凹坑传热管由于凹坑的作用,使凹坑传热管的抗热应力能较普通光管强;(4)凹坑传热管增加了传热面积,使凹坑管传热性能提高;(5)由于凹坑管凹坑的布置形式,可减小流体压力损失,进而可选用小功率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为解决普通光管传热效率低、抗污垢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包括圆形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光管外表面具有N排椭球凹坑,其中1≤N≤10,所述每排椭球凹坑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或螺旋分布,所述椭球凹坑在圆形光管内壁形成椭球凸起。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椭球凸起的边缘与圆形光管内表面衔接处呈倒圆角形。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形光管的直径为20~80mm。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椭球凹坑的椭球截面长轴为20~8mm,短轴为15~5mm。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椭球凹坑的深度为3~10mm。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每排椭球凹坑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时,所述椭球凹坑的轴向间距为10~60mm;所述每排椭球凹坑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螺旋分布时,所述椭球凹坑的轴向螺距为10~60mm。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形光管的直径为35mm,所述椭球凹坑的椭球截面长轴为14mm,短轴为8mm,所述椭球凹坑的深度为8mm,所述椭球凹坑的轴向间距为50mm。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椭球凹坑沿长轴方向的椭球的横截面与圆形光管的轴线夹角为0°~18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的换热面积较现有换热圆管显著增大,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率;(2)本方案内腔壁面形状导致换热流体在管道内形成湍流,对管壁的冲刷效果明显,内壁难以结垢,避免了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导致结垢降低传热效率的情况;(3)椭球凹坑传热管内流体的压力损失小,可以降低小功率泵,从而减少额外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单排呈直线分布的椭球凹坑传热管示意图。图2是多排呈直线分布的椭球凹坑传热管示意图。图3是单排呈螺旋分布的椭球凹坑传热管示意图。图4是多排呈螺旋分布的椭球凹坑传热管示意图。图5是多排呈螺旋分布的斜椭球凹坑传热管示意图。图6是椭球凹坑短轴a、长轴b、间距P示意图。图7是传热管截面A-A处椭球凹坑深度H示意图。附图标记,1-圆形光管,2-椭球凹坑,3-椭球凸起,4-倒圆角形,11-圆形光管,22-椭球凹坑,222-椭球凹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包括圆形光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光管1通过挤压成型使外表面具有N排椭球凹坑2,其中1≤N≤10,所述每排椭球凹坑2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如图1所示,所述椭球凹坑2在圆形光管内壁形成椭球凸起3。所述椭球凸起3可以显著增大换热面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如图3-4所示,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包括圆形光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光管11通过挤压成型使外表面具有N排椭球凹坑22,其中1≤N≤10,所述每排椭球凹坑22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螺旋分布如图4所示,所述椭球凹坑22截面长轴与轴线方向平行,如图5所示,所述椭球凹坑222截面长轴与轴线方向也可以具有夹角,所述椭球凹坑22和椭球凹坑222在圆形光管内壁形成椭球凸起3。所述椭球凸起3可以显著增大换热面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所述椭球凸起的边缘与圆形光管内表面衔接处呈倒圆角形4,设置成倒圆角形4避免椭球凸起的边缘具有棱角,容易引起内壁结垢。所述圆形光管1或者圆形光管11的20~80mm。如图6所示,所述椭球凹坑的椭球截面长轴a为20~8mm,短轴b为15~5mm。所述椭球凹坑的深度H为3~10mm。所述每排椭球凹坑2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所述椭球凹坑的轴向间距P为10~60mm;所述每排椭球凹坑22或者椭球凹坑222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螺旋分布,所述椭球凹坑22或者椭球凹坑222的轴向螺距为10~60mm。所述椭球凹坑沿长轴方向的椭球的横截面与圆形光管的轴线夹角为0°~180°。上述参数的取值范围是根据圆形光管的直径进行计算选取,通过内腔壁面形状的设置,使换热流体在管道内形成湍流,增强对管壁的冲刷效果,内壁难以结垢,避免了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导致结垢降低传热效率的情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包括圆形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光管外表面具有N排椭球凹坑,其中1≤N≤10,所述每排椭球凹坑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或螺旋分布,所述椭球凹坑在圆形光管内壁形成椭球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椭球凹坑传热管,包括圆形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光管外表面具有N排椭球凹坑,其中1≤N≤10,所述每排椭球凹坑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或螺旋分布,所述椭球凹坑在圆形光管内壁形成椭球凸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球凹坑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椭球凸起的边缘与圆形光管内表面衔接处呈倒圆角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椭球凹坑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光管的直径为20~8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椭球凹坑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椭球凹坑的椭球截面长轴为20~8mm,短轴为15~5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椭球凹坑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椭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琳梁政丁虎张梁陈巍弋治军王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锅科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