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运城学院专利>正文

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463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左侧连通有煤粉管,所述煤粉管的左侧贯穿炉体,所述煤粉管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燃烧室的顶部设置有积灰斗,所述炉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积灰斗、第一过滤板、振动电机、承载板、滑块、连杆、滑槽、弹簧和第二过滤板的配合使用,可将未燃烧的煤粉颗粒进行回收在利用,这样煤粉的使用效率更高,解决了煤粉在燃烧的过程中,因部分煤粉未能充分燃烧,从而造成未燃烧的煤粉跟随气体排放到收集装置内,从而导致煤粉出现使用效率较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
本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为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
技术介绍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为了缓解世界上原油资源的紧张,原煤气化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使用,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煤化工用气化炉,在对煤气化的过程中,不能将未能燃烧的煤粉颗粒进行有效回收,这样未能燃烧的煤粉会跟随气体到达收集装置内,从而导致煤粉出现使用效率较底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煤粉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原煤气化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具备对未能燃烧的煤粉进行有效回收的优点,解决了煤粉出现使用效率较底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左侧连通有煤粉管,所述煤粉管的左侧贯穿炉体,所述煤粉管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燃烧室的顶部设置有积灰斗,所述炉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滑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内侧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炉体内腔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右侧贯穿炉体,所述炉体内腔的左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炉体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振动电机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渣斗,所述排渣斗的底部贯穿炉体,所述排渣斗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拉环。优选的,所述炉体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顶部、进气管的左侧与煤粉管底部的左侧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门。优选的,所述炉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吊耳,所述炉体顶部的左侧连通有气体压力表,所述炉体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吊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积灰斗、第一过滤板、振动电机、承载板、滑块、连杆、滑槽、弹簧和第二过滤板的配合使用,可将未燃烧的煤粉颗粒进行回收在利用,这样煤粉的使用效率更高,解决了煤粉在燃烧的过程中,因部分煤粉未能充分燃烧,从而造成未燃烧的煤粉跟随气体排放到收集装置内,从而导致煤粉出现使用效率较底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煤粉的使用效率,适合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排渣斗,可对煤粉燃烧后的无机物进行有效回收,这样气化炉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燃烧室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因煤粉燃烧后的无机物无法排出,从而导致燃烧室容积变小的问题出现,通过吊耳和吊环的配合,可对炉体进行有效移动,这样炉体的移动更加方便,避免了炉体在移动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吊装装置,从而导致炉体出现无法移动的问题,通过气体压力表,可对炉体内的气体压力进行有效监控,这样炉体的使用时间更长,避免了因炉体内的气体压力较大,从而导致炉体出现损坏的问题,通过温度传感器,可对炉体内的温度进行有效监控,避免了炉体内的温度较低,从而导致煤粉出现不能充分燃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放大图。图中:1炉体、2支撑板、3排渣斗、4插板、5支撑腿、6燃烧室、7积灰斗、8吊耳、9出气管、10第一过滤板、11振动电机、12吊环、13气体压力表、14承载板、15控制器、16温度传感器、17进气管、18煤粉管、19滑块、20连杆、21滑槽、22弹簧、23第二过滤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包括炉体1,炉体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燃烧室6,燃烧室6的底部设置有排渣斗3,排渣斗3的底部贯穿炉体1,排渣斗3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插板4,插板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拉环,通过排渣斗3,可对煤粉燃烧后的无机物进行有效回收,这样气化炉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燃烧室6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因煤粉燃烧后的无机物无法排出,从而导致燃烧室6容积变小的问题出现,燃烧室6的左侧连通有煤粉管18,煤粉管18的左侧贯穿炉体1,煤粉管18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气管17,燃烧室6的顶部设置有积灰斗7,炉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的内侧设置有滑块19,滑块19的内侧设置有连杆20,连杆20的底部设置有弹簧22,弹簧22的底部与滑槽2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杆2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0,第一过滤板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板23,第一过滤板10的内侧设置有承载板14,承载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11,通过设置积灰斗7、第一过滤板10、振动电机11、承载板14、滑块19、连杆20、滑槽21、弹簧22和第二过滤板23的配合使用,可将未燃烧的煤粉颗粒进行回收在利用,这样煤粉的使用效率更高,解决了煤粉在燃烧的过程中,因部分煤粉充分未能燃烧,从而造成未燃烧的煤粉跟随气体排放到收集装置内,从而导致煤粉出现使用效率较底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煤粉的使用效率,适合推广使用,炉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9,出气管9的顶部、进气管17的左侧与煤粉管18底部的左侧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门,出气管9的右侧贯穿炉体1,炉体1内腔的左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通过温度传感器16,可对炉体1内的温度进行有效监控,避免了炉体1内的温度较低,从而导致煤粉出现不能充分燃烧的问题,炉体1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5,支撑腿5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底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炉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吊耳8,炉体1顶部的左侧连通有气体压力表13,炉体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吊环12,通过气体压力表13,可对炉体1内的气体压力进行有效监控,这样炉体1的使用时间更长,避免了因炉体1内的气体压力较大,从而导致炉体1出现损坏的问题,通过吊耳8和吊环12的配合,可对炉体1进行有效移动,这样炉体1的移动更加方便,避免了炉体1在移动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吊装装置,从而导致炉体1出现无法移动的问题,炉体1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15,控制器15分别与振动电机11和温度传感器16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控制器15启动振动电机11,在振动电机11的作用下,第一过滤板10和第二过滤板23进行有效的振动,从而将第一过滤板10和第二过滤板23表面的煤粉颗粒进行有效回收。综上所述:该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通过设置积灰斗7、第一过滤板10、振动电机11、承载板14、滑块19、连杆20、滑槽21、弹簧22和第二过滤板23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煤粉出现使用效率较底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

【技术保护点】
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燃烧室(6),所述燃烧室(6)的左侧连通有煤粉管(18),所述煤粉管(18)的左侧贯穿炉体(1),所述煤粉管(18)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气管(17),所述燃烧室(6)的顶部设置有积灰斗(7),所述炉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的内侧设置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的内侧设置有连杆(20),所述连杆(20)的底部设置有弹簧(22),所述弹簧(22)的底部与滑槽(2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2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0),所述第一过滤板(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板(23),所述第一过滤板(10)的内侧设置有承载板(14),所述承载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11),所述炉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9),所述出气管(9)的右侧贯穿炉体(1),所述炉体(1)内腔的左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所述炉体(1)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分别与振动电机(11)和温度传感器(16)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煤化工的气化炉,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燃烧室(6),所述燃烧室(6)的左侧连通有煤粉管(18),所述煤粉管(18)的左侧贯穿炉体(1),所述煤粉管(18)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气管(17),所述燃烧室(6)的顶部设置有积灰斗(7),所述炉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的内侧设置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的内侧设置有连杆(20),所述连杆(20)的底部设置有弹簧(22),所述弹簧(22)的底部与滑槽(2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2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0),所述第一过滤板(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板(23),所述第一过滤板(10)的内侧设置有承载板(14),所述承载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11),所述炉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9),所述出气管(9)的右侧贯穿炉体(1),所述炉体(1)内腔的左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所述炉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晓霞贺永强孙鸿武洋仿
申请(专利权)人:运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