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39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备有可进行拍摄直至门装置即将关闭之前为止的摄像机的电梯。电梯(10)包括设置在轿厢(12)中的门楣板(30)、摄像机(36)以及安装器具(48)。门楣板(30)配置在门装置的上部,具有从面向候梯厅(14)侧的外板(52)起开口至底板(56)而成的窗部(58)。摄像机(36)设置在窗部(58),在门装置打开的状态下拍摄从轿厢(12)的内侧起到候梯厅(14)为止的范围。安装器具(48)沿将拍摄视角的中心线朝向候梯厅(14)侧的角度固定摄像机。门装置为单向侧开门,摄像机(36)设置在比门楣板(30)的横向中央位置更靠门装置的门挡部侧的位置,并且沿门装置的打开方向与门装置的门挡部拉开距离而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6-004676(申请日期:01/13/2016)为基础而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考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轿厢中配备对从轿厢的入口起到候梯厅为止的范围进行拍摄的摄像机的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中设置有检测电梯的乘客的各种传感器。考虑有例如将摄像机设置在门装置的上部作为传感器而对轿厢的内部和候梯厅侧的两方进行拍摄。例如,在根据摄像机所拍摄到的候梯厅侧的影像而检测到朝电梯的门靠近的人时,再次打开正要关闭的门。此外,在根据门的影像而检测到乘客的手指等被拽入门套内的状态时,停止门的打开动作。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在轿厢的门楣板的中央安装摄像机,这是因为能够在较大范围内拍摄候梯厅和轿厢内部两方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若在门楣板的中央安装摄像机,则在电梯的门装置为单向侧开的方式中,在门到达入口的中央时,门位于摄像机的前方,在这之后便不再拍摄候梯厅侧的状况。此外,要按照电梯的每一种类来变更摄像机进行拍摄的方向,便需要与拍摄方向相对应的安装器具。于是,需要准备多种不同种类的安装器具,导致零件数量增加。此外,在安装摄像机时,需要选择安装器具,导致安装作业变得复杂、安装作业的劳力和时间增加。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构成利用摄像机进行拍摄直至门装置即将关闭之前为止的电梯。一实施方式的电梯包括设置在轿厢中的门楣板、摄像机以及安装器具。门楣板配置在门装置的上部,具有从面向候梯厅侧的外板起开口至底板而成的窗部。摄像机设置在窗部,在门装置打开的状态下将从轿厢的内侧起到候梯厅为止的范围作为拍摄范围。安装器具以摄像机的拍摄视角的中心线朝向候梯厅侧的状态固定摄像机。门装置为单向侧开门。摄像机设置在比门楣板的横向中央位置更靠门装置的门挡部侧的位置,并且沿门装置的打开方向与门装置的门挡部拉开距离而设置。根据上述构成,能以简易的构成利用摄像机进行拍摄直至门装置即将关闭之前为止。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该电梯的轿厢的前视图。图3为表示该轿厢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该轿厢的门楣板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该门楣板的前视图。图6为表示以图5的F6-F6线截取而得的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剖视图。图7为表示该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剖视图。图8为表示该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表示该电梯的门装置的剖视图。图10为表示该电梯的门装置的俯视图。图11为表示轿厢的立体图。图12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分解立体图。图13为表示该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剖视图。图14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轿厢12在任意楼层平层且轿厢12的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轿厢12的内部与候梯厅14是连续的。以下,关于电梯10,基本上将从轿厢12的内部到候梯厅14的方向设为前方,将其相反反向设为后方,并以此为基准来规定左右。此外,将重力起作用的方向设为下方,将其相反方向设为上方,将从轿厢12的周围朝向轿厢12的中心那一侧设为内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外侧。此外,也将左右方向称为横向,将上下方向称为纵向。图2、图3表示轿厢12的内部的状态。轿厢12包括轿底20、左右侧壁22、天花板24及后壁26。在轿厢12的前方设置有作为门装置的轿门28、门框29、轿门门楣板30(以下,记作门楣板30)、开关部32以及传感器部34。轿门28包括高速侧轿门28a和低速侧轿门28b。轿门28为高速侧轿门28a和低速侧轿门28b朝图2、图3的左方移动而关闭的单向侧开门。门框29包括门楣板30和竖框25。门楣板30安装在左右侧壁22之间。门楣板30覆盖天花板24与轿门28之间。开关部32安装在轿厢12的门框29的门套侧的竖框25上。在门框29的关门侧设置有作为门挡部的门挡柱31(参考图10)。在轿门28已关闭时,轿门28的门端顶在门挡柱31上。如图1所示,在候梯厅14内设置有作为门装置的候梯厅门40(参考图9、图10)、门框42、开关部44以及候梯厅地板46。门框42包括候梯厅侧门楣板42a和左右竖框42b。开关部44设置在竖框42b上。如图9所示,候梯厅门40包括高速侧候梯厅门40a和低速侧候梯厅门40b。候梯厅门40为与轿门28相同的单向侧开门。各楼层的候梯厅门40与在各楼层平层的轿厢12的轿门28一体运转。也将轿门28与候梯厅门40合起来称为门装置。传感器部34设置在门楣板30上。接着,对传感器部34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传感器部34包括摄像机36、透明构件38、安装器具48及罩子50。传感器部34设置在门楣板30的窗部58。图4、图5表示门楣板30。图4为表示从斜下方观察门楣板3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从前方也就是候梯厅14侧观察门楣板30的状态的前视图。门楣板30包括:外板52,其面向候梯厅14侧;内板54,其面向轿厢12的内侧;以及底板56,其连结外板52与内板54。内板54及底板56是可从轿厢12中看到的设计构件的一部分。在底板56上形成有与轿门28的高速侧轿门28a及低速侧轿门28b相匹配的阶差。外板52以与底板56的阶差相匹配的方式立在底板56的候梯厅14侧的端部。有时也在内板54上设置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展示轿厢12的平层楼层、移动方向、与各楼层相关的信息等。窗部58为矩形的开口部,贯穿门楣板30的表里。窗部58从外板52起到底板56为止连续地形成。如图5所示,从正面观察门楣板30时,窗部58设置在门楣板30的比中央靠右方的位置。作为一例,相对于左右横宽为800mm的门楣板30,窗部58设置在从门楣板30的右端R起朝门楣板30的中央移动150mm的位置。再者,窗部58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此。在内板54上,配合门楣板30的窗部58而预先设置有柱螺栓55(参考图6)。在窗部58上安装有透明构件38。透明构件38由具有透光性的材质形成。透明构件38为板状构件,具有弯曲成L字形的形状(参考图6、图8)。透明构件38包括主体部39和凸缘41。主体部39具有沿外板52及底板56而与窗部58的形状大致一致的形状。凸缘41设置在主体部39的外周。当从上方将透明构件38安装至窗部58时,主体部39镶嵌在窗部58。进而,凸缘41抵接至门楣板30的内面,透明构件38得以保持在窗部58。此外,透明构件38具有如下板厚:其使得当从上方将透明构件38安装至窗部58时,透明构件38的外表面与门楣板30的外表面即外板52的面向候梯厅14的外表面以及底板56的下表面成为大致同一面。再者,凸缘41也可不设置在透明构件38的全周。只要透明构件38能够保持在窗部58,则凸缘41也可部分地设置在主体部39的外周。此外,只要不对利用摄像机36的拍摄构成障碍,则透明构件38也可上色。此外,透明构件38也可在透明构件38的内侧或外侧或者层叠构件的中间层配备变更透光率的透光率可变膜等。由此,透过透明构件38的光的强度由透光率可变膜等加以调整。在透明构件38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摄像机36的安装器具48。如图6、图8所示,安装器具48包括基台49和倾斜壁51。倾斜壁51以规定夹角与基台49连结在一起。安装器具48例如是将金属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楣板,其设置在轿厢的门装置的上部,具有从面向候梯厅侧的外板起开口至底板而成的窗部;摄像机,其配置在所述窗部的上部,具有在所述门装置打开的状态下对从所述轿厢的内侧起到所述候梯厅为止的范围进行拍摄的拍摄视角;以及安装器具,其沿将所述拍摄视角的中心线朝向所述候梯厅侧的角度固定所述摄像机,所述门装置为单向侧开门,所述摄像机设置在比所述门楣板的横向中央位置更靠所述门装置的门挡部侧的位置,并且沿所述门装置的开门方向与所述门挡部拉开距离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3 JP 2016-004676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楣板,其设置在轿厢的门装置的上部,具有从面向候梯厅侧的外板起开口至底板而成的窗部;摄像机,其配置在所述窗部的上部,具有在所述门装置打开的状态下对从所述轿厢的内侧起到所述候梯厅为止的范围进行拍摄的拍摄视角;以及安装器具,其沿将所述拍摄视角的中心线朝向所述候梯厅侧的角度固定所述摄像机,所述门装置为单向侧开门,所述摄像机设置在比所述门楣板的横向中央位置更靠所述门装置的门挡部侧的位置,并且沿所述门装置的开门方向与所述门挡部拉开距离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器具将所述拍摄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厚太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