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染料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57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应性染料组成物,包括:(a)至少一种选自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优良的黑色或海蓝色反应性染料,与(b)至少一种选自红色、橙色、黄色或其它色泽的反应性偶氮染料所组成。还可以包括(c)如上式(I)之黑色反应性染料。该组成物适用于纤维物质,染物在染深性、水洗坚牢度、洗净性及均染性具有优良特性,尤其在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上更有非常优异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一种反应性染料组合物,特别是有关一种适用于纤维物质染色用的黑色或海蓝色反应性染料组合物,具有优良的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color fastness to laundering-oxidative bleach)。专利技术技术背景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容易找到单一的反应性染料能够得到具有优良染深特性的黑色色泽。为了得到具有优良染深特性的黑色色泽,会使用一种具有多种反应性染料成分的组合物,以一种黑色或海蓝色反应性染料(例如,如下式(I)之黑色反应性染料) 为主要成分,通常再混合以红色、橙色、黄色或其他色泽之反应性染料成分,以得到黑色反应性染料组合物。黑色反应性染料组合物已习知于日本国专利公报特开昭58-160362号、日本国专利公报特开昭63-178170号、日本国专利公报特开平1-315469号、日本国专利公报特开平2-73870号、日本国专利公报特开平2-202956号、日本国专利公报特开平8-104822号、日本国专利公报特开平8-253697号、美国专利US Pat.No.5,445,654及美国专利USPat.No.5,611,821。但由于省能源及环保的严格需求,先进的洗衣机及高效率之清洁剂,不断得发展,使用含有漂白剂的高效率的清洁剂,大幅提升洗物洁净度,然而洗物在经过多次水洗之後会很快褪色,尤其是以式(I)为主要成分的反应性黑色染料组合物所染出来的洗物,此问题更是严重,因此,提供在耐氧化漂白褪色上具有优良特性之反应性黑色或海蓝色染料组合物,是有其强烈需求的。以上述式(I)的黑色反应性染料为主要成分并混合以多种反应性偶氮染料,所组成的反应性黑色或海蓝色染料组合物,在经过多次清洗後会很快褪色,其原因是因为反应性黑色染料组合物的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特性不佳。假若染料组合物的每一染料成分其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不一样时,将会导致洗物褪色以及色相(hue)被改变的事情发生。目前市售黑色染料普遍有此缺点,因为目前市售黑色染料主要是使用式(I)之黑色反应性染料,而其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比其他色泽成分差,因此,黑色或海蓝色洗物会有色相被改变的事情发生褪色成棕色。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曾有人提出,只要选用耐氧化褪色坚牢度与式(I)之黑色反应性染料相似的红色、橙色、黄色或其他色泽的反应性染料成分来搭配,依据这一建议的黑色染料组合物也许可以消除色相的改变,然而,其仍然无法防止洗物因为漂白剂所导致的褪色。专利技术之概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性染料组合物,其可用于纤维的浸染(exhaustion)、印染(printing)及连续染色(continuous dyeing),以提供更优异的染色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异染色效果之反应性染料组成物,且染物在染深性(build-up)、水洗坚牢度(wash fastness)、洗净性(wash-off)、均染性(levelness)及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colorfastness to laundering-oxidative bleach)上有优异的表现。本专利技术的黑色或海蓝色反应性染料组合物,包括(a)至少一种选自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优良的黑色或海蓝色反应性染料;及(b)至少一种选自红色、橙色、黄色或它色泽的反应性偶氮染料所组成。本专利技术的反应性染料组合物还可包括(c)一种如下式(I)的反应性黑色染料。 为了改善反应性染料组合物的特性,而添加一种具有优良的水洗坚牢度及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的黑色或海蓝色染料。这一组合物能有效地消除染物因为漂白剂效应所造成的色相改变或褪色的问题。较佳的,成份(a)的黑色或海蓝色反应性染料为具有如下式(II)的化合物, 式中A′与B′各自独立,分别代表未经取代或经取代的芳香族,例如经卤素、羟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磺酸基、或氨基取代。式(II)化合物与式(I)的黑色反应性染料具有相类似结构,两者皆为反应性染料,具有1-氨基-8-羟基-3,6-二磺酸萘的衍生物结构,及式(II)化合物上有一些取代基。式(II)的例子有 其中Y与Y′各自独立,分别代表-SO2X、-NH-W、 其中W代表 X代表-OH、-CH=CH2、-C2H4OSO3H或-C2H4Cl,T代表-NHCN、氟或氯原子,P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R5为氯原子或C1~C4烷氧基;R1、R2、R3及R4各自独立,分别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磺酸基,且R1、R2、R3及R4中至少有一个系代表氢以外者。式(III)及式(IV)的更优选例子有 在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成份(b)之红色、橙色、黄色或其它色泽的反应性偶氮染料没有任何特别限制,只要染色特性、上色率、染色亲和性能够搭配并与成份(c)的式(I)黑色反应性染料相容的红色、橙色、黄色或其它色泽的反应性偶氮染料,我们都可以加以利用。较佳的,本专利技术成份(b)之红色、橙色、黄色或其它色泽的反应性偶氮染料有如下的例子 式中D代表 ,Z代表 A代表-OH、-NH2或-CH3,R6代表-CO2H、-NH2或-CH3,Q代表-CO2H或-SO3H,R7及R8各自独立,分别选自氢原子、C1~C4烷基、氨基或氨基衍生物的基团,n为0、1、2或3,其中X、Y、Y′、R1、R2、R3、R4及T定义如上述。化合物(b)的更具体的例子有 本专利技术的染料组合物能用各种方法配制,例如利用分开配制之染料成分相混合以制备粉末、颗粒或液体形式,或是配方中的多种个别染料一起在染料混合器中混合。本专利技术的染料可以是粉末、颗粒或液体,而且可添加一般染料辅助剂,例如,缓染剂、均染剂、助溶剂、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染料都含有像磺酸基的阴离子基。为了说明方便,本说明书中都是以自由酸的形式表示,但本专利技术中染料在被制造、纯化或使用时,常会以水溶性盐的形式存在,特别是他们的碱金属盐,尤其是钠盐、或钾盐。每一染料成份之比率能在相当宽的范围之内改变。一般,一种组成份的最小相对重量百分比是3%而最大相对重量百分比是90%。本专利技术的黑色染料组合物可广泛的适用于含有羟基或胺基等一个较大范围的纺织品染色,例如羊毛、蚕丝、聚酰胺及天然或人造合成纤维,也可适用于棉,麻,人造棉及人造麻的染色。其所使用的染色方法为一般反应性染料染色时所使用的方法,一种已知反应性染色应用在纤维素纤维描述如下染料被应用到水浴并需要无机电解质(一般盐或磷酸钠)以得到高水准之浸染。添加碱(碱灰、碳酸氢钠或苛性钠)有助于形成一共价键连结一染料与一纤维素纤维。对纤维素纤维来讲,本专利技术的黑色染料组合物是一个具有产业价值的染料组合物。可以得到各种染色特性良好的染物,尤其在染深性、耐洗涤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水洗坚牢度、洗净性及均染性具有优良特性。染料是否具有优良的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是以其色变值(colourchange value;ΔE)和用于评定颜色改变的灰色标度额定值(gray scalerating for assessing color change)来决定。色变可以由下列步骤得到,对未丝光针织棉布(unmercerized cotton knitting)进行染料对布重3%owf(on the weigh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优良的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的反应性染料组合物,其包括: (a)至少一种选自耐氧化漂白褪色坚牢度优良之黑色或海蓝色反应性染料,该黑色或海蓝色反应性染料系选自式(Ⅲ)染料 *** (Ⅲ) 式中Y与Y’各自独立,分别代表-SO↓[2]X、-NH-W、*** 其中W代表***或***,X代表-OH、-CH=CH↓[2]、-C↓[2]H↓[4]OSO↓[3]H或-C↓[2]H↓[4]Cl,T代表-NHCN、氟或氯原子,P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R↓[5]为氯原子或C↓[1]~C↓[4]烷氧基;R↓[1]、R↓[2]、R↓[3]及R↓[4]各自独立,分别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磺酸基,且R↓[1]、R↓[2]、R↓[3]及R↓[4]至少有一个是代表氢以外者, 或式(Ⅳ)染料 *** (Ⅳ) 式中Y、Y′、R↓[1]及R↓[2]定义如前所述;以及 (b)至少一种选自红色、橙色、黄色或其它色泽的反应性偶氮染料,该红色、橙色、黄色或其它色泽的反应性偶氮染料系选自式(Ⅴ)、式(Ⅵ)、式(Ⅶ)、式(Ⅷ)、式(Ⅸ)、式(Ⅹ)或式(Ⅺ)染料, *-NH-Z (Ⅴ) 式中D代表***,***或***; Z代表-*-CH↓[3]、-*-C↓[2]H↓[5]、***、***或***; X及T定义如前所述; *** (Ⅵ) 式中Y定义如前所述,n为0、1、2或3,A代表-OH、 -NH↓[2]或-CH↓[3]; *** (Ⅶ) 式中X、Y、R↓[1]、及R↓[2]定义如前所述,R↓[6]代表-CO↓[2]H、 -NH↓[2]或-CH↓[3]; *** (Ⅷ) 式中Y、R↓[1]、R↓[2]、R↓[3]、R↓[4]及A定义如前所述,Q代表 -CO↓[2]H或-SO↓[3]H; *** (Ⅸ) 式中Y、R↓[1]、R↓[2]定义如前所述,R↓[7]及R↓[8]各自独立,分别选自氢原子、C↓[1]~C↓[4]烷基、胺基或胺基衍生物的基团; *** (Ⅹ) 式中Y及Y′定义如前所述; *** (Ⅺ) 式中n、Y、Y′及R↓[1]定义如前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宝昆宋德钦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永光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