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ub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272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9:05
一种D‑Sub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包括周壁、底板和盖板,周壁、底板和盖板围成容纳腔,容纳腔的外侧设有狭槽;和D‑Sub插芯,D‑Sub插芯从盖板至底板的方向插设于狭槽内,D‑Sub插芯的一端伸入容纳腔,另一端伸出连接器壳体;在狭槽与容纳腔相对的侧边上设置沿底板至盖板方向的凸起,凸起用于挡住D‑Sub插芯不从狭槽内脱落。

D Sub connector

A D Sub connector includes a connector housing, connector housing includes a peripheral wall, a bottom plate and a cover plate, a bottom plate and a cover plate, the peripheral wall surrounding a containing cavity, the outer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slot; and D Sub insert D Sub inserted core from the bottom cover plate to direction is inserted in the slot, one end of the D Sub inserted core extends into the accommodating chamber, the other end extends out of the connector housing; bulges arranged along the floor to cover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lot and the holding chamber opposite side edges and projections for blocking D Sub ferrule does not fall off from the sl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Sub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D-Sub连接器。
技术介绍
D-Sub连接器是一种接口形状和结构标准的电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和通讯领域。D-Sub连接器里的D-Sub插芯具有两排或多排Pin针或母头。其中D-Sub是D-subminiature的简称,因其独特的D型屏蔽罩形状而得名,这一D型金属屏蔽罩能够保护D-Sub插芯中Pin针或母头。D-Sub连接器是一种模拟信号接口,按需求有不同的接口数。D-Sub连接器包含若干子类,例如DB25,第一个字母D表示属于D-Sub,第二个字母B是描述接口的大小,后面的数字对应Pin针或者母头数。D-Sub连接器一般包括金属材质的连接器壳体、连接与连接器壳体一端的D-Sub插芯插芯,连接器壳体具有容纳腔,以供与D-Sub插芯连接的线束穿过。与D-Sub插芯连接的多个线束聚成一个整体,由一线束管罩设,线束管具有两侧,线束管的外层为绝缘层,内层为屏蔽层。屏蔽层可由金属丝编织网形成,以起屏蔽作用。在使用D-Sub连接器时,D-Sub插芯通过正确的方向、对齐方式和D-Sub插座进行匹配对接。因此,在组装D-Sub连接器时,应确保D-Sub插芯很好地固定在D-Sub连接器上,以防止在严酷的使用环境下D-Sub插芯脱落而导致连接中断。现有技术中,螺栓安装到连接器壳体的螺纹孔后从D-Sub插芯上的螺栓孔穿出,并不能起到固定连接D-Sub插芯和连接器壳体的作用,D-Sub插芯是通过插入连接器壳体的容纳腔外侧的狭槽内来实现固定。但是,由于狭槽比较浅,D-Sub插芯仅仅靠狭槽来固定,往往不是很牢靠,很容易从狭槽内掉落,从而导致D-Sub连接器的连接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D-Sub连接器的D-Sub插芯容易从连接器壳体的容纳腔外侧的狭槽内掉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D-Sub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包括周壁、底板和盖板,周壁、底板和盖板围成容纳腔,容纳腔的外侧设有狭槽;和D-Sub插芯,D-Sub插芯从盖板至底板的方向插设于狭槽内,D-Sub插芯的一端伸入容纳腔,另一端伸出连接器壳体;在狭槽远离容纳腔的侧边上设置沿底板至盖板方向的凸起,凸起的最高点为侧边上的最高点。可选的,在盖板与狭槽对应的一侧上设置沿盖板至底板方向的凸起。可选的,狭槽贯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可选的,沿D-Sub插芯的轴向方向,狭槽包括两相对侧边,其中一个侧边为周壁的相应部分,凸起设置于另一侧边上。可选的,D-Sub插芯具有插芯本体、与插芯本体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呈板状,插设于狭槽内。可选的,连接部的中心具有D型孔,插芯本体插设于D型孔内。可选的,周壁具有缺口,缺口沿底板至盖板的方向贯穿周壁;插芯本体插设于缺口内。可选的,连接器壳体具有顶部和尾部,顶部的两侧相对于尾部的两侧凸伸,D-Sub插芯设于顶部。可选的,D-Sub连接器还包括:线夹壳体,线夹壳体设于尾部;线夹盖板,线夹盖板通过螺钉与线夹壳体固连,线夹盖板和线夹壳体形成容纳线束的空腔。可选的,容纳腔内包括:凸台,凸台设于尾部;屏蔽环,屏蔽环安装在凸台上;导流端子,导流端子安装在凸台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用于固定D-Sub插芯的狭槽远离容纳腔的侧边上设置沿底板至盖板方向的凸起,凸起的最高点是侧边上的最高点。在狭槽比较浅的情况下,狭槽的侧边上的凸起能够挡住D-Sub插芯,以防止D-Sub插芯从狭槽内掉落,很好地将D-Sub插芯固定在狭槽内,确保D-Sub连接器稳定工作。进一步,在盖板与狭槽对应的一侧上设置沿盖板至底板方向的凸起,在盖板安装到连接器壳体的周壁上之后,盖板上的凸起也能挡住D-Sub插芯,以防止D-Sub插芯从狭槽内掉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D-Sub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D-Sub插芯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螺栓安装到连接器壳体的螺纹孔后从D-Sub插芯上的螺栓孔穿出,并不能起到固定连接D-Sub插芯和连接器壳体的作用,D-Sub插芯是通过插入连接器壳体的容纳腔外侧的狭槽内来实现固定。但是,由于狭槽比较浅,D-Sub插芯仅仅靠狭槽来固定,往往不是很牢靠,很容易从狭槽内掉落,从而导致D-Sub连接器的连接中断。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D-Sub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2,连接器壳体2包括周壁23、底板22和盖板21,周壁23、底板22和盖板21围成容纳腔,容纳腔的外侧设有狭槽22a;和D-Sub插芯1,D-Sub插芯1从盖板21至底板22的方向插设于狭槽22a内,D-Sub插芯1的一端伸入容纳腔,另一端伸出连接器壳体2;在狭槽22a远离容纳腔的侧边上设置沿底板22至盖板21的凸起22b,凸起22b的最高点是狭槽22a上的最高点。在狭槽22a比较浅的情况下,狭槽22a的侧边上的凸起22b由于其高度比所在侧边上其他任一处的高度高,凸起22b能够挡住D-Sub插芯1,以防止D-Sub插芯1从狭槽22a内掉落,很好地将D-Sub插芯1固定在狭槽22a内,确保D-Sub连接器稳定工作。在盖板21与狭槽22a对应的一侧上设置沿盖板21至底板22方向的凸起21b。在盖板21安装到周壁23上之后,盖板21上的凸起21b也能挡住D-Sub插芯1,以防止D-Sub插芯1从狭槽22a内掉落。本实施例中,盖板上的凸起以及狭槽侧边上的凸起均呈平板型。凸起的形状不限于此种形式,只要凸出于其所在的边即可。狭槽22a贯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只具有沿D-Sub插芯1的轴向方向的两相对侧边,其中一个侧边为周壁的相应部分,凸起设置于另一侧边上。其中,狭槽22a不限于自身长度方向贯穿的形式,在自身长度方向上不贯穿具有两个侧边也是可行的。如图3所示,D-Sub插芯1具有插芯本体11、与插芯本体11连接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呈板状,插设于狭槽22a内。连接部12的中心具有D型孔,插芯本体11插设于D型孔内形成D-Sub插芯。如图1所示,周壁23具有缺口23a,缺口23a沿底板22至盖板21的方向贯穿周壁23。结合图2所示,插芯本体11插设于缺口23a内。如图2所示,连接器壳体2具有顶部2a和尾部2b,顶部2a的两侧相对于尾部2b的两侧凸伸。连接器壳体2整体看起来是为“T”型的盒体,顶部2a的容纳腔用于容纳D-Sub插芯,尾部2b的容纳腔用于容纳与D-Sub插芯连接的线束。D-Sub插芯1设于连接器壳体2的顶部2a。连接部12通过螺栓3与周壁23固定连接。D-sub插芯1沿周壁23的周向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螺栓3。其中,顶部2a两侧相对于尾部2b两侧凸伸的部分则是用于设置连接器壳体2的螺纹孔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得螺纹孔的距离不会过长,保证与螺纹孔配合的螺栓3的长度不会过长。D-Sub连接器还包括线夹壳体41,线夹壳体41设于连接器壳体2的尾部2b;和线夹盖板42,线夹盖板42通过螺钉与线夹壳体41固连,线夹盖板42和线夹壳体41形成容纳线束的空腔。线夹壳体41一侧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720232416.html" title="D‑Sub连接器原文来自X技术">D‑Sub连接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包括周壁、底板和盖板,所述周壁、底板和盖板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侧设有狭槽;D‑Sub插芯,所述D‑Sub插芯从所述盖板至底板的方向插设于所述狭槽内,所述D‑Sub插芯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另一端伸出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狭槽与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侧边上设置沿所述底板至盖板方向的凸起,所述凸起的最高点为所述侧边上的最高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包括周壁、底板和盖板,所述周壁、底板和盖板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侧设有狭槽;D-Sub插芯,所述D-Sub插芯从所述盖板至底板的方向插设于所述狭槽内,所述D-Sub插芯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另一端伸出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狭槽与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侧边上设置沿所述底板至盖板方向的凸起,所述凸起的最高点为所述侧边上的最高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狭槽对应的一侧上设置沿所述盖板至底板方向的凸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狭槽贯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D-Sub插芯的轴向方向,所述狭槽包括两相对侧边,其中一个侧边为所述周壁的相应部分,所述凸起设置于另一侧边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Sub插芯具有插芯本体、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锋
申请(专利权)人:乐连电气控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