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2639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一个上壳体,壳体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止件;以及一个下壳体,具有朝向上壳体竖直延伸的至少一个弹性延伸片,所述延伸片具有与所述卡止件配合的至少一个配合件,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部,每一个阻挡部与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之间具有供对应的延伸片的一部分进入的间隙,每一个阻挡部可阻挡对应的延伸片的进入该间隙的部分在远离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方向上移动。还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具有上述的连接器壳体。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阻挡部,以简单方式有效防止下壳体从上壳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一个上壳体,壳体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止件;以及一个下壳体,具有朝向上壳体竖直延伸的至少一个弹性延伸片,所述延伸片具有与所述卡止件配合的至少一个配合件,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部,每一个阻挡部与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之间具有供对应的延伸片的一部分进入的间隙,每一个阻挡部可阻挡对应的延伸片的进入该间隙的部分在远离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方向上移动。还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具有上述的连接器壳体。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阻挡部,以简单方式有效防止下壳体从上壳体脱落。【专利说明】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连接器壳体和具有该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某些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包括一个上壳体和一个与上壳体相配合的下壳体,通常上下壳体可以通过采用壳体上的弹性片与孔相卡扣连接的方式相互配合组装为一体。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发生震动,下壳体易于从上壳体上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其下壳体不易于从上壳体脱落。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一个上壳体,壳体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止件;以及一个下壳体,具有朝向上壳体竖直延伸的至少一个弹性延伸片,所述延伸片具有与所述卡止件配合的至少一个配合件,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部,每一个阻挡部与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之间具有供对应的所述延伸片的一部分进入的间隙,每一个阻挡部可阻挡对应的延伸片的进入该间隙的部分在远离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方向上移动。可选地,所述阻挡部具有变形能力以改变所述间隙的大小。可选地,所述下壳体的彼此平行的两侧每一侧都设置有两个所述延伸片,所述上壳体的对应两侧的每一侧设置有两个所述卡止件。可选地,所述卡止件为自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倾斜向上延伸的弹性片;所述配合件为设置在延伸片中的卡口,所述卡口的上沿适于与所述弹性片的上沿配合。可选地,所述卡止件为设置在上壳体的壳体壁中的孔口 ;所述配合件为设置在延伸片上端的卡钩,所述卡钩适于与所述孔口配合配合。上述连接器壳体中,可选地,每一个阻挡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对应的卡止件的上方、且与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之间形成供对应的延伸片的上端进入的间隙,每一个阻挡部阻挡对应的延伸片的进入该间隙的上端在远离壳体壁的外侧的方向上移动。进一步地,每一个卡止件的上方设置有一个阻挡部。上述连接器壳体中,可选地,每一个阻挡部设置在对应的卡止件的两侧之一、且与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之间形成供对应的延伸片进入的间隙,每一个阻挡部阻挡进入该间隙的对应的延伸片在远离壳体壁的外侧的方向上移动。本技术也涉及一种连接器,具有上述的连接器壳体。本技术通过设置阻挡部来阻挡下壳体的对应的延伸片的进入上壳体的该间隙的部分在远离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以简单方式有效防止下壳体从上壳体脱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高速连接器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上壳体以及配合到该上壳体的下壳体;图2为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上壳体的端视图,其示意性示出了上壳体的外部框架;图4为显示上壳体的卡止件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示意性显示上壳体的卡止件、下壳体的具有配合件的延伸片、以及阻挡部之间的配合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虽然将参照含有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技术,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同时获得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一个上壳体100,其壳体壁1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止件112 ;以及一个下壳体200,具有朝向上壳体100竖直延伸的至少一个弹性延伸片210,所述延伸片210具有与所述卡止件配合的至少一个配合件212,其中:所述上壳体100的壳体壁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部120,每一个阻挡部120与上壳体100的壳体壁的外侧之间具有供对应的延伸片的一部分进入的间隙,每一个阻挡部阻挡对应的延伸片的进入该间隙的部分在远离上壳体100的壳体壁的方向上移动。上述的阻挡部120可以具有变形能力以改变所述间隙的大小。在将下壳体组装到上壳体之前,如图5中所示,间隙较大以便于延伸片210的上端进入所述间隙(这可以在可以执行上壳体与下壳体组装的一个工作站完成),而在所述延伸片已经进入到该间隙之后,可以朝向壳体壁110按压阻挡部120以减小间隙甚至直接压住延伸片(这可以在可以对阻挡部弯折的另一个工作站完成),从而防止延伸片的上端在远离壳体壁110的外侧的方向上移动。阻挡部120可以直接从壳体壁110上冲压出来。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下壳体200的彼此平行的两侧每一侧都设置有两个所述延伸片210,所述上壳体100的对应两侧的每一侧设置有两个所述卡止件112。如图3-5所示,所述卡止件112为自所述上壳体110的壳体壁倾斜向上延伸的弹性片;所述配合件212为设置在延伸片中的卡口,所述卡口的上沿适于与所述弹性片的上沿配合。如图4所示,这里的弹性片也可以直接从上壳体上冲压出来。虽然没有示出,所述卡止件可为设置在上壳体的壳体壁中的孔口 ;所述配合件可为设置在延伸片上端的卡钩,所述卡钩适于与所述孔口配合配合。在上述的连接器壳体中,可选地,每一个阻挡部120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对应的卡止件112的上方、且与上壳体100的壳体壁110的外侧之间形成供对应的延伸片的上端进入的间隙,每一个阻挡部120阻挡对应的延伸片的进入该间隙的上端在远离壳体壁的外侧的方向上移动。每一个卡止件112的上方可设置有一个阻挡部120。虽然在附图中,阻挡部120设置在卡止件112的上方,但是,阻挡部也可以设置在卡止件112的两侧或一侧,此时,阻挡部还起到引导延伸片移动的作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连接器壳体工艺简单,组装方便,基本上不增加成本,却可以有效固定下壳体,避免失效模式发生。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连接器,具有上述的连接器壳体。虽然在上文已经公开了结合了本技术的原理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技术不限定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地,本申请旨在使用本技术的一般原则覆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化、用途或修改。而且,本技术意图涵盖偏离本公开内容的、如落入本技术所属领域中已知或习惯做法范围内这种内容。【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 一个上壳体,其壳体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止件;以及 一个下壳体,具有朝向上壳体竖直延伸的至少一个弹性延伸片,所述延伸片具有与所述卡止件配合的至少一个配合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部,每一个阻挡部与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之间具有供对应的所述延伸片的一部分进入的间隙,每一个阻挡部能够阻挡对应的延伸片的进入该间隙的部分在远离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方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部具有变形能力以改变所述间隙的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的彼此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一个上壳体,其壳体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止件;以及一个下壳体,具有朝向上壳体竖直延伸的至少一个弹性延伸片,所述延伸片具有与所述卡止件配合的至少一个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部,每一个阻挡部与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外侧之间具有供对应的所述延伸片的一部分进入的间隙,每一个阻挡部能够阻挡对应的延伸片的进入该间隙的部分在远离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壁的方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方跃韩洪强薛兆海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