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框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173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框及其中框制造方法。其中,中框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段截取型材以获得中框的外圈粗坯;在外圈粗坯上开设抓胶槽以获得中框的外圈组件;将外圈组件组装为中框的外圈;对外圈进行压铸加工,以获得中框的面板。上述中框制造方法,由于外圈采用了分段组装的方式,面板采用了压铸工艺,以上两种加工方式的结合能够极大地节省中框的用料,省去了繁琐的锻压工艺,并减少CNC的加工时间,从而可节省中框的制造成本,提高中框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框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成型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的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等)的中框在制造过程中,首先通过锻压获得中框的粗坯,再采用CNC(ComputerNumericalControl,数控车床)精加工获得中框成品。由于锻压和CNC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料较多,易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一般的中框制造工艺易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中框及其制造方法。一种中框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段截取型材以获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粗坯;在所述外圈粗坯上开设抓胶槽以获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组件;将所述外圈组件组装为所述中框的外圈;以及对所述外圈进行压铸加工,以获得所述中框的面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外圈粗坯上开设抓胶槽以获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组件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外圈粗坯上开设所述抓胶槽,所述抓胶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圈粗坯的延伸方向相同;对所述外圈粗坯进行冲压折弯加工;以及对所述外圈粗坯进行切边加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对所述外圈粗坯进行切边加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精加工所述外圈组件的端面,以使相邻的所述外圈组件的端面能够相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胶槽为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圈粗坯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外圈组件组装为所述中框的外圈的步骤,包括:选用组装的治具,所述治具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形状与所述外圈的形状相匹配;以及将所述外圈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治具上,以使所述外圈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外圈进行压铸加工,以获得所述中框的面板的步骤,包括:选用压铸模具,所述压铸模具上开设有型腔,所述治具能够收容于所述型腔内;以及对所述外圈进行压铸加工,以获得所述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外圈固定连接。一种中框,采用上述的中框制造方法制造,所述中框包括:外圈,包括两段以上的外圈组件,相邻所述外圈组件的端面能够相互适配,且相邻所述外圈组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外圈组件围设成所述外圈;及面板,与所述外圈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圈组件的朝向所述面板的表面上开设有抓胶槽,所述抓胶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圈组件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的所述抓胶槽相互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胶槽包括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和所述第二燕尾槽均沿所述外圈组件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燕尾槽和所述第二燕尾槽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圈组件上设有对接面,所述对接面位于所述外圈组件的两端,且相邻所述外圈组件的所述对接面能够相互适配。上述中框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分段截取型材获得外圈粗坯,有利于根据外圈尺寸得到外圈粗坯,从而节省外圈的用料;在外圈粗坯上开设抓胶槽获得外圈组件后,通过组装外圈组件即可得到中框的外圈;再通过对组装后的外圈进行压铸加工,即可得到中框的面板,从而得到中框。由于外圈采用了分段组装的方式,面板采用了压铸工艺,以上两种加工方式的结合能够极大地节省中框的用料,省去了繁琐的锻压工艺,并减少CNC的加工时间,从而可节省中框的制造成本,提高中框的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中框的加工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中框的加工过程的流程图;图3为图2所示步骤S200的流程图;图4为图1所示外圈组件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步骤S300的流程图;图6为图2所示步骤S400的流程图;图7为一实施例中中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中框制造方法适用于制造手机的中框10,中框10包括外圈100和面板200。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分段截取型材以获得中框10的外圈粗坯110。参考图1(a),在一实施例中,型材大体呈矩形长条状,型材的截面尺寸与中框10成品的外圈100的截面尺寸相近,型材预留有后续加工的余量,但加工余量比较小,因此能够节省中框10外圈100的用料。在一实施例中,中框10的外圈100大体呈矩形状,可以根据外圈100的尺寸将中框10分为多段。例如,中框10的外圈100可以分为四段,每一段分别对应矩形的一条边。依照上述分段,截取型材,即可得到中框10的外圈粗坯110。可以理解的是,中框10的外圈100也可以分为两段、三段或四段以上,同样有利于节省中框10的用料,此处不再赘述。S200,在外圈粗坯110上开设抓胶槽(图未标)以获得中框10的外圈组件130。在获得外圈粗坯110后,需要对外圈粗坯110作进一步的加工。参考图1(b),在一实施例中,在外圈100的面向面板200的表面上开设有抓胶槽,抓胶槽有利于外圈100与面板200连接牢固。在中框10的外圈100为矩形的实施例中,矩形的四个角均采用了圆角过渡。为便于外圈粗坯110组装为矩形外圈100,还需要对外圈粗坯110进行折弯加工以获得外圈组件130。可以理解的是,并非每一段外圈粗坯110均需要进行折弯加工。在一实施例中,外圈100被划分为四段,每一段对应矩形外圈100的一条边,但并非每一段都需要进行折弯加工。参考图1(c),在一实施例中,外圈100的具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每条长边的一端经由折弯加工形成了过渡圆角,一条短边的两端均采用折弯加工制成了过渡圆角,另一条短边则无需进行折弯加工。折弯加工可以采用冲压工艺实现,操作较为简单。可以理解的是,中框10的外圈100的四个角需要通过折弯加工制成过渡圆角,但过渡圆角在外圈粗坯110上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应性调整。例如,可以从中框10的短边的中心将中框10的外圈100分为对称的两段,每一段通过折弯加工形成两处过渡圆角,两段外圈粗坯110组装后,同样能够得到完整的中框10的外圈100。S300,将外圈组件130组装为外圈100。在对外圈粗坯110加工得到外圈组件130后,可以选用相应的治具20将外圈组件130组装为中框10的外圈100。治具20的作用在于,其能够将分段的外圈组件130固定,使得相邻的外圈组件130能够紧密连接。参考图1(e),在一实施例中,外圈组件130固定连接于治具20上,且相邻外圈100在组装后,外圈组件130的上表面相互齐平,下表面也相互齐平,从而有利于获得平整的外圈100。外圈组件130与治具20的固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将治具20直接套设于外圈组件130上,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中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分段截取型材以获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粗坯;在所述外圈粗坯上开设抓胶槽以获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组件;将所述外圈组件组装为所述中框的外圈;以及对所述外圈进行压铸加工,以获得所述中框的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分段截取型材以获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粗坯;在所述外圈粗坯上开设抓胶槽以获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组件;将所述外圈组件组装为所述中框的外圈;以及对所述外圈进行压铸加工,以获得所述中框的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外圈粗坯上开设抓胶槽以获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组件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外圈粗坯上开设所述抓胶槽,所述抓胶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圈粗坯的延伸方向相同;对所述外圈粗坯进行冲压折弯加工;以及对所述外圈粗坯进行切边加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外圈粗坯进行切边加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精加工所述外圈组件的端面,以使相邻的所述外圈组件的端面能够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抓胶槽为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圈粗坯的延伸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外圈组件组装为所述中框的外圈的步骤,包括:选用组装的治具,所述治具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形状与所述外圈的形状相匹配;以及将所述外圈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治具上,以使所述外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晓洪唐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