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66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7 00:47
在将静侧油槽内的高压润滑油供给动侧油槽的压缩机构中,能够可靠地将高压润滑油供向流体室。压缩机构(40)构成为进行:在静侧油槽(80)、动侧油槽(83)及流体室(S)中仅静侧油槽(80)与动侧油槽(83)连通的第一动作;以及在第一动作后动侧油槽(83)同时与静侧油槽(80)和流体室(S)都连通的第二动作。

scroll compressor

The high pressure lubricating oil can be reliab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chamber by supplying the high pressure lubricating oil in the static side oil tank to the compression mechanism of the moving side oil groove. The compression mechanism (40) is composed of: in the static side oil tank (80), moving side oil tank (83) and the fluid chamber (S) only the static side oil tank (80) and the moving side oil tank (83)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action; and the moving side oil tank in the first action (83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static side oil tank (80) and fluid chamber (S) are connected in second mov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旋式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作为压缩流体的压缩机,存在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涡旋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具有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压缩机构。静涡旋盘包括:圆板状端板、立着设置在该端板外缘上的筒状外周壁、以及立着设置在该外周壁的内部的旋涡状涡卷(lap)。动涡旋盘包括:与静涡旋盘的外周壁及涡卷的顶端滑动接触的端板、以及立着设置在该端板上的涡卷。在压缩机构中,两涡旋盘相啮合,从而在各个涡卷之间形成了压缩室。若动涡旋盘相对静涡旋盘做偏心旋转运动,压缩室的体积就会逐渐减小。其结果是,在压缩室中流体得到压缩。在该涡旋式压缩机中,在静涡旋盘的外周壁的端部形成有静侧油槽,在动涡旋盘的端板上形成有动侧油槽。高压润滑油被供向静侧油槽。就压缩机构而言,动涡旋盘进行偏心旋转运动,从而交替地反复处于动侧油槽与静侧油槽连通的第一状态、和动侧油槽与流体室(压缩室)连通的第二状态。若压缩机构处于第一状态,静侧油槽内的高压润滑油就被供向动侧油槽。该油被用于对静涡旋盘的外周壁与动涡旋盘的端板之间的受力面(thrustsurface)进行润滑。若压缩机构处于第二状态,动侧油槽内的润滑油就被供向流体室。由此,能够促进对于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各涡卷等滑动部的润滑。此外,该滑动部的间隙的密封性能得以提高,并且压缩效率得以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2022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压缩机构而言,在第一状态下高压润滑油被供向动侧油槽,在第二状态下该高压润滑油被供向压缩室。不过,在第二状态下,若动侧油槽和流体室连通,则动侧油槽的内压与流体室的内压就会迅速地实现均压化。因此,在第二状态下,若动侧油槽的内压和流体室的内压之差减小,有时就无法将动侧油槽内的润滑油充分地供向流体室。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下述问题,即:供向流体室的润滑油的量不足,致使对于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滑动接触部的润滑受损,并且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性受损。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将静侧油槽内的高压润滑油供向动侧油槽的压缩机构中,能够可靠地将高压润滑油供向流体室。-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涡旋式压缩机为对象,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具有静涡旋盘60和动涡旋盘70的压缩机构40,所述静涡旋盘60具有端板61、立着设置在该端板61的外缘上的外周壁63、以及立着设置在该外周壁63的内部的涡卷62,所述动涡旋盘70具有与该静涡旋盘60的涡卷62的顶端及所述外周壁63的顶端滑动接触的端板71、以及立着设置在该端板71上的涡卷72,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静涡旋盘60和所述动涡旋盘70之间形成了流体室S,所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静涡旋盘60的所述外周壁63的与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端板71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1上形成有静侧油槽80,相当于所述压缩机构40的喷出压力的高压润滑油被供给所述静侧油槽80,在所述动涡旋盘70的与所述静涡旋盘60的所述外周壁63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2上形成有动侧油槽83,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进行:在所述静侧油槽80、所述动侧油槽83及所述流体室S中仅所述静侧油槽80与所述动侧油槽83连通的第一动作;以及在所述第一动作后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流体室S都连通的第二动作。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高压润滑油被供向静涡旋盘60的静侧油槽80。该润滑油被用于对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的与动涡旋盘70的端板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1(亦称作受力面)进行润滑。若动涡旋盘70进行偏心旋转,就进行动涡旋盘70的滑动接触面A2(亦称作受力面)上的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连通的第一动作。在该第一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不会与流体室S连通。因此,静侧油槽80内的高压润滑油因存在压力差而被供向动侧油槽83。这样一来,若高压润滑油被供向动侧油槽83,该润滑油就被用于对受力面进行润滑。也就是说,在第一动作下,利用润滑油进行润滑的受力面的润滑区域扩大。若动涡旋盘70进一步进行偏心旋转,就进行第二动作。在该第二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与流体室S连通,并且该动侧油槽83也与静侧油槽80连通。当像专利文献1那样动侧油槽83仅与流体室S连通的情况下,动侧油槽83与流体室S之间迅速实现均压,从而无法将足够的润滑油供向流体室S。相对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动作下,由于动侧油槽83亦与处于高压环境的静侧油槽80连通,因而能够充分确保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与流体室S之间的压力差,从而能够将足够的润滑油供向流体室S。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动作后进行所述动侧油槽83与所述流体室S断开且所述静侧油槽80与所述动侧油槽83继续保持连通的第三动作。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在第二动作之后,若动涡旋盘70进一步进行偏心旋转,就进行动侧油槽83与流体室S断开的第三动作。假设在第二动作之后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立即断开的话,则有可能出现下述情况,即:动侧油槽83的内压亦迅速下降,而无法将足够的油从动侧油槽83供到受力面,导致无法扩大受力面的润滑区域。相对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动作下,即使从第二动作移向第三动作,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也继续保持连通状态,因而高压润滑油被适当地供到动侧油槽83内。其结果是,能够将足够的油从动侧油槽83供到受力面,从而能够谋求扩大受力面的润滑区域。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第三动作后且所述第一动作前进行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流体室S都断开的第四动作。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是在第三动作之后且第一动作之前进行第四动作。在该第四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不仅与流体室S断开,还与静侧油槽80断开。由此,在第四动作下,中断从静侧油槽80向动侧油槽83供油。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以夹着所述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与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涡卷72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部C的方式将所述流体室S划分成吸入室S1和压缩室S2,而且该压缩机构40还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动作下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吸入室S1都连通。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中,动涡旋盘70进行偏心旋转,而使得动涡旋盘70的涡卷72的外周面与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之间经由微小的间隙实质上进行接触。由此,在压缩机构40中,流体室S被划分成与吸入口连通的吸入室S1、和与吸入口分隔开并压缩流体的压缩室S2。在第二动作下,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吸入室S1都连通。吸入室S1内的压力低于压缩室S2内的压力。因而,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与吸入室S1之间的压力差较大。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内的润滑油供向流体室S(吸入室S1)。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侧油槽83包含:沿着所述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延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包括具有静涡旋盘(60)和动涡旋盘(70)的压缩机构(40),所述静涡旋盘(60)具有端板(61)、立着设置在该端板(61)的外缘上的外周壁(63)、以及立着设置在该外周壁(63)的内部的涡卷(62),所述动涡旋盘(70)具有与该静涡旋盘(60)的涡卷(62)的顶端及所述外周壁(63)的顶端滑动接触的端板(71)、以及立着设置在该端板(71)上的涡卷(72),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静涡旋盘(60)和所述动涡旋盘(70)之间形成了流体室(S),所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静涡旋盘(60)的所述外周壁(63)的与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端板(71)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1)上形成有静侧油槽(80),相当于所述压缩机构(40)的喷出压力的高压润滑油被供给所述静侧油槽(80),在所述动涡旋盘(70)的与所述静涡旋盘(60)的所述外周壁(63)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2)上形成有动侧油槽(83),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进行:在所述静侧油槽(80)、所述动侧油槽(83)及所述流体室(S)中仅所述静侧油槽(80)与所述动侧油槽(83)连通的第一动作;以及在所述第一动作后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流体室(S)都连通的第二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27 JP 2015-039345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包括具有静涡旋盘(60)和动涡旋盘(70)的压缩机构(40),所述静涡旋盘(60)具有端板(61)、立着设置在该端板(61)的外缘上的外周壁(63)、以及立着设置在该外周壁(63)的内部的涡卷(62),所述动涡旋盘(70)具有与该静涡旋盘(60)的涡卷(62)的顶端及所述外周壁(63)的顶端滑动接触的端板(71)、以及立着设置在该端板(71)上的涡卷(72),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静涡旋盘(60)和所述动涡旋盘(70)之间形成了流体室(S),所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静涡旋盘(60)的所述外周壁(63)的与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端板(71)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1)上形成有静侧油槽(80),相当于所述压缩机构(40)的喷出压力的高压润滑油被供给所述静侧油槽(80),在所述动涡旋盘(70)的与所述静涡旋盘(60)的所述外周壁(63)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2)上形成有动侧油槽(83),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进行:在所述静侧油槽(80)、所述动侧油槽(83)及所述流体室(S)中仅所述静侧油槽(80)与所述动侧油槽(83)连通的第一动作;以及在所述第一动作后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流体室(S)都连通的第二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动作后进行所述动侧油槽(83)与所述流体室(S)断开且所述静侧油槽(80)与所述动侧油槽(83)继续保持连通的第三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第三动作后且所述第一动作前进行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流体室(S)都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泰弘水岛康夫中井亮太加藤胜三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