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400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支架、动盘、静盘和机盖,支架与动盘之间形成背压腔,动盘与静盘之间形成压缩腔,静盘与机盖的相对的端面之间密封连接且静盘的部分盘体与机盖的部分盖体共同构成具有排气缓冲腔的排气缓冲腔腔体,排气缓冲腔腔体的底部设有回油通道以将排气缓冲腔内的润滑油排出到背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卧式涡旋压缩机通过在排气缓冲腔腔体的底部设置回油通道使得在排气缓冲腔与高压气体分离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通道排出到背压腔,减少排气缓冲腔中积聚的润滑油。另外,积聚在排气缓冲腔的润滑油及时回到背压腔对背压腔的轴承进行润滑,提高卧式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Horizontal scroll compress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rizontal scroll compressor. Horizontal scroll compressor comprises a bracket, a moving plate, static disc and cover, the back pressure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bracket and the movable disc, dynamic compression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disk and the static disk, between the end plate and cover the relatively static sealing connection and the static disc part of the disc body and the cover portion of the cover body together with the buffer cavity exhaust exhaust cushion chamber, exhaust cushion chamber at the bottom of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return passage to the lubricating oil buffer cavity is discharged to the exhaust back pressure chamber. Horizontal scroll compressor of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oil return channel that oil separation in the exhaust gas and the buffer cavity through the oil return channel is discharged into the back pressure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of the bottom exhaust buffer, reduce oil accumulation in the buffer chamber exhaust. In addition, the lubricating oil accumulated in the exhaust buffer chamber returns to the back pressure cavity in time to lubricate the bearings in the back pressure cavity, thereby improving the working reliability of the horizontal scroll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涡旋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涉及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卧式涡旋压缩机具有设置于静盘3'与机盖4'之间的排气缓冲腔B'。高压气体通过静盘排气口3b'进入排气缓冲腔B',再通过连通通道4a'输出到排气输出通道4b'中。由于高压气体从静盘排气口3b'流通到连通通道4a'的过程中,气流的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混合在高压气体中的部分润滑油会从高压气体中分离,积聚在排气缓冲腔B'的下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以减少排气缓冲腔中积聚的润滑油。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支架、动盘、静盘和机盖,支架与动盘之间形成背压腔,动盘与静盘之间形成压缩腔,静盘与机盖的相对的端面之间密封连接且静盘的部分盘体与机盖的部分盖体共同构成具有排气缓冲腔的排气缓冲腔腔体,排气缓冲腔腔体的底部设有回油通道以将排气缓冲腔内的润滑油排出到背压腔。进一步地,回油通道的流通面积小于4mm2。进一步地,回油通道包括回油孔。进一步地,回油通道设置于机盖或静盘上。进一步地,机盖上设有用于输出高压气体且大致竖直设置的排气输出通道以及与排气输出通道连通且大致水平设置的连通通道,排气缓冲腔通过连通通道与排气输出通道连通,卧式涡旋压缩机还包括设置于连通通道的排气输入口至排气输出通道的排气输出口之间用于分离高压气体与润滑油的油气分离装置。进一步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排气输出通道内的第一油气分离结构,第一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于连通通道的上方的第一头部、连接于第一头部下方且周向外壁与连通通道的排气输出口相对的第一分离芯和设置于第一分离芯的周向外壁上且呈螺旋设置的第一分离翅片,第一头部的周向外壁与排气输出通道的内壁周向贴合设置,第一分离芯的周向外壁、第一分离翅片与排气输出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使高压气体旋转向下的第一旋转分离通道,第一分离芯与第一头部设有连通第一油气分离结构上下两端的第一气体流通通道。进一步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连通通道内的第二油气分离结构。进一步地,第二油气分离结构包括第二头部、第二分离芯和设置于第二分离芯的周向外壁上且呈螺旋设置的第二分离翅片,第二分离芯的周向外壁、第二分离翅片与连通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使高压气体旋转的第二旋转分离通道,第二头部与连通通道的内壁连接且第二头部的周向外壁与连通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使高压气体从连通通道的排气输入口流通至第二旋转分离通道的第二气体流通通道。进一步地,第二头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用于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与连通通道的内壁贴合设置的弧形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为平面以与连通通道的内壁形成第二气体流通通道。进一步地,卧式涡旋压缩机还具有用于连通回油通道与背压腔的排油通道,润滑油通过排油通道进入背压腔。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支架、动盘、静盘和机盖,支架与动盘之间形成背压腔,动盘与静盘之间形成压缩腔,静盘与机盖的相对的端面之间密封连接且静盘的部分盘体与机盖的部分盖体共同构成具有排气缓冲腔的排气缓冲腔腔体,排气缓冲腔腔体的底部设有回油通道以将排气缓冲腔内的润滑油排出到背压腔。本技术的卧式涡旋压缩机通过在排气缓冲腔腔体的底部设置回油通道使得在排气缓冲腔与高压气体分离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通道排出到背压腔,减少排气缓冲腔中积聚的润滑油。另外,积聚在排气缓冲腔的润滑油及时回到背压腔对背压腔的轴承进行润滑,提高卧式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第一油气分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第二油气分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3'-静盘;3b'-静盘排气口;4'-机盖;4a'-连通通道;4b'-排气输出通道;B'-排气缓冲腔;1-支架;2-动盘;3-静盘;3a-静盘吸气口;3b-静盘排气口;4-机盖;4a-连通通道;4b-排气输出通道;4c-回油孔;6-第一油气分离结构;61-第一头部;62-第一分离芯;63-第一分离翅片;6a-第一气体流通通道;7-第二油气分离结构;71-第二头部;72-第二分离芯;73-第二分离翅片;8-曲轴;9-动盘轴承;10-偏心套;11-支架轴承;15-排气阀片;16-排气挡板;17-密封圈;20-机壳;A-背压腔;B-排气缓冲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技术实施例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支架、动盘、静盘和机盖。支架与动盘之间形成背压腔,动盘与静盘之间形成压缩腔,静盘与机盖的相对的端面之间密封连接且静盘的部分盘体与机盖的部分盖体共同构成具有排气缓冲腔的排气缓冲腔腔体。排气缓冲腔腔体的底部设有回油通道以将排气缓冲腔内的润滑油排出到背压腔。本技术实施例的卧式涡旋压缩机通过在排气缓冲腔腔体的底部设置回油通道使得在排气缓冲腔与高压气体分离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通道排出到背压腔,减少排气缓冲腔中积聚的润滑油。另外,积聚在排气缓冲腔的润滑油及时回到背压腔对背压腔的轴承进行润滑,提高卧式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优选地,回油通道的流通面积小于4mm2。此设置使本技术实施例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在减少排气缓冲腔中积聚的润滑油的基础上还能有效避免较多高压气体从回油通道进入到背压腔。如果此流通面积的设置使得卧式涡旋压缩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积聚在排气缓冲腔腔体底部的润滑油缓慢地从回油通道排出的同时,排气缓冲腔腔体的润滑油具有一定的高度,则可以有效防止高压气体从回油通道进入背压腔。在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排气输出口上游设置有油气分离结构的情况下,合理设置回油通道的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卧式涡旋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动盘(2)、静盘(3)和机盖(4),所述支架(1)与所述动盘(2)之间形成背压腔(A),所述动盘(2)与所述静盘(3)之间形成压缩腔,所述静盘(3)与所述机盖(4)的相对的端面之间密封连接且所述静盘(3)的部分盘体与所述机盖(4)的部分盖体共同构成具有排气缓冲腔(B)的排气缓冲腔腔体,所述排气缓冲腔腔体的底部设有回油通道以将所述排气缓冲腔内的润滑油排出到所述背压腔(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动盘(2)、静盘(3)和机盖(4),所述支架(1)与所述动盘(2)之间形成背压腔(A),所述动盘(2)与所述静盘(3)之间形成压缩腔,所述静盘(3)与所述机盖(4)的相对的端面之间密封连接且所述静盘(3)的部分盘体与所述机盖(4)的部分盖体共同构成具有排气缓冲腔(B)的排气缓冲腔腔体,所述排气缓冲腔腔体的底部设有回油通道以将所述排气缓冲腔内的润滑油排出到所述背压腔(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通道的流通面积小于4m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通道包括回油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通道设置于所述机盖(4)或所述静盘(3)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4)上设有用于输出高压气体且大致竖直设置的排气输出通道(4b)以及与所述排气输出通道(4b)连通且大致水平设置的连通通道(4a),所述排气缓冲腔(B)通过所述连通通道(4a)与所述排气输出通道(4b)连通,所述卧式涡旋压缩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通通道(4a)的排气输入口至所述排气输出通道(4b)的排气输出口之间用于分离高压气体与润滑油的油气分离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输出通道(4b)内的第一油气分离结构(6),所述第一油气分离结构(6)包括设置于所述连通通道(4a)的上方的第一头部(61)、连接于所述第一头部(61)下方且周向外壁与所述连通通道(4a)的排气输出口相对的第一分离芯(62)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芯(62)的周向外壁上且呈螺旋设置的第一分离翅片(6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小丽李成祥单彩侠胡余生刘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