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0606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7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雾产生装置,包括油雾箱、进气管、进油管路、喷嘴、雾化器和支撑件;所述油雾箱的底部设置有下盖板,顶部设置有上盖板;所述喷嘴固定于所述上盖板的底部,所述喷嘴具有进气孔和进油孔,所述进气管连接于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油管路一端连接所述进油孔,另一端与所述油雾箱连通;所述雾化器通过支撑件安装于所述下盖板上,并设置于所述喷嘴的正下方。本油雾产生装置包括喷嘴,所述喷嘴中设置有进油孔和进气孔,高压气体连接于所述进气孔,并从进气孔喷出,同时利用负压将油雾箱中的油吸入进油孔,并和所述高压气体混合后,形成油雾;最终通过所述上盖板的油雾出口喷出油雾。采用油雾进行冷却和润滑,效果好且节省冷却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Oil mist gener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mist generating device, including oil mist box, air inlet pipe, an oil inlet pipe, nozzle, atomizer and support; the oil mist box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cover; the bottom of the nozzle is fixed to the upper cover plate and the nozzle with an air inlet and an oil inlet hole, the air inlet pipe connected to the air inlet, the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inlet hol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mist box connected; the atomizer by the support part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cover plate, and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nozzle. The oil mist gener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nozzle, an oil inlet hole and the air inlet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nozzle to the inlet of high-pressure gas from the inlet connec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will be ejected by negative pressure oil mist box in the oil suction oil inlet hole, and mixing the high-pressure gas after the formation of oil mist; through the end of the upper cover plate of oil mist spraying oil mist outlet. The oil mist is used for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the effect is good, and the cooling oil is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雾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机床加工刀具需要冷却、润滑。目前对机械加工刀具的冷却主要采用泵使冷却液直接喷到刀具上,从而实现了冷却和润滑的效果。但这种冷却和润滑方式,冷却效果不理想,且需要大量的冷却液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进一步会影响到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且不需要大量的冷却液的油雾产生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雾产生装置,包括油雾箱、进气管、进油管路、喷嘴、雾化器和支撑件;所述油雾箱的底部设置有下盖板,顶部设置有上盖板;所述喷嘴固定于所述上盖板的底部,所述喷嘴具有进气孔和进油孔,所述进气管连接于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油管路一端连接所述进油孔,另一端与所述油雾箱连通;所述雾化器通过支撑件安装于所述下盖板上,并设置于所述喷嘴的正下方。可选的,所述油雾箱为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均为方形,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下盖板正上方,并且两者平行设置,所述上盖板的四个角分别通过螺杆连接至所述下盖板对应的四个角。可选的,所述油雾产生装置还包括油量指示管,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油雾箱的上部和下部。可选的,所述油雾产生装置还包括过滤器和手滑阀,所述过滤器和手滑阀分别设置于进气管上。可选的,所述进气管包括形成于所述上盖板中的孔,所述孔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孔,另一端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出口端。可选的,所述进油管路包括形成于所述上盖板上的通孔和铜管,所述通孔的一端与进油孔连通,另一端与铜管连通。可选的,所述油雾产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并且与所述油雾箱连通的注油球阀,所述进油管路上还设置有油量调节装置和阀板。可选的,所述阀板开设有油孔,所述油孔的一端连通所述通孔,另一端连通所述铜管;所述油量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帽和调节针;所述调节帽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所述调节针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帽,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阀板的油孔处。可选的,所述油量调节装置还包括节流密封圈,且所述上盖板开设有沉孔,所述调节针上端设置于所述沉孔中,在所述调节针外侧与沉孔之间设置于节流密封圈。可选的,所述雾化器的顶面设置有环状阶梯形凹槽,所述雾化器设置于所述喷嘴的正下方。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油雾产生装置包括喷嘴,所述喷嘴中设置有进油孔和进气孔,高压气体连接于所述进气孔,并从进气孔喷出,同时利用负压将油雾箱中的油吸入进油孔,并和所述高压气体混合后,形成油雾;最终通过所述上盖板的油雾出口喷出油雾。而采用油雾进行冷却和润滑,效果好且节省冷却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油雾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上盖板;2-油雾箱;3-下盖板;4-螺杆;5-过滤器;6-手滑阀;7-注油球阀;8-调节帽;10-支撑板;11-油量指示管;12-调节针;13-节流密封圈;14-阀板;15-铜管;16-喷嘴;17-雾化器;18-支撑件;19-进气管;20-油雾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雾产生装置,包括油雾箱2、进气管19、进油管路、喷嘴16、雾化器17和支撑件18。所述油雾箱2的底部设置有下盖板3,顶部设置有上盖板1;所述喷嘴16固定于所述上盖板1的底部,所述喷嘴16具有进气孔和进油孔,所述进气管19连接于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油管路一端连接所述进油孔,另一端与所述油雾箱2连通;所述雾化器17通过支撑件18安装于所述下盖板3上,并设置于所述喷嘴16的正下方。本技术的油雾产生装置包括喷嘴16,所述喷嘴16中设置有进油孔和进气孔,高压气体连接于所述进气孔,并从进气孔喷出,同时利用负压将油雾箱2中的油吸入进油孔,并和所述高压气体混合后,形成油雾;并通过所述上盖板的油雾出口20喷出油雾。而采用油雾进行冷却和润滑,效果好且节省冷却油。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油雾产生装置还包括支撑板10,所述下盖板3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上,以方便所述油雾产生装置连接于其他装置。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油雾箱2为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3均为方形,所述上盖板1设置于所述下盖板3正上方,并且两者平行设置,所述上盖板1的四个角分别通过螺杆4连接至所述下盖板3对应的四个角;以方便所述上盖板1、油雾箱2和下盖板3的安装和拆卸。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油雾产生装置还包括油量指示管11,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油雾箱2的上部和下部,以显示所述油雾箱2中所存储的油的高度。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油雾产生装置还包括过滤器5和手滑阀6,所述过滤器5和手滑阀6分别设置于进气管上,以对所述喷嘴16提供过滤后的高压气体,并通过手滑阀6进行高压空气的开关控制和流量控制。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进气管19包括形成于所述上盖板1中的孔,所述孔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孔,另一端连通所述过滤器5的出口端。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进油管路包括形成于所述上盖板1上的通孔和铜管15,所述通孔的一端与进油孔连通,另一端与铜管连通,以向所述喷嘴16提供油。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油雾产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板1上并且与所述油雾箱2连通的注油球阀7,所述进油管路上还设置有油量调节装置和阀板14,以调整油雾中油的含量和对所述油雾箱中的油进行添加。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阀板14开设有油孔,所述油孔的一端连通所述通孔,另一端连通所述铜管;所述油量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帽8和调节针12;所述调节帽8设置于所述上盖板1上,所述调节针12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帽8,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盖板1,设置于所述阀板14的油孔处,以实现所述油量调节装置的具体结构,该油量调节装置通过调节针插入所述油孔的深度,调节通过所述油孔的油的流量,以控制所述阀板14向所述喷嘴16提供的油的流量的大小,从而实现对油雾中油的含量的调节。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油量调节装置还包括节流密封圈13,且所述上盖板1开设有沉孔,所述调节针12上端设置于所述沉孔中,在所述调节针12外侧与沉孔之间设置于节流密封圈13,以防止油从调节针处流出。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雾化器17的顶面设置有环状阶梯形凹槽,所述雾化器设置于所述喷嘴16的正下方,以进一步混合所述油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雾箱、进气管、进油管路、喷嘴、雾化器和支撑件;所述油雾箱的底部设置有下盖板,顶部设置有上盖板;所述喷嘴固定于所述上盖板的底部,所述喷嘴具有进气孔和进油孔,所述进气管连接于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油管路一端连接所述进油孔,另一端与所述油雾箱连通;所述雾化器通过支撑件安装于所述下盖板上,并设置于所述喷嘴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雾箱、进气管、进油管路、喷
嘴、雾化器和支撑件;
所述油雾箱的底部设置有下盖板,顶部设置有上盖板;
所述喷嘴固定于所述上盖板的底部,所述喷嘴具有进气孔和进油孔,所述
进气管连接于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油管路一端连接所述进油孔,另一端与所述
油雾箱连通;
所述雾化器通过支撑件安装于所述下盖板上,并设置于所述喷嘴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箱为空心
圆柱体结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均为方形,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下盖板正
上方,并且两者平行设置,所述上盖板的四个角分别通过螺杆连接至所述下盖
板对应的四个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量指示管,
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油雾箱的上部和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和手
滑阀,所述过滤器和手滑阀分别设置于进气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形
成于所述上盖板中的孔,所述孔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孔,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兵焦尚才倪广金谷晓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普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