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筒体、薄膜连结体、薄膜卷装体及薄膜连结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0487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3:16
为了即使在粘接薄膜(30)的宽度变窄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粘接薄膜(30)难以从引导薄膜(40)脱离,将卷筒体(10)做成:具备圆筒形状的卷芯(20)、连结在卷芯(20)的周面上的引导薄膜(40)、卷绕在卷芯(20)上的宽度不到1mm的粘接薄膜(30)、和将引导薄膜(40)与粘接薄膜(30)连接的连接带(50),使由连接带(50)带来的引导薄膜(40)与粘接薄膜(30)的连接强度为5.0N以上。

Drum body, film joint body, film roll bod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lm joint

For even in the adhesive film (30) can make the adhesive film width of the case (30) is from the film guide (40) from the drum body (10) made: Volume core with cylindrical shape (20), connected to the core (20) guide film on the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40), wound on a roll core (20) on less than the width of adhesive film 1mm (30), and will guide the film (40) and adhesive film (30)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on (50), which is composed of a connecting belt (50) brought the film guide (40) and adhesive film (30)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of 5.0N t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卷筒体、薄膜连结体、薄膜卷装体及薄膜连结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卷筒体、薄膜连结体、薄膜卷装体及薄膜连结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1、2、4、5中公开的那样,粘接薄膜有以卷取在卷筒上的状态提供的情况。卷取有粘接薄膜的卷筒(即卷筒体)大体上讲,具备圆筒形状的卷芯、和卷绕在卷芯上的粘接薄膜。在粘接薄膜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上连接着引导薄膜,该引导薄膜被固定在卷芯的周面上。即,粘接薄膜在经由引导薄膜被固定到卷芯上之后,被卷绕到卷芯上。粘接薄膜被从卷筒体拉出而使用。另外,想要使粘接薄膜的宽度变窄的需求逐渐变强。例如,在专利文献1、2、4、5中,作为粘接薄膜的一例而公开了各向异性导电薄膜,但在各向异性导电薄膜的领域中,这样的需求特别强,例如有想要使用宽度不到1mm的各向异性导电薄膜的需求。作为其理由,例如可以举出以下的理由。各向异性导电薄膜例如为了将配置在各种显示器的外框(所谓的框边)内的构成要素彼此粘接而使用。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薄膜的显示器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各向异性导电薄膜除了用于各种固定放置型显示器中以外,也用于便携型显示器(例如,智能电话、便携电话及可穿戴设备用的显示器等)中。并且,这些显示器的外框主要为了增加显示面积的比例而逐年变窄。因此,想要使各向异性导电薄膜的宽度变窄的需求逐年变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886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际公开第2010/08472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9705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28400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289755号公报。但是,如果粘接薄膜的宽度变窄,则有粘接薄膜与引导薄膜的连接强度容易变弱的问题。如果连接薄膜与引导薄膜的连接强度变弱,则当在粘接薄膜上作用有张紧力时,粘接薄膜容易从引导薄膜脱离。作为在粘接薄膜上作用张紧力的情形,例如可以举出将粘接薄膜从卷筒体拉出的情形等。如果卷筒体中的粘接薄膜从引导薄膜脱离,则该卷筒体变得不能使用。这是因为,在粘接薄膜从引导薄膜脱离的情况下,变得不再能够将粘接薄膜从卷筒体拉出。具体而言,即使想要将粘接薄膜从卷筒体拉出,卷筒体也只是空转,粘接薄膜不被从卷筒体拉出。因而,残留在卷筒体上的粘接薄膜全部成为无用的。并且,残留在卷筒体上的粘接薄膜越多,在粘接薄膜的拉出时在粘接薄膜上作用越大的张紧力。因而,残留在卷筒体上的粘接薄膜越多,粘接薄膜越容易从引导薄膜脱离。即,如果粘接薄膜的宽度变窄,则大量的粘接薄膜成为无用的可能性变高。特别是,近年来,有粘接薄膜的长尺寸化的需求。这是为了在使用卷筒体的作业中减少卷筒体的替换次数。因此,在卷筒体上卷绕着大量的粘接薄膜的情况较多。此外,在使用卷筒体的作业中,有在1个生产线上进行将粘接薄膜从卷筒体拉出的拉出工序和接着它的各种后工序的情况。如果在该生产线的作业中粘接薄膜从引导薄膜脱离,则需要将拉出工序暂停并将卷筒体更换。这是因为,如上述那样,如果卷筒体中的粘接薄膜从引导薄膜脱离,则该卷筒体变得不能使用。并且,在该生产线中,如果拉出工序停止,则接着它的后工序也全部停止。因而,在生产线的作业中发生大幅的延迟。并且,如果如上述那样粘接薄膜的宽度变窄,则当在粘接薄膜上作用有张紧力时,粘接薄膜容易从引导薄膜脱离。因而,如果粘接薄膜的宽度变窄,则在生产线的作业中发生延迟的可能性变高。此外,在上述生产线中,在将粘接薄膜拉出到既定长度后,有进行将卷筒体的旋转暂停的工序、将粘接薄膜切割的工序、再开始卷筒体的旋转的工序的情况。在这些工序中,在粘接薄膜上作用较大的张紧力。因而,如果粘接薄膜的宽度变窄,则在这些工序中,粘接薄膜也容易从引导薄膜脱离。进而,在使驱动力作用在卷筒体的卷芯上的生产线中,在卷筒体的旋转开始时、停止时,在粘接薄膜上作用特别大的张紧力。因而,在使驱动力作用在卷筒体的卷芯上的生产线中,粘接薄膜特别容易从引导薄膜脱离。此外,各向异性连接的生产线速度因与生产性直接相关,所以被要求将其加快。因此,卷筒体有张紧力的变动变得急剧的趋势。这样,如果粘接薄膜的宽度变窄,则粘接薄膜变得容易从引导薄膜脱离。并且,如果粘接薄膜从引导薄膜脱离,则发生残留在卷筒体上的粘接薄膜全部成为无用、在使用卷筒体的作业中产生大幅的延迟等问题。因此,迫切希望有改善粘接薄膜和引导薄膜的强度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将多个部件连接的技术,公开了所谓的超声波连接技术。在该技术中,在将一方的部件推抵在另一方的部件上的状态下,对这些部件赋予超声波振动。但是,在该技术中,不能使粘接薄膜与引导薄膜的连接强度充分地变大。进而,在该技术中,在粘接薄膜与引导薄膜的连接部分处形成了凹凸。因而,当将粘接薄膜卷绕在卷芯上时,该凹凸被转印到粘接薄膜上。具体而言,该连接部分的凹凸被转印到粘接薄膜中的被卷绕在粘接薄膜与引导薄膜的连接部分上的部分。结果,粘接薄膜的品质下降。例如,在粘接薄膜为各向异性导电薄膜的情况下,各向异性导电薄膜的各向异性有可能劣化。此外,将宽度不到1mm的粘接薄膜和引导薄膜通过超声波振动连接,在现状的技术中大体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进而,在该技术中,产生了另外准备超声波振荡装置等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粘接薄膜的宽度变窄的情况、也能够使粘接薄膜难以从引导薄膜脱离的新的且改良的卷筒体、薄膜连结体、薄膜卷装体及薄膜连结体的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卷筒体,具备:圆筒形状的卷芯;引导薄膜,其连结在卷芯的周面上;粘接薄膜,其被卷绕在卷芯上,宽度不到1mm;连接带,其将引导薄膜与粘接薄膜连接;由连接带带来的引导薄膜与粘接薄膜的连接强度是5.0N以上。这里,也可以是,粘接薄膜包括支承薄膜和形成在支承薄膜上的粘接层;支承薄膜具有相对于粘接层在长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连接带将支承薄膜的突出部与引导薄膜连接。此外,也可以是,粘接薄膜与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和引导薄膜与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的合计长度比卷芯的外周面的圆周长度的30%大。此外,也可以是,粘接薄膜与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和引导薄膜与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的合计长度是120mm以上。此外,也可以是,粘接薄膜与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和引导薄膜与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的比是3:7~7:3。此外,也可以是,连接带设在粘接薄膜及引导薄膜的表背表面上。此外,也可以是,粘接薄膜的长度是50m以上。此外,也可以是,粘接薄膜包括各向异性导电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薄膜连结体,具备:引导薄膜,其连结在卷筒的卷芯的周面上;粘接薄膜,其被卷绕在卷芯上,宽度不到1mm;连接带,其将引导薄膜与粘接薄膜连接;由连接带带来的引导薄膜与粘接薄膜的连接强度是5.0N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将宽度不到1mm的粘接薄膜与引导薄膜用连接带连接。并且,使粘接薄膜与引导薄膜的连接强度为5.0N以上。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在连接强度为5.0N以上的情况下,粘接薄膜变得难以从引导薄膜脱离。因而,即使粘接薄膜的宽度不到1mm,也能够使粘接薄膜难以从引导薄膜脱离。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薄膜连结体,包括:支承薄膜;引导薄膜,其邻接于支承薄膜的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卷筒体、薄膜连结体、薄膜卷装体及薄膜连结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筒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圆筒形状的卷芯;引导薄膜,其连结在前述卷芯的周面上;粘接薄膜,其被卷绕在前述卷芯上,宽度不到1mm;连接带,其将前述引导薄膜与前述粘接薄膜连接;由前述连接带带来的前述引导薄膜与前述粘接薄膜的连接强度是5.0N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27 JP 2015-039413;2016.02.16 JP 2016-027301.一种卷筒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圆筒形状的卷芯;引导薄膜,其连结在前述卷芯的周面上;粘接薄膜,其被卷绕在前述卷芯上,宽度不到1mm;连接带,其将前述引导薄膜与前述粘接薄膜连接;由前述连接带带来的前述引导薄膜与前述粘接薄膜的连接强度是5.0N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粘接薄膜包括支承薄膜和形成在前述支承薄膜上的粘接层;前述支承薄膜具有相对于前述粘接层在长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前述连接带将前述支承薄膜的突出部与前述引导薄膜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筒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粘接薄膜与前述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和前述引导薄膜与前述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的合计长度比前述卷芯的外周面的圆周长度的30%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筒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粘接薄膜与前述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和前述引导薄膜与前述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的合计长度是120mm以上。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筒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粘接薄膜与前述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和前述引导薄膜与前述连接带的粘接面长度的比是3:7~7:3。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筒体,其特征在于,前述连接带设在前述粘接薄膜及前述引导薄膜的表背表面上。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筒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粘接薄膜的长度是50m以上。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筒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粘接薄膜包括各向异性导电材料。9.一种薄膜连结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引导薄膜,其连结在卷筒的卷芯的周面上;粘接薄膜,其被卷绕在前述卷芯上,宽度不到1mm;连接带,其将前述引导薄膜与前述粘接薄膜连接;由前述连接带带来的前述引导薄膜与前述粘接薄膜的连接强度是5.0N以上。10.一种薄膜连结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薄膜;引导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种市晓铃木规雄
申请(专利权)人:迪睿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