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模具、成形模具系统、以及压缩成形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0423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2:40
成形模具(10)具备跨越分型面形成且填充熔融树脂用的模腔(80)、能闭塞向模腔流入熔融树脂的浇口(82)的浇口密封装置(70)、形成有向模腔开口的多个模件收纳孔(24)且模件收纳孔以外的部分的面向模腔的端面构成框部压缩面(23)的框板(20)、收纳于多个模件收纳孔且面向模腔的端面构成分割压缩面(33、63)且分割压缩面能向朝向模腔的前进方向及远离模腔的后退方向位移的多个可动模件、能独立驱动多个可动模件的分割压缩面的多个模件驱动装置、共同支承框板及多个可动模件的与模腔相反一侧的端部且在前进时使框板及多个可动模件一体前进的整体压缩板、及驱动整体压缩板的整体驱动装置。

Forming die, forming die system, and compression forming method

\u6210\u5f62\u6a21\u5177(10)\u5177\u5907\u8de8\u8d8a\u5206\u578b\u9762\u5f62\u6210\u4e14\u586b\u5145\u7194\u878d\u6811\u8102\u7528\u7684\u6a21\u8154(80)\u3001\u80fd\u95ed\u585e\u5411\u6a21\u8154\u6d41\u5165\u7194\u878d\u6811\u8102\u7684\u6d47\u53e3(82)\u7684\u6d47\u53e3\u5bc6\u5c01\u88c5\u7f6e(70)\u3001\u5f62\u6210\u6709\u5411\u6a21\u8154\u5f00\u53e3\u7684\u591a\u4e2a\u6a21\u4ef6\u6536\u7eb3\u5b54(24)\u4e14\u6a21\u4ef6\u6536\u7eb3\u5b54\u4ee5\u5916\u7684\u90e8\u5206\u7684\u9762\u5411\u6a21\u8154\u7684\u7aef\u9762\u6784\u6210\u6846\u90e8\u538b\u7f29\u9762(23)\u7684\u6846\u677f(20)\u3001\u6536\u7eb3\u4e8e\u591a\u4e2a\u6a21\u4ef6\u6536\u7eb3\u5b54\u4e14\u9762\u5411\u6a21\u8154\u7684\u7aef\u9762\u6784\u6210\u5206\u5272\u538b\u7f29\u9762(33\u300163)\u4e14\u5206\u5272\u538b\u7f29\u9762\u80fd\u5411\u671d\u5411\u6a21\u8154\u7684\u524d\u8fdb\u65b9\u5411\u53ca\u8fdc\u79bb\u6a21\u8154\u7684\u540e\u9000\u65b9\u5411\u4f4d\u79fb\u7684\u591a\u4e2a\u53ef\u52a8\u6a21\u4ef6\u3001\u80fd\u72ec\u7acb\u9a71\u52a8\u591a\u4e2a\u53ef\u52a8\u6a21\u4ef6\u7684\u5206\u5272\u538b\u7f29\u9762\u7684\u591a\u4e2a\u6a21\u4ef6\u9a71\u52a8\u88c5\u7f6e\u3001\u5171\u540c\u652f\u627f\u6846\u677f\u53ca\u591a\u4e2a\u53ef\u52a8\u6a21\u4ef6\u7684\u4e0e\u6a21\u8154\u76f8\u53cd\u4e00\u4fa7\u7684\u7aef\u90e8\u4e14\u5728\u524d\u8fdb\u65f6\u4f7f\u6846\u677f\u53ca\u591a\u4e2a\u53ef\u52a8\u6a21\u4ef6\u4e00\u4f53\u524d\u8fdb\u7684\u6574\u4f53\u538b\u7f29\u677f\u3001\u53ca\u9a71\u52a8\u6574 Integral drive device of body compression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形模具、成形模具系统、以及压缩成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成形用的成形模具、包括该成形模具与控制器的成形模具系统、以及使用该成形模具的压缩成形方法。本申请基于2015年1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5-13374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介绍
现今,公知对填充于模具模腔的熔融树脂进行加压并压缩的压缩成形方法、以及所使用的成形模具。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成形模具由将在中间形成模腔的一对模具模腔中的一个模具的模腔对应的部分从浇口侧朝向浇口的相反侧设有多个而成的分割驱动模具构成。在向模腔注射熔融树脂后、固化前,从浇口的相反侧朝向浇口侧依次驱动分割驱动模具,对熔融树脂进行压缩。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67465号公报。也可认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对于如长方形的平板成形品那样、模腔内的压力分布从浇口侧朝向浇口的相反侧一维地变化的成形品有效。但是,对于形状复杂的成形品、根据部位不同而要求的表面精度不同的成形品,有时无法得到满足要求品质的成形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实现多样且精密的压缩成形的成形模具、以及所使用的压缩成形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形模具具备模腔、浇口密封装置、框板、多个可动模件、多个模件驱动装置、整体压缩板、以及整体驱动装置。模腔以跨越分型面的方式形成,用于填充熔融树脂。浇口密封装置能够闭塞用于向模腔流入熔融树脂的浇口。框板形成有向模腔开口的多个模件收纳孔,多个模件收纳孔以外的部分的面向模腔的端面构成框部压缩面。多个可动模件收纳于多个模件收纳孔,面向模腔的端面构成分割压缩面。分割压缩面能够向朝向模腔的前进方向以及远离模腔的后退方向位移。多个模件驱动装置分别独立地驱动多个可动模件的分割压缩面。这里,可动模件也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其自身驱动分割压缩面,并兼作模件驱动装置。整体压缩板共同支承框板以及多个可动模件的与模腔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前进时,使框板以及多个可动模件一体地前进。整体驱动装置对整体压缩板进行驱动。本实施方式的成形模具组合利用整体驱动装置的整体压缩板的驱动、和利用多个模件驱动装置的多个可动模件的驱动,从而能够实现多样且精密的压缩成形。因此,也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形状复杂的成形品、根据部位而要求的表面精度不同的成形品等。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对模腔的内压进行检测的多个压力传感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多个可动模件根据所配置的部位的模腔的内压分布,而分组为多个可动模件组,多个压力传感器至少按多个可动模件组的每一组设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包括上述成形模具、和对多个模件驱动装置以及整体驱动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的“成形模具系统”。在成形模具具备多个压力传感器的第五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基于多个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模腔的内压分布,来决定整体压缩板的移动量、多个可动模件的分割压缩面各自的位移量、以及整体压缩板和多个可动模件的动作时机,从而对整体驱动装置以及多个模件驱动装置进行指示。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提供使用了上述成形模具的“压缩成形方法”。该压缩成形方法包括下述S1-S3阶段。S1是向模腔填充熔融树脂的填充阶段。S2是在填充阶段之后,利用浇口密封装置来闭塞浇口的浇口密封阶段。S3是压缩成形阶段,在浇口密封阶段之后,组合进行利用整体驱动装置使整体压缩板移动的“整体压缩动作”、以及利用多个模件驱动装置使多个可动模件的分割压缩面分别独立地位移的“分割压缩动作”。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并且根据下述的详细记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会变得更加明确。附图如下,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形模具的整体剖视图。图2是以图1的II-II线进行剖视(PL面视)的模腔的图。图3是示出图1的成形模具的可动模件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致动器的自驱动式可动模件的示意图。图5是包括图1的成形模具的成形模具系统的示意图。图6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形模具的压缩成形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阶段的示意图。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浇口密封阶段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成形阶段中的整体压缩动作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压缩后的分割压缩动作的一个例子(例1)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压缩后的分割压缩动作的其它例子(例2)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无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压缩的分割压缩动作的例子(例3)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成形方法的应用例(例4)的流程图。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形模具的可动模件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5(a)~图15(c)是示出利用比较例的成形模具的压缩成形方法的示意图,图15(a)是示出填充阶段的图,图15(b)是示出浇口密封阶段的图,图15(c)是示出压缩成形阶段(整体压缩)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成形模具、成形模具系统、以及压缩成形方法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3,对成形模具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模具开闭方向上的成形模具10的剖视图,记载为成形机喷嘴侧为上侧。但是,安装成形模具10的成形机可以为纵型,也可以为横型。换句话说,成形时的成形模具10的顶底方向与图示的方向无关。在以下的说明中,成形模具10作为安装于成形机喷嘴侧为固定侧且合模机构侧为可动侧的普通的注射成形机的装置,定义“固定模”、“可动模”的名称。假设在固定侧与可动侧反转的特殊的成形机安装的情况下,适当地变更该名称进行解释即可。为了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示出对简单的平板形状的成形品进行成形的成形模具10。该成形品例如一个面作为外观设计面,且要求高精度。另一方面,对于作为非外观设计面的另一面,因在组装时成为背面等理由,不要求较高的精度。一般情况下,外观设计面利用固定侧的模板来成形,利用在成形品会残留推针的痕迹、分模线的可动侧的模板成形非外观设计面。如图1所示,成形模具10相对于分型面PL面)在固定侧设置有固定侧安装板11、固定承接板12、固定模板13、模腔嵌件130、浇道套14等。与成形品的外观设计面相对应的模腔嵌件130例如使用耐磨损性的钢材来制作,并对模腔80侧的面进行镜面精加工。浇道套14形成有喷嘴接触部141以及浇道部142。另外,成形模具10相对于分型面在可动侧设置有可动模板15、可动承接板16、间隔块17、可动侧安装板18等的一般的结构,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的框板20、多个可动模件301~305、以及整体压缩板50设置于可动模板15的兜孔的内侧。并且,在可动承接板16以及间隔块17的内侧设置有整体驱动装置55。框板20以及多个可动模件301~305的面向模腔80的部分构成后述的“压缩面”。此外,以梨皮面来示出框板20的截面。另外,省略可动侧的推板、推针、回位销等的图示以及说明,并且,省略固定侧以及可动侧共用的导向套/导向销、调温部件等一般的模具部件的图示以及说明。模腔80以跨越分型面的方式形成于被模腔嵌件130、框板20以及多个可动模件301~305夹持的空间。从注射成形机喷嘴喷射出的熔融树脂从浇道套14的浇道部142内的通路81起流过浇口82,向模腔80填充。作为用于向模腔80流入熔融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成形模具、成形模具系统、以及压缩成形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模腔(80),其以跨越分型面的方式形成,供填充熔融树脂用;浇口密封装置(70),其能够闭塞向所述模腔(80)流入熔融树脂用的浇口(82);框板(20),其形成有向所述模腔(80)开口的多个模件收纳孔(24),所述多个模件收纳孔(24)以外的部分的面向所述模腔(80)的端面构成框部压缩面(23);多个可动模件(30、60),它们被收纳于所述多个模件收纳孔(24),面向所述模腔(80)的端面构成分割压缩面(33、63),并且所述分割压缩面(33、63)能够向朝向所述模腔(80)的前进方向以及远离所述模腔(80)的后退方向位移;多个模件驱动装置(30、65),它们分别独立地驱动所述多个可动模件(30、60)的所述分割压缩面(33、63);以及整体压缩板(50),其共同支承所述框板(20)以及所述多个可动模件(30、60)的与所述模腔(8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前进时,使所述框板(20)以及所述多个可动模件(30、60)一体地前进;以及整体驱动装置(55),其对所述整体压缩板(50)进行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27 JP 2015-0133741.一种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模腔(80),其以跨越分型面的方式形成,供填充熔融树脂用;浇口密封装置(70),其能够闭塞向所述模腔(80)流入熔融树脂用的浇口(82);框板(20),其形成有向所述模腔(80)开口的多个模件收纳孔(24),所述多个模件收纳孔(24)以外的部分的面向所述模腔(80)的端面构成框部压缩面(23);多个可动模件(30、60),它们被收纳于所述多个模件收纳孔(24),面向所述模腔(80)的端面构成分割压缩面(33、63),并且所述分割压缩面(33、63)能够向朝向所述模腔(80)的前进方向以及远离所述模腔(80)的后退方向位移;多个模件驱动装置(30、65),它们分别独立地驱动所述多个可动模件(30、60)的所述分割压缩面(33、63);以及整体压缩板(50),其共同支承所述框板(20)以及所述多个可动模件(30、60)的与所述模腔(8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前进时,使所述框板(20)以及所述多个可动模件(30、60)一体地前进;以及整体驱动装置(55),其对所述整体压缩板(50)进行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模件(30)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其自身驱动所述分割压缩面(33),并兼作所述模件驱动装置(3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对所述模腔(80)的内压进行检测的多个压力传感器(40、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惇吉村洋平荒井毅堀由佳铃木光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